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朝晕  王小娟 《医学争鸣》2000,21(8):1034-1035
0 引言 毫米波生物医学已成为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 [1 ] ,基础研究证实其对生命机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2 - 3] ,但它能否对哺乳动物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过氧化物产生影响 ,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因此 ,我们分别观察了 5 .6毫米波及 7.1毫米波对大鼠血清中 SOD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 ,以观察毫米波对自由基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为临床应用毫米波的安全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6 2 3A型毫米波治疗仪系电子工业部北京第十二研究所产品 ,SOD及 MDA检测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标准试剂盒 .辐射…  相似文献   

2.
刘朝晖  孙淑芬 《医学争鸣》1997,18(5):408-408
毫米波辐射对小鼠小脑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刘朝晖1孙淑芬2陈景藻1王小娟1王多宁2刘玉凤1(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理疗科西安7100332第四军医大学自由基生物学研究室)关键词毫米波一氧化氮亚硝酸根生物学效应小鼠小脑中图号R122.4毫米波是指频率30~...  相似文献   

3.
利用毫米波段电磁 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毫米波疗法(millimeter wave therapy)。毫米波对生物组织作用的机制有以下几个学说:谐振学说、声电波学说、场力学说、超导电性学说、半导电性学说等,其中谐振学说已得到较普遍的承认。毫米波生物学作用的途径有:神经体液途径、经络途径等。毫米波生物学作用的规律是多样的,频率-效应规律导致毫米波对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组织产生不同效应;强度-效应规律导致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有一定的强度阈值;时间、频次-效应规律使得毫米波治疗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对于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发现对于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免疫功能、皮肤、眼睛、细胞和微生物、生殖器官、神经系统、肿瘤、胚胎等方面较明显。经过临床实践,目前毫米波疗法的适应证有溃疡病、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软组织炎症及损伤、脊椎病、面神经炎、脑瘫、妇科炎症、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等。本文最后简介了毫米波治疗设备及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剂量、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生理炎性介质,其生物学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其受体(TNF-R)的介导[1],其中主要为可深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为了观察过每性紫癜(HSP)患儿发病过程中血清STNF-R含量的变,笔者检测了30例HSP患儿治疗前后及治疗前有无肾炎者的血清(sTNF-R)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照射对入肝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扫描电镜、图象分析仪组织化学DNA定量及细胞克隆化培养技术,观察了36.11GHz毫米波低功率密度(1、2和3mW/cm~2》照射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毫米波照射后,SMMC—7721细胞的表面结构出现损伤性改变,活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间期细胞的DNA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毫米波是指波长10~1mm,频率在30~300GHz的极高频电磁波。国外对毫米波生物效应的研究始于60年代,我国对毫米波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期。我国对毫米波辐射在微生物、植物、昆虫、细胞学以及人体的癌症、造血免疫系统、皮肤、眼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出毫米波的生物学作用特点,临床上被用来治疗数十种疾病。现将毫米波的生物学作用特点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概述如下。1 毫米波的生物学作用特点11 毫米波与生物体存在频率相关特性 生命机体内具有类似于毫米波振荡频率的固有振荡频率,并起着协调生理功能的作用[1]。如强极化的细…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毫米波照射小鼠,观察毫米波对小鼠外周血像及~(60)Coγ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CFU—C生成量的影响。发现:①小鼠经36 GHz,1mW/cm~2毫米波照射15或30min,每天1次,连续5d,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增加,在正常值以上波动,持续2周以上,只是在第11~13天,淋巴细胞明显下降至正常值以下。②用3mW/cm~2毫米波照射小鼠骨髓悬液30或60min,可见到骨髓CFU—C生成量增加。③对于小鼠经3Gy~(60)Coγ射线照射后,所致之骨髓细胞损伤,该毫米波有使之减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辐照小鼠植入后期胚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赵志刚,郭鹞(放射医学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微波;胚胎;辐射损伤,实验性中图号R818.74毫米波在许多科学领域里应用日益广泛,但对毫米波生物效应的研究报道不多,特别是毫米波照射孕鼠对哺乳动物植入后...  相似文献   

9.
全麻对毫米波辐照所致远位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在以往关于毫米波辐射效应的研究中,发现毫米波辐照对远离照射部位的骨髓、睾丸及肝脏有一定的影响:骨髓内巨核细胞分裂相增加,有核固缩;睾丸中精原、精母细胞减少,有多核巨细胞出现;肝组织中肝糖原增加,说明毫米波辐照可有远位效应(或间接效应),本实验对在全身麻醉下  相似文献   

10.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损伤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损伤性变化,以及牛磺酸对肝脏损伤性变化的保护效应,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 C)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组和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taurine ischemia reperfusion, TR)组,每组10只. 观察缺血4 h再灌注4 h各组大鼠血浆中XOD, LDH, MDA, AST, ALT和SOD的变化;观察肝组织XOD, MDA, ROS, MPO和Ca2 的变化;观察肝线粒体GSH-PX和Ca2 的变化. 结果: 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中LDH [(190.16±13.36) μkat/L], XOD [(758.82±151.53) nkat/L], MDA [(5.19±0.67) nmol/L], ALT [(78.40±6.45) nkat/L], AST [(47.70±4.47) nkat/L] 等较正常对照组血浆中LDH[(122.39±14.87) μkat/L], XOD[(543.61±43.51) μkat/kg], MDA[(1.27±0.21) nmol/L], ALT[(20.50±3.70) nkat/L], AST[(25.25±2.98) nkat/L]明显增加,而SOD[(1.30±0.15) μkat/L]较对照组 (1.80±0.16) μkat/L明显降低;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组织XOD [(104.69±12.34) μkat/Kg], MDA [(2.66±0.08) nmol/L], ROS[ (771.65±100.69) μkat/ L], MPO (0.47±0.04), [Ca2 ] [(0.248±0.050) mmol/L]较正常对照组肝组织XOD[(59.01±10.50) μkat/kg], MDA [(1.29±0.14) nmol/L], ROS [(606.45±52.01) μkat/L], MPO[(0.28±0.06)], [Ca2 ] [(0.123±0.014) mmol/L] 均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活性[(20.34±4.67) nkat/L]与正常对照组[(31.17±11.50) nkat/L]比较明显降低,而[Ca2 ]浓度[(0.38±0.06) mmol/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0.14±0.03) mmol/L]. 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中LDH[(158.29±4.87) μkat/L], XOD [(758.82±151.53) nkat/L], MDA [(2.81±0.19) nmol/L], ALT [(64.40±9.05) nkat/L], AST [(38.70±8.10) nkat/L]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而SOD [(1.50±0.17) μkat/L]则增加;肝组织XOD[(94.19±13.50) μkat/L], MDA [(1.67±0.12) nmol/L], ROS [(710.81±55.34) μkat/L], MPO (0.36±0.04), [Ca2 ] [(0.192±0.426) mmol/L]等指标也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此外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活性[(22.50±3.17) nkat/L]与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增加,而Ca2 浓度[(0.31±0.06) mmol/L]则降低,损伤减轻. 结论: 牛磺酸可以减轻大鼠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后所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 受体(vitamin receptor,VDR)是介导1,25(OH)2D3VD(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受体.VD与VDR结合后可与靶基因上游启动子区或调控区域上的特定DNA序列相结合,进而对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行调控[1].研究表明,VDR在药物代谢、转运及药物疗效中起关键作用[2],而造成个体对药物代谢、疗效及肿瘤易感性的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3],因而对VDR变异的研究也就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在转录水平上论述VDR的变异对药物代谢酶CYP3A4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病人血清SOD、DMA、VitE、Vit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高压氧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自由基医学的发展,高压氧对人体氧自由基的影响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资料表明:高压氧可激活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等自由基清除体系[1],并可协同作用的VitE、VitC等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2,3].  相似文献   

13.
低功率密度毫米波辐照对小鼠植入后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毫米波应用日益广泛,但对毫米波生物效应的研究报道不多,特别是毫米波对哺乳动物胚胎的作用效应。作者用频率36.11 GHz 7.2 mW/cm~2功率密度的毫米波照射封闭群昆明种怀孕6 d的小鼠,每天照射2b,连续10d(至怀孕15d止)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实施假照射。实验观察分以下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报道[1],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氧自由基的产生过多,从而造成的组织细胞损伤,使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但至今未见有关治疗方面的报道,为寻找可以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的治疗方法,我们观察了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患者用药前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与MDA(丙二醛)水平变化,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旨在探讨应用参麦注射液对氧自由基损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强度毫米波对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高频电磁波的细胞生物学非热效应,为后续实验确定理想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方法 取35例健康人血样(每例共20 ml)分为3组,分别采用8mW/cm^2(n=12)、5mW/cm^2(n=12)及2mW/cm^2(n=11)3档照射强度进行用低强度毫米级电磁波(波长8mm,频率37.5GHz)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15、30和60min。结果 血液在低强度毫米波照射下,血流动力学特性指标,包括血液粘度及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微波对血液有非热效应作用,微波的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都可以影响其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4年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这些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治疗效应(临床综合疗效、视力、视野灰度值、血管瘤数、出血灶面积)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1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OR值=2.79,95%CI为[1.98,3.92],P<0.01),研究组对视力的效应(OR值=3.33,95%CI为[2.02,5.47],P<0.01;WMD值=0.20,95%CI为[0.14,0.25],P<0.01)、对视野灰度值的效应(WMD值=-2.33,95%CI为[-2.80,-1.87],P<0.01)、对血管瘤数量的效应(WMD值=-3.36,95%CI为[-4.09,-2.62],P<0.01)、对出血灶面积的效应(WMD值=-0.56,95%CI为[-0.79,-0.32],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芩、栀子配伍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作用特征分析,探讨两者配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环节及作用部位.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芩、栀子及两者配伍对大鼠神经症状、脑组织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Na+-K+-ATP酶及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栀子及其配伍均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黄芩、栀子单用对脑组织SOD、MDA和血浆vWF均未见明显影响,而两者配伍则可显著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MDA和血浆vWF含量,但对于NOS及 Na+-K+-ATP酶的活性,则有减效、减毒趋势.实验证明,中药组分配伍后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效应累加,而是以效应环节的生物特性表现为协同增效或减毒等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r)对家兔脑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自由基作用。方法 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缺血前、再灌注后应用Pur对家兔大脑皮质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家兔静脉注射Pur 3 0mg kg可显著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MDA ,NO含量 ,提高SOD活性 ,降低NOS活性 ,缺血前应用Pur效应优于再灌注后应用 (P <0 .0 1)。结论 Pur可减轻自由基反应对脑组织的损害 ,对缺血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多糖的化学修饰对拓展多糖的生物学活性意义重大,特别是硫酸酯化以后,其保护免疫细胞、减少艾滋病毒(HIV)感染及抑制乙肝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受到药物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1,2]。在分离、纯化出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多糖的基础上[3],对白及多糖的硫酸酯化修饰的优选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硫酸酯化工艺[4]。为了进一步阐明白及多糖在酯化后部分理化性质的变化,本实验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UV、IR、核磁共振等方法比较测定了白及多糖酯化修饰后前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溶解度及化学结构的变化,旨在为随…  相似文献   

20.
夏天无总碱抗实验性脑缺血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夏天无总碱(Corydalis ambailis migo total alkaloids,COAMT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以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观察COAMT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通过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结果:COAMTA可延长小鼠张口喘气时间,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病学评分及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性及升高SOD活性,COAMTA还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结论:COAMT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OS活性、提高SOD活性、减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