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金仿 《河北医药》2013,35(15):2252-225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提供试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40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及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对照组和SLE组CD4+T、CD8+T细胞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CD3+T、CD4+T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4例SLE病儿和2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SLE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80,3.773;P<0.05),CD8+T细胞、活化T细胞和B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t=3.470,4.779,2.480;P<0.05或P<0.01)。结论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减少、B细胞增多和T细胞活化增强,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关系及在预测疾病耐药性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初发SLE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组15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总T细胞和总B细胞等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健康对照组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平均值分别为2.2±0.7、3.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P<0.01)。②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中总T细胞,总B细胞,NK细胞的计数均无相关性,但P-gp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CD4+/CD8+比值有相关性(r=0.602,P=0.002;r=0.561,P=0.005)。③根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分为增高组和降低组,分别与相应的RFI值比较,发现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增高组与相应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3,P=0.025;r=0.628,P=0.014)。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gp表达是SLE患者多药耐药性的指标,SLE患者药物跨膜转运蛋白P-gp表达水平尚与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亢进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密切联系,提示P-gp可能是药物治疗疗效的指标,对改善预后和联合治疗减少耐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期寻找病情评估的无创性新指标。方法选取SLE患者103例及23名健康体检者,其中LN患者40例,新诊断、未治疗的SLE患者42例。SLE患者非活动组(SLEDAI 0~4分)患者16例、轻度活动组(SLEDAI 5~9分)患者29例、中度活动组(SLEDAI 10~14分)患者26例、重度活动组(SLEDAI≥15分)患者32例。用四色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数,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SLEDAI评分)、补体C3、C4和肾脏受累的关系。结果 1SLE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细胞均高于SLE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Th17细胞高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SLE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降低组SLE患者Th17细胞高于补体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百分数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2SLE中度、重度活动组Treg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重度活动组Treg细胞低于SLE轻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Treg细胞与非L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发SLE活动组Treg细胞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降低组SLE患者Treg细胞低于补体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百分数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3SLE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Treg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Treg比值均高于SLE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Th17/Treg高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SLE活动组Th17/Treg细胞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降低组SLE患者Th17/Treg比值高于补体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升高、Treg细胞下降,Th17/Treg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提示SLE发病不仅仅是Th17细胞升高或Treg细胞下降,而是二者相互作用导致免疫失衡导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SLE活动性的判断采用SLEDAI评分方法,其中缓解期的患者11例,活动期的患者16例。分析以上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但未见其与病情活动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对SLE活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活动期组患者30例,稳定期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CD4+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1)。SLE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CD4+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期组(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1),CD4+/CD8+明显低于稳定期组(P〈0.01)。结论 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表达是异常的,而且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SLE病情判断和临床治疗和观察是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0-CD40L、活化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不同时期淋巴细胞表达的CD40-CD40L的百分率,同时对淋巴细胞的表型及HLA-DR进行测定。结果活动期SLE患者淋巴细胞表达的CD40、CD40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患者表达的HLA-DR、CD3+HLA-DR+细胞、CD4+HLA-DR+细胞、CD8+HLA-DR+细胞、CD8+细胞、CD19+细胞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表达NK细胞明显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活动期SLE患者表达的CD3+、CD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SLE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淋巴细胞表达CD40-CD40L的水平与淋巴细胞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BMC存在CD40与CD40L的异常表达,以及活动期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这些免疫细胞异常在SLE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异常程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能否作为SLE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SLE高活动期患者40例,低活动期患者26例,稳定期患者15例,健康查体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样本的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记录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一般实验室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不同活动期之间及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差异.高活动期SLE患者CD4+/CD8+比值与SLDAI评分及尿蛋白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高活动期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周后,SLEDAI评分下降,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T细胞亚群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不能作为短期内治疗是否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1):148-150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SLE患者11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即CD3(+)、CD4(+)值以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E疾病活动度按文献[6]方法评分,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治疗可有效地改善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上Fas抗原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抗体的产生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采用微量全血直接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对 30例活动期SLE患者及 15名正常人外周血CD3+ 、CD4+ 、CD8+ 淋巴细胞亚群上Fas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淋巴细胞亚群上Fas抗原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上调 (P <0 0 1) ;Fas抗原的表达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r =0 815 ,P <0 0 0 1) ;全部患者中有 19例抗dsDNA抗体阳性 ,抗dsDNA抗体 (+)患者组T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较抗dsDNA抗体 (- )组高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上调 ,由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加快 ,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Fas抗原表达异常是引起SLE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Fas抗原的表达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可为判断狼疮的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老年肺癌患者不同分期该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4例老年肺癌、166例老年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细胞抗原的各项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其在不同TNM肿瘤分期的变化特点。结果老年肺癌患者与老年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相比,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下降,CD8^+升高,NK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NM肿瘤分期增高,上述变化越显著。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抗原可作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冯小朵  李文联 《安徽医药》2021,25(8):1570-1572
目的 阐述以乏力为首发表现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并讨论.方法 报道1例以乏力为首发表现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果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疾病总体认识,避免漏诊、误诊.结论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各异,临床医生需熟练掌握疾病,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AS-BI法对30例初诊的SLE患者(SLE组)及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观察NAP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 SLE患者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22.1±8.8)%、(22.2±8.9)分;健康对照组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56.8±9.4)%、(58.2±9.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P检测对初诊的SLE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SLE中活性降低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SLE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风湿免疫科70例SEE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发病年龄分为2组,发病年龄≥50岁者(35例)为老年SLE组,发病年龄<50岁者(35例)为中青年SLE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合的差异.结果 老年SLE组与中青年SLE组男女比为1∶11比1∶3,平均病程[3年比1年],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0.5年比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SLE组狼疮性脱发发生率较低[0.0%(0/35)比28.6%( 10/35),P<0.05];血小板减少、肺间质病变发生率、C反应蛋白升高及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SLE组[51.4%(18/35)比25.7% (11/35),34.3%(12/35)比8.6% (3/35),11.4%(4/35)比34.3% (12/35),80.0% (28/35)比57.1%(20/35),14.3% (5/35)比0.0% (0/35),P<0.05];老年SLE组血肌酐升高,Sm抗体、抗dsDNA、抗Clq抗体阳性率低于中青年SLE组[11.4%(4/35)比34.3%( 12/35),5.7% (2/35)比22.9%(8/35),14.3%(5/35)比54.3% (19/35),25.7% (9/35)比54.3% (19/35),P<0.05];老年SLE组泼尼松平均使用量低于中青年SLE组[(22.42±19.60) mg/d比(39.93±18.56) mg/d,P<0.01];老年组高血压、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SEE组(P<0.05).结论 老年SLE患者男性发病较中青年SEE多,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较中青年组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较长;生血小板减少、肺间质病变、高血压、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等中青年SLE多,因此,对老年SEE应注意多系统的病变,反复多次行自身抗体检测以尽可能早期诊断,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马玲  余静 《安徽医药》2021,25(9):1858-186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的74例SLE病人作为受试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5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SLE病情活动指数(S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