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高文  王建华 《药学进展》2020,(3):179-1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最流行的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含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的肝脏病理表征,临床上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干预,但目前全球尚无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获批上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内、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是一个尚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综述了肝脏中几种主要的非实质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开发靶点与不同细胞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全球有20%~25%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约占25%。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尚无特效药延缓其进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来源于中性粒细胞的miR-223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表达从而影响巨噬细胞表型的转换,此过程可能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性粒细胞来源的miR-223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志英  石仲仁 《河北医药》2008,30(11):1759-175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日益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一种临床类型。我们探讨内科综合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消化科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将患者采取随机编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据估计,全球约25%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且患病率逐年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谱涵盖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活检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因有创性、取样变异和评价不一致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数量增加,特别是疾病严重程度较重的病人增多,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治疗药物,也迫切需要开发无创标志物来筛查、诊断、监测患者和判断疗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对脂肪变的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和纤维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正>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所谓脂肪性变是指细胞浆内出现的脂肪滴超过了生理范围或者正常不出现脂滴的细胞中出现了脂滴。根据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可将脂肪性肝炎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出现低年龄化趋势,该疾病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重点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研究进展,介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史、病理学诊断、非侵入方法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浊方治疗。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归率;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血脂情况相近,P> 0.05;干预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肝功能情况相近,P> 0.05;干预后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所有患者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促进其肝功能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吴昳  李丹  董占宏 《天津医药》2010,38(10):89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炎相关的肝硬化.NAFLD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病程中,往往并发代谢综合征.笔者对NAFLD并发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区别,以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80例(单纯性脂肪肝40例,脂肪性肝炎40例)进行B超、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NASH患者在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上均较NAFL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能转化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尽早的确诊对预后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国华  蔡晓波 《药品评价》2007,4(2):123-125
不同阶段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自然史有较大不同.现分别介绍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的自然史。  相似文献   

11.
枯否氏细胞的结构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林  崔俊峰 《河北医药》2005,27(11):845-846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枯否细胞的功能状态可加重或减轻酒精性肝病的肝损伤,在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枯否细胞的功能状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陶禹  刘文娟  马茜茜  付丹妮 《药学研究》2023,42(10):759-764
目的 网络药理学筛选苍术-桂枝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方法 应用TCMSP和Swiss查找苍术、桂枝的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检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靶点,获取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构建苍术-桂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靶点。结果 得到苍术-桂枝有效活性成分16个,交集靶点77个,蛋白互作分析(PPI)得到ACE、APOB、CAT、TP53、EGFR、PPARG等16个核心靶点。KEGG和GO结果显示:主要影响脂质颗粒、细胞外间隙、内质网等10种细胞成分,脂肪酸结合、肝素结合、脂质转运体活性等10种分子功能,作用于炎症反应、胆固醇稳态、胆固醇代谢过程等10种生物过程,主要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13种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起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证明,16中有效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结论 苍术-桂枝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通路实现的,具有多个靶点...  相似文献   

13.
刘福 《家庭用药》2010,(9):38-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及遗传等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储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按病理学分类可分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所有的NASH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  相似文献   

15.
赵璐 《中国药师》2010,13(8):1170-117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ivd,qd;,联合吡格列酮15mg,po,qd,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以及B超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证候、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结果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1),总有效率82.4%。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熊去氧胆加多烯酯磷脂酰碱治疗,对照组单用多烯酯磷脂酰碱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结果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一种较重的临床类型,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以饮食控制及调脂药辛伐他汀为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BAFLD)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其中NASH不仅可使肝酶持续异常,而且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功能衰竭,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肝硬化前期病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和酒精性肝病高度相似的病理学改变,但是患者不存在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亚型,是一种伴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肝细胞凋亡的炎症,随着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近来被广泛认识的慢性肝病,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已成为目前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