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护理会诊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护理会诊是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存在跨专科的护理问题,使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需借助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指导或共同讨论、研究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护理方案的一种方法。基层医院由于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患者数量及危重患者抢救经验等方而的限制,制约了各专科护理队伍的发展。在基层医院开展全院护理会诊,加强了各护理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
全院性护理会诊在业务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加强医院护理队伍的业务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方法 :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 ,组织常规会诊、紧急会诊、专题会诊等三种会诊。结果 :通过会诊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3.
护理会诊是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存在跨专科的护理问题,使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需借助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指导或共同讨论、研究制订出确实有效的护理方案的一种方法。其中护理会诊是培养护理专家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完善护理专家角色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专科护士的培养是当前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士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护理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压疮患者伤口护理会诊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医院压疮护理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实施压疮患者伤口护理会诊制度,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并持续质量监控。结果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压疮知识合格率和医院压疮上报率。结论护理会诊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规范了医院压疮患者伤口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护理会诊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存在跨专科的护理问题,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须借助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指导或共同讨论、研究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护理方案的一种方法[1]。目前很多医院是通过书面申请或电话提出护理会诊申请,护理会诊资料的管理以纸质形式保存在病历中,复印件保存在护理部[2]。然而信息技术与医疗活动的密切结合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3]。  相似文献   

6.
1例皮肤重症多形红斑患者的护理会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对1例皮肤重症多形红斑患者进行护理会诊。组织各科室骨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对患者皮肤、黏膜、消化道、心理护理的要求,制定了护理措施;讨论对应用特殊药物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治疗37d痊愈。结论护理会诊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实行责任制护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由于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使一些责任护士在进行查找护理问题、制定个体护理计划、明确护理措施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护理人员系统的业务学习和在职培训外,及时地通过护理会诊检查责任护士护理诊断的不足,完善个体护理计划,修订护理措施,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护理会诊是发挥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对复杂、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护理活动。它的采用不仅在于能够集思广益,得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而且通过护理会诊,护士  相似文献   

8.
实施护理专家会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建立和推广“护理会诊”制度,使患者得到较高水准的护理服务。方法:遇到护理疑难问题而又非本科室专业能够胜任的护理任务,可按照工作程序实行护理专家会诊。结果:通过88例护理会诊的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促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交流,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增加3%。结论:护理专家会诊在我院切实可行,能够促进我院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参与医师会诊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会诊学习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医师的各种会诊活动,并通过个人、科室和患者3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人员参与医师会诊活动后,个人评价总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评分均高于参与前,科室评价除护理文书外,其他各项合格率均高于参与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人员参与医师会诊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专科护理会诊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专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5月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专科护理会诊,总结专科护理会诊的成效。结果专科护理会诊实施后,2例提高了遵医行为,4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纠正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不正确护理3例,建议请糖尿病专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的有5例,新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率100%。结论建立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会诊制度,解决了专科疑难问题,利于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在伤口护理会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对照组48例85处压疮采用传统护理会诊方法;实验组45例76处压疮实施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转归、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结果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93.42%)好于对照组(82.3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可以更好地改善压疮的转归,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  相似文献   

12.
急诊护理会诊小组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48-4849
急诊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经常面临突发的罕见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将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如何提高疑难重症的救护能力、防范护患纠纷是急诊科护理管理面临的新问题。自2006—10以来我科组织成立了护理会诊小组,通过实施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抓护理会诊 提高重症病人护理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该院几年来开展护理会诊并形成常规制度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实践证明:开展护理会诊对适应医学发展,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和保障临床重症,难治及实施新手术、新疗法病人的护理质量,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提高其专科业务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述能力,激发其主动思维,促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交流,发挥并强化高、中级护理骨干在临床的指导作用等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兼有门诊危重病的抢救和ICU病房进一步诊治与护理,具有危、重、乱的临床特点,管理较困难。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疑难重症的救护能力、防范护患纠纷是急诊科面临的新挑战。临床中自2006年以来我科组织了30余次急诊护理会诊,明显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增强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会诊的组织和实施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建立专科护士主导的综合护理门诊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6月开设综合护理门诊,选拔符合资质的专科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伤口造口护理、PICC护理、引流管护理、护理会诊及居家护理,最终根据工作量、经济效益情况、患者等待时间、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等对综合护理门诊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护理门诊运行以来,接诊量17 211例次,参与护理会诊1 152例次,居家护理215例次。与运行前相比,接诊量增长63.57%,年经济收入增长135.77%,患者候诊等待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门诊的建立和运行符合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院制订并执行了护理会诊制度,实施1年多来,共会诊20余例,从多方面不同层次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实践与效果1.多学科参与,丰富护理知识。医院作为综合性、开放性的公众场所,接触人群复杂多样,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如我院在一位外伤性前房出血目前处于劳教期的患者,对其会诊特邀请了看护的警务人员参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建立护理会诊专家成员库,根据医院分科情况、患者病种及专家成员专科护理患者能力,成立了6个专科护理会诊组,明确护理会诊范围、护理会诊申请单内容、护理会诊制度、护理会诊流程、环境要求及会诊准备。结果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增强了科间护理协作,弥补了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为危重、疑难护理患者及时解决问题,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护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达到了护理会诊的指导性、连续性、完整性、有效性要求。结论开展专业化、规范化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深化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会诊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专科护士得到医师的认可和患者的尊重,工作价值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460例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460例多学科联合会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会诊及时性、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会诊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老年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伤口护理中心工作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医院伤口护理中心的工作方式。伤口护理中心主要承担3大任务,即门诊换药、各科室住院病人会诊换药(院内会诊)和社区医疗换药服务(院外会诊)。详细介绍了院内会诊的运作过程,包括首次会诊、会诊登记和伤口护理评估、会诊准备、会诊换药、交接班制度和会诊费用的结算。8年中共诊治病人197994人次,培养了8名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伤口和造口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PICC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组建PICC多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多学科讨论流程,以问题为基础的病例讨论,医护技团队合作实施的临床护理路径,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案处理模式。结果置管异位纠正率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知识、病情掌握、团队建设等方面均比以前更加完善。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会诊模式适用于PICC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高置管成功率,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