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培养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的股骨及胫骨,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取第4代BMSC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其表面抗原,分别以含1、5、10、15和20ng/mL的TGF-β1的诱导培养基在二维培养条件下对第4代BMSC诱导培养,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对Ⅱ型胶原进行定性检测,采用二甲基亚甲蓝(DMB)比色法定量检测诱导后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GAG)的表达情况.结果 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并纯化sD大鼠的BMSC,所得第4代BMSC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CD34、CD45阴性.经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形态变为不规则,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GF-β15、10、15和20ng/mL组阳性,二甲基亚甲蓝(DMB)比色法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外基质糖胺多糖(GAG)含量均明显增加(P<0.00),其中TGF-β110 ng/mL组细胞分泌的GAG显著多于其他剂量组(P<0.00).细胞分泌GAG的能力与细胞密度呈正相关(r=0.822,P<0.01).结论 贴壁培养法可以获得较纯的BMSC,该实验所用的诱导体系可成功将BMSC诱导为软骨细胞;TGF-β110ng/mL组诱导后细胞合成糖胺多糖(GAG)的能力强于其他剂量组,在该实验的细胞密度范围内其诱导后细胞合成糖胺多糖(GAG)的能力与细胞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具有方便取材,回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外源基因转染率高并能高效稳定表达等优点.创伤和骨关节炎常常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自身修复能力有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将为关节软骨退变性疾病、创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着重对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分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将其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表型,明确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抽取10月龄健康中国青山羊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并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其成分包括10% FBS高糖DMEM培养基、6.25 μg/ml 胰岛素、6.25 μg/ml 转铁蛋白、50 μmol/ml抗坏血酸、100 nmol/L地塞米松及10 ng/ml TGF-β1.分别于0、1、2、4周行细胞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I型胶原和Aggrecan的表达.结果 山羊BMSCs生长良好,传至第4代时细胞纯度较高.加入诱导培养基后,山羊BMSCs在1、2、4周均可看到软骨细胞表型的表达,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II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2周时即可达到较好的诱导效果.结论 本实验采取一种简易的方法 分离、培养并向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山羊BMSCs,证实其具有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潜能,为山羊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创伤等因素造成的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是骨科常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干细胞尤其是骨髓来源干细胞的研究促进了组织工程在骨关节领域的发展。文中研究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经诱导定向分化软骨细胞可行性。方法用全血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并传代扩增后,用单层培养法在软骨诱导剂下进行诱导培养21d,以常规培养液培养的BMSC作为阴性对照。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BMSC经21d的单层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呈明显异染,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对照组阴性。结论成人BMSC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可成功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下游信号分子Smad2、Smad3在TGF-β1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TGF-β1促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Smad2、Smad3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Smad3ΔC,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和核心结合因子(cbfa1)mRNA的表达,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法检测细胞ALP活性,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能力,观察Smad3ΔC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在TGF-β1刺激后24h,MSCs中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而整个刺激过程中,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稳定转染细胞中c-Myc抗原阳性表达;受TGF-β1刺激后,MSCs和V-MSCs(空载体转染组)中ALP、cbfa1mRNA的表达水平、矿化能力明显高于Smad3ΔC-MSCs;随TGF-β1刺激时间延长,Smad3ΔC-MSCs中ALP活性增加缓慢,仅于48h有明显增加(P〈0.05),但与同时段MSCs和V-MSCs中ALP活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GF-β1促进MSCs成骨分化这一生物学效应的输出受Smad3特异性和选择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观察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B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维生素C的作用下,7d后可见细胞多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并聚集形成软骨样结节,阿利辛蓝染色、蕃红花“O”-亮绿染色显示细胞内酸性粘多糖含量高,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PCR检测有Ⅱ型胶原的表达,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兔BMSCs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师铁英 《吉林医学》2006,27(1):90-92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被研究证明可以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尤其是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重要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节软骨在受到创伤后,难以自行修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软骨下骨钻孔术、软骨移植、骨膜或软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等因修复组织以纤维软骨为主,缺少正常透明软骨的力学性能及耐用性,故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而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却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首要条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群非造血干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MSCs因具有易于从骨髓中分离和体外大量扩增纯化、供区损伤小、便于白体移植、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条件下可分化形成软骨组织等特点,故被认为是软骨组织工程最有希望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现就影响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MSCs)在体外诱导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MSCs,在含有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的培养扩增。将传代后的第1代hMSCs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处理24h后,用0.5μg/mL维甲酸(RA)和200ng/mL音速波状蛋白(shh)联合诱导10d。对照组不加上述诱导剂。光镜下观察其分化过程中hMSCs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前后细胞是否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是否产生运动神经元及在总的细胞数种所占比率,并用流式软件分析结果。结果诱导组hMSCs经诱导后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部分细胞表达抗人神经巢蛋白(Nestin),表达率达到(25.0&#177;4.8)%;流式检测诱导后运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HB9表达,表达率达到(50.0&#177;5.3)%。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改变,无Nestin表达,HB9表达小于5%。结论hMSCs在体外条件下能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 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纤维粘连蛋白促进MSCs贴壁,可提高细胞分离率;②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和基质蛋白多糖成分。结论 ①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粘附分离可提高MSCs的分离效率。②TGF-β,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采用DMEM培养液加胎牛血清(DMEM/FBS)或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BM—MSC,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M—MSC的表面标记;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CFU—F)试验检测BM—MSC增殖能力;应用二甲基亚砜/羟丁苯甲酯(DMS0/BHA)化学因子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BM—MSC为单层贴壁生长,呈现规则的集束辐射状排列。在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h。CFU—F试验表明,体外培养的MSC的集落形成能力为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15000倍以上。免疫组化分析表明,BM—MSC为CDl3和CDl05阳性,CD34阴性。DMS0/BHA化学因子能诱导BM—MSC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分化后即失去增殖能力,并于48h后逐渐死亡。结论:通过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高度均一的BM—MSC。BM—MSC可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但尚缺乏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效果。方法: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诱导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测定诱导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诱导后的细胞移植于白兔膝关节内,X线摄片观察软骨修复形成情况。结果:诱导液可有效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所需的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明显升高,移植后效果明显。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后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是有效的。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B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正>人体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目前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软骨组织工程的提出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成体干细胞中的一种,其来源充足,具有可再生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也基本不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学上的限制,是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5.
骨髓由非贴壁的造血细胞和贴壁的基质细胞部分组成。这些贴壁的基质细胞部分包括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和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系统依靠增殖来自我更新,但是能够保持其干细胞的表型而引起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分化[1]。如何定向诱导其成骨分化可为研究骨组织工程、骨折修复和骨质疏松等难题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讨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 ,BM -M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及分化前后体外培养的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兔股骨骨髓 ,用相对密度为 1 0 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白膜层细胞群 ,贴壁法筛检其中的MSCs ,用DMEM H条件培养基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取 5和 10代的M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诱导后更换为神经培养基继续培养 ,并在 1~ 2 0d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结果 :兔骨髓MSCs在DMEM H条件培养基中建立高纯度的细胞培养 ,能够稳定地连续传代达 10代以上。不同代数的MSCs诱导后均表达巢蛋白 (nestin)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诱导后NSCs在神经培养基中继续存活 2 0d以上 ,但未见扩增。结论 :兔骨髓MSCs能够诱导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 ,且诱导前后的MSCs均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存活。  相似文献   

17.
剪应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剪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10-5,8×10-5,15×10-5N/cm2剪应力水平分别作用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内皮细胞标记物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定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行Dil标记的乙酰化LDL(Dil-Ac-LDL)摄取实验以鉴定是否具有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在剪应力作用24h后,MSCs形态变得偏圆、呈多角形,平行于流体方向排列.MSCs在接受3×10-5,8×10-5N/cm2剪应力作用24h后vWF染色阳性,提示内皮细胞表型特征,同时Dil-Ac-LDL摄取实验阳性,提示具有内皮细胞功能.而接受15×10-5N/cm2剪应力作用的MSCs,vWF染色与Dil-Ac-LDL摄取实验均阴性,提示未出现向内皮细胞分化.结论:剪应力可诱导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并且与力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8.
邵华  金秀东 《医学综述》2008,14(4):524-52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的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体外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此来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减少心肌重构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V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量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VEGF的M199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用M199培养液培养.通过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所分化细胞的形态及表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培养早期BMSCs多呈扁平、梭形、多角形形态,2周后实验组细胞渐呈集落状、椭圆形、铺路石样排列,而对照组细胞呈"毛发状"成纤维细胞外形.透射电镜下实验组细胞浆内有内皮细胞特征性单层质膜包裹结构--Weible-Palade 小体.对照组无此结构.实验组第3代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比例接近(78.20±5.90)%,与人血管来源内皮细胞((82.70±4.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阴性.生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短期内无明显衰老现象.结论:人BMSCs在VEGF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且保持了干细胞旺盛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5-氮杂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最佳诱导浓度及诱导后细胞的活性,以得到稳定分化的成肌细胞.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进行定向诱导分化,3H-TdR掺入试验检测诱导后细胞的活性状况,筛选出最佳的时相-浓度结合点,通过免疫组化鉴定分化结果.结果在10μmol/L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后15d细胞活性较好,免疫组化技术鉴定其已向成肌细胞方向分化.结论10μmol/L5-氮杂胞苷可成功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为临床上以细胞注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