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T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A诊断8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例为髓周动静脉瘘(PMAVF),1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与DSA检查结果对照,14例中,MRA可以准确判断11例的供血动脉及瘘口。结论 3.0T 3D-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椎体MR平扫加增强的无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对象行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比较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的诊断一致性,分析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CE-MRA以及CTA检查中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对瘘口显示情况的分析中,CE-MRA以及CTA检查中对于供血动脉以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E-MR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58;CT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81,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 < 0.001)。结论  在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中,CTA以及CE-MRA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定位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供血动脉及瘘口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MRI诊断为SDAVF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12例患者在DSA检查前行64层CTA检查,应用曲面重建技术,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观察引流静脉在椎管内的分布状况,评估脊膜动静脉瘘累积脊髓的范围。B组为对照组,常规进行DSA检查,不进行CTA检查。A、B两组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造影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12例全部完成造影,B组2例未完成造影。A/B两组患者平均造影时间47/92min,对比剂用量86/174ml,造影次数14/29次,术后并发症1/5例。CTA对供血动脉及瘘口诊断的敏感度为100%(12/12)、特异度为83.3%(10/12)。结论64层螺旋CTA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及瘘口为DSA检查提供了直观的影像资料,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及曝光次数,降低了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是DSA检查前必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66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AVM)25例、髓周动静脉瘘(AVF)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1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3例,均行磁共振(MR)检查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检查,并行栓塞或手术治疗。结果:MRI对于多数脊髓AVM、髓周AVF和SDAVF多能发现椎管内异常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显示为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和周围环状低信号影,血管母细胞瘤显示为髓内的实质性强化影和异常血管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显示脊髓AVM、髓周AVF和SDAVF的畸形血管团或瘘口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显影,血管母细胞瘤的瘤体和供血动脉均可以显影。结论:MRI对病变的定位和分类有重要诊断作用,脊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是具有确定意义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120kV,350mA,主动脉弓层面为监测平面,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CT阈值180HU。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6ml/s,总量80ml。从血管畸形的分型、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脊髓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7例脊髓CTA均明确显示脊髓血管的异常及病变的范围,其中1例MRI及脊髓CTA诊断为动静脉瘘,并经手术证实,但DSA却未显示出病变;除1例DSA为AVM合并AVF的病例脊髓CTA只看到了AVM未诊断出AVF外,其余病例均与DSA的分型结果一致;13例做脊髓CTA并DSA阳性结果的病例共有20根供血血管,脊髓CTA 16根诊断正确,4根未显示,并出现了2根假阳性结果;6例脊髓CTA未看到瘘口;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了引流静脉并与DSA一致。结论:CT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可缩短DSA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DSA对比,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及感觉障碍。6例均行CTA和DSA检查。结果6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分别为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髓周动静脉瘘(2例)、Cobb综合征(2例)。6例患者各部位畸形血管团、瘘口位置、供血动脉、增粗纡曲的引流静脉于CTA均可显示,与DSA所见基本一致。CTA在平均扫描时间15秒内即可完成检查,经各种重建方法可全面立体观察畸形血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A可以快速、无创、全面显示各种脊髓血管畸形的病变,缩短DSA诊疗时间,在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 年1月至2021年5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SDAVF患者18例,回顾性总结分析SDAVF的临床 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SDAVF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64岁;病程4 d~ 10年;急性起病4例(22%),慢性病程14例(78%);从发病至确诊平均(17.5±6.7)个月。MRI表现为髓内异 常信号,脊髓增粗并呈条形或斑片状强化,同时可见脊髓背侧串珠状、虫蚀状血管影。18例患者中14例完 善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10例有阳性发现(71%)。18 例患者均完善DSA检查,显示瘘口位于颈段4例 (23%),胸段9例(50%),腰段5例(27%)。及时行血管栓塞术或手术灼闭瘘口后大部分患者均好转。结论: S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诊断不清楚的脊髓病变要警惕SDAVF的可能。脊髓MRI可作SDAVF 首选检查,CTA可作为SDAVF初筛及术后复查,DSA检查是早期确诊的金标准,但对于首次脊髓DSA阴 性,建议随访脊髓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3.0T并行采集MRA和MRV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3.0TMR上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的MR动脉成像(MRA)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AVM患者,均行应用SENSE技术的3D-TOF MRA与3D-PC MRV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MRA和MRV对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的显示效果。结果3D-TOF MRA与DSA比较,32例脑动静脉畸形的瘤巢大小及分类上结果完全一致(100%);对供血动脉显示的符合率为77.5%,30例的供血动脉显示清晰,2例AVM伴有出血患者的供血动脉显示欠佳;3D-PC MRV与DSA在显示引流静脉及所汇入静脉窦的结果上完全一致(100%)。结论3.0T MR使用SENSE并行采集技术的3D-TOF MRA与3D-PC MRV是一种诊断脑AVM的无创、快速、有效的方法,MRA结合MRV可对AVM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疑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经CTA或DSA证实30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示率为70%(21/30),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示率为96.7%(29/30)。对位于颞叶(11例)、岛叶(1例)、小脑(1例)的颅内动静脉畸形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与DSA测量结果一致,而5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顶叶及1例位于枕叶的动静脉畸形血管团测值(2.4cm×3.0cm)明显小于DSA测值(3.0cm×3.6cm)。经颅超声造影测量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均与DSA测值一致(3.5cm×4.4cm)。(3)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59.5%(22/37),经颅超声造影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83.7%(31/37),造影后供血动脉流速较造影前略增快,但造影前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提高颅内动静脉畸形及供血动脉的显示率,经颅超声造影测量畸形血管团大小与DSA检查结果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二维DSA、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率.结果 本组常规DSA检查示脑动静脉畸形终末型46例、幼稚型17例、路过型12例;显示供血动脉112条,引流静脉89条.旋转DSA检查示脑动静脉畸形终末型52例、幼稚型11例、路过型12例;显示供血动脉135条、引流静脉112条.图像三维重建清晰显示畸形团的立体形态、供血动脉及行程等65例,显示供血动脉116条、引流静脉112条.旋转DSA及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动静脉畸形团立体形态、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数与常规D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χ2=7.26,P<0.01).结论 旋转DSA及图像三维重建较常规DSA而言,可为脑动静脉畸形的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资料,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动静脉瘘(re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r AVF)的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征象,以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分析1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r AVF患者的CTA影像学资料,所有扫描图像均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结果 18例r AVF共发现18个病灶,检查结果与DSA相符。CTA均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团,其中8例清楚显示肾动脉与静脉间的瘘口。结论 r AVF具有典型的CTA征象,CTA检查可以提供可靠的无创性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评价MR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MR表现,并与DSA比较,观察评价成像质量及显示病变血管的能力。结果MR及CE-MRA显示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一条供血动脉和一条或数条引流静脉与肺门相连。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MRA)可弥补常规序列的不足,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质量可与肺动脉造影相媲美。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大血管疾病的方法,在显示肺动静脉畸形方面,MR特别是CE-MR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 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复习。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胸段髓外硬膜下串珠状或虫蚀状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串珠状强化,脊髓内有不同程度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可根据脊髓外硬膜下流空信号明确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增强扫描对显示畸形血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CE-MRA脊髓造影鉴别脊髓血管畸形(SCVM)和脊髓非血管畸形所致继发性血管纡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CE-MRA疑诊SCVM患者资料,根据DSA或手术结果分为SCVM组(16例)及脊髓非血管畸形组(14例),对比分析2组CE-MRA脊髓纡曲血管的数量、长度、位置、纡曲程度及纡曲血管周围是否存在异常供血动脉差异。结果 与脊髓非血管畸形组比较,SCVM组脊髓纡曲血管数量更多,纡曲血管长度更长,血管纡曲程度评分更高。SCVM组仅2例(2/16,12.50%)血管纡曲局限于下胸椎段(T7~T12椎体),而脊髓非血管畸形组11例(11/14,78.57%)局限于下胸椎段(T7~T12椎体),2组间纡曲血管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CE-MRA脊髓血管造影可鉴别SCVM与脊髓非血管畸形引起的继发性血管纡曲。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64层头颈CTA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头颈血管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CT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头颈CTA检查,采用MIP,MPR,CPR,VR技术重建。其中35例行DSA检查。结果 CTA检查61例,动脉瘤41例(59个),动静脉畸形(AVM)10例,动静脉畸形内合并动脉瘤1例,烟雾病3例,硬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6例。35例行DSA检查,包括6例CTA检查正常患者,34例CTA与DSA结果相同,1例结果不同,CTA检查正常,而DSA检查为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1 mm。结论 64层头颈CTA在评价自发性SAH病因及治疗后复查方面,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单,无创,可以作为其影像学检查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进行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 在发病后24 h内完成,DSA 在发病后72 h内完成.对CTA、DSA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32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47.06%(32/68),包括动脉瘤2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1例.CTA发现31例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45.59%(31/68),包括动脉瘤21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1例.CTA漏诊的1例,在行DSA复查时显示为大脑前动脉末梢段动脉瘤.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和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A在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灵敏度高,与DSA比较具有无创和良好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