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腹部超声的声像图特征.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93 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肝胆脾及腹主动脉周围超声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结果:AIDS 肝、胆囊、脾脏超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腹腔淋巴结肿大.45 例出现肝脏肿大、肝回声异常;39 例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61 例出现胆囊壁改变;38 例有淋巴结肿大.结论:AIDS 患者的肝脏、胆囊、脾脏超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腹腔淋巴结肿大,其中以肝脏、胆、脾脏改变最为明显,虽然以上声像图改变无明显特异性,但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UTC)衡量均匀性脂肪肝程度的价值,以期确定一个脂肪肝定量诊断方法。方法 90例脂肪肝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纳入研究,以CT脂肪肝定量为参照标准,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同期进行超声定量分析,测定二维肝脏图像的近场、中场、远场和胆囊的回声强度(Echo Intensity,EI)值,并测定肝肾回声强度之比值。结果脂肪肝的肝脏近、中场回声强度及肝肾回声强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肝脏的远场回声强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脂肪肝程度加重,差异越显著(P<0.05)。胆囊回声强度在中、重度脂肪肝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脂肪肝中无明显差异。肝脏和胆囊回声强度及肝肾回声强度比值在3个脂肪肝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可以用于脂肪肝的诊断和程度确定,是另一种脂肪肝量化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观察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胆囊声像图及排空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原因。方法:超声观察138例HLD患者的肝脏、胆囊声像图及胆囊排空功能测定,根据肝脏声像图的类型,进行归类比较。结果:本组138例HLD患者中,有82例胆囊异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结节征型、岩层征型、树枝状型、星光点征型、脂肪肝型的HLD患者胆囊异常率分别为95.8%、54.0%、51.2%、50.0%、40.0%。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往往合并胆囊的异常,胆囊异常率与肝脏受损程度及疾病所处病程阶段具有相关性;常规超声检查联合采用改良Simpson法对胆囊排空功能测定能及早准确的发现胆囊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腹部超声的声像图改变特征。方法应用B超检查360例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的肝、胆、胰、脾、肾、腹部淋巴结等的超声声像图改变。结果 AIDS患者腹部B超的声像图表现为在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腹壁肿块,胸腔积液等。360例AIDS患者中,肝实质回声异常108例(30.0%),胆囊壁赘物43例(11.9%),144例(40.0%)腹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论 AIDS患者的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超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最明显为肝脏、脾脏肿大,虽然以上声像图改变无明确特异性,但超声的阳性发现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高原世居藏族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特点.方法 对高原世居、经临床确诊的藏族居民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肝脏改变、门静脉增宽及血流速度减低、腹水、合并原发性肝脏实质性肿块、胆囊疾病、脾脏肿大发现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典型的晚期肝硬化声像图表现占 84.54%,门静脉增宽及血流速度减低占55.45%,腹水占65.45%,合并肝实质性肿块占21.82%,胆囊疾病占66.36%,脾脏肿大占43.68%.结论 高原世居藏族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典型比例较大,合并胆囊疾病者较多,合并脾脏肿大者较少,这些情况可能与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B超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B超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113例脂肪肝和 10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B超检查 ,主要观察项目为 :肝脏大小、实质回声、管腔结构、胆囊炎变及脾脏大小等。分别对每个观察项目在两组中出现的比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脂肪肝组出现肝大、回声弥漫增强及管腔减少的比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 (P <0 .0 0 1)。病毒性肝炎组出现胆囊炎变及脾大的比率高于脂肪肝组 (P <0 .0 0 1)。结论 应用B超进行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应当把重点放在探查肝脏大小、回声是否呈弥漫性改变 ,管腔结构显示是否清晰 ,以及胆囊的炎性改变和脾脏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琼 《中外医疗》2011,30(36):178-178
目的 探讨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B超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452例脂肪肝和4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B超检查,主要观察项目为:肝脏大小、实质回声、管腔结构、胆囊炎变及脾脏大小等.分别对每个观察项目在2组中出现的比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脂肪肝组出现肝大、回声弥漫增强及管腔减少的比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 P〈0.001).病毒性肝炎组出现胆囊炎变及脾大的比率高于脂肪肝组(P〈0.001).结论 应用B超进行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应当把重点放在探查肝脏大小、回声是否呈弥漫性改变,管腔结构显示是否清晰,以及胆囊的炎性改变和脾脏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相关肝炎34例的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靖智 《广西医学》2009,31(10):1493-1494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肝炎腹部超声的声像图改变特征。方法对34例艾滋病相关肝炎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观察肝脏、脾脏、胆囊的超声表现。结果肝实质回声致密增粗增强34例(100%),伴肝大4例(11.8%),脾实质回声致密增粗34例(100%),伴脾大16例(47.1%),伴胆囊壁增粗23例(67.6%),呈“双圈”表现3例(8.8%)。结论艾滋病相关肝炎患者的肝脏、胆囊、脾脏超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超声定量糖代谢异常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并探讨脂肪肝与年龄、肥胖程度、肝功能、血脂水平及糖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直方图方法测量肝、肾感兴趣区平均灰阶强度,计算肝肾回声比值、肝脏衰减系数,根据公式推算肝脏脂肪含量。统计各级别脂肪肝患者例数,将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7例受试者经超声定量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肥胖程度、肝功能、甘油三酯水平相关;无饮酒过量的受试者1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受试者血糖控制水平相关。结论:超声定量测定脂肪肝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超声医师对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及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病变程度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丽君  刘芦萍  张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677-2679
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分析脂肪肝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186例脂肪肝患者的血流参数,分析脂肪肝病变程度及临床意义。结果:中、重度脂肪肝的肝脏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值,并与脂肪肝病变的程度成负相关。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脂肪肝病变程度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普通体检者1673名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胆囊和脾脏超声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现状和疾病谱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73名普通体检者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58例,检出率为1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5%。女性患病率为12.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相关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性别、年龄、肝功能异常、空腹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其中,以体重指数≥25kg/㎡相对风险度最高(OR=9.942,95%CI4.802~20.576),其次为高脂血症(OR=2.062,95%CI1.285~3.311)及男性(OR=1.810,95%CI1.150~2.811)。结论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与国内发达城市相差不大,在40~〈60岁人群及男性中较高发,肥胖、高脂血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患因素;应积极开展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引起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健康体检者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超声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将8878例体检中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以年龄、性别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健康体检人员的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多种肝脏、胆囊、脾脏和肾脏疾患,患病率排序依次为脂肪肝(44.35%)、肝囊肿(16.58%)、胆囊胆固醇沉着症(11.78%)、胆结石(9.81%)、肾囊肿(8.68%)、肾结石(4.35%)、肝血管瘤(3.30%),肝恶性肿瘤(0.07%)、肾恶性肿瘤(0.05%)。结论:健康人群的腹部超声检查能发现多种隐匿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发病缓慢,常无明显症状。周继友教授谨守脂肪肝痰湿内停、脂浊积聚、瘀阻肝络的病因病机,立足于整体,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肝胆脾胃同治,采用疏肝利胆、健脾化痰、条畅气机、活血散结等治疗方法,遣方多以柴胡疏肝散、温胆汤合方化裁,用药精专,并随症加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合并胆囊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 364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分为4组,脂肪肝合并胆囊疾病组、单纯脂肪肝组、单纯胆囊疾病组和非脂肪肝非胆囊疾病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脂肪肝患者合并胆囊疾病的影响.结果 胆囊疾病在脂肪肝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的人群(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经常不食早餐、油腻饮食、多肉食、多甜食、多饮茶、性别(女性)、年龄、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脂肪肝合并胆囊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良生活习惯是脂肪肝合并胆囊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分析脂肪肝发病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脂肪肝属中医学的"胁痛""痰浊""痞满""积聚"等范畴,其发病多与酒食过度、情志不遂、贪逸少劳、先天禀赋、药毒、疫毒伤肝等诸多因素有关,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水湿不化,滋生痰浊,气滞血瘀,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胆肾诸脏,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16.
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脂肪肝形成跟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在《内经》、《难经》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基础上,临床治疗脂肪肝非常重视"肝病实脾",以防止肝病传脾,既注重"已病",又防范了"未病",用自拟"脂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尹常健教授认为,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或屡用苦寒利胆之品,伤及脾气,常见肝郁脾虚之证,应重视健脾利胆,提高痊愈率,降低其复发率;胆囊息肉多因嗜食油腻辛辣肥甘,或饮酒无度,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日久脾失健运,以致湿热痰瘀蕴结于胆腑而成本病。遵循"留者去之""结者散之"之原则,重用软坚散结、化瘀消积之品方能取得满意疗效;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尹常健教授治疗多采用利胆溶石、通腑排石之法,取其"肠泻胆亦泻"也;胆囊萎缩引起的阻塞性黄疽,其病机多责之于湿热郁阻,常用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取效。总结胆病常用治法,包括疏肝、利胆、健脾、通泄、利湿、散结、缓急等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