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研究新疆地区人群上颌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形态,为本地区口腔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539例新疆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二磨牙,利用CBCT对其牙根形态、数目,根管形态、数目和弯曲度,牙冠颊舌径和近远中径以及对称性进行观察、分析和统计。结果 在1017颗上颌第二磨牙中,三根牙的检出率最高为85.2%,四根牙检出率最低为3.2%,不同牙位和性别在牙根形态上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MB2的检出率与年龄无统计学差异;56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四根牙检出率最高。颊舌径、近远中径的平均测量值越大,其对应的根管数目越多。上颌第二磨牙的牙根数目和形态对称、根管形态及四种特征均对称方面较高,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管和远颊根管68%为重度弯曲,弯曲位于根中1/3较多。结论 新疆地区人群上颌第二磨牙以三根牙为主,对称率较高,弯曲程度大,但存在一些牙根和根管的变异,临床上可以运用CBCT来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主要为三根(99.44%和84.44%)。上颌第二磨牙的单根和双根较多见(15.28%),其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在根尖区有融合趋势。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3根四根管(78.97%)。上颌第二磨牙的三根管和四根管发现率接近(分别为47.37%和51.6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57.79%)、Ⅱ型(19.83%)和Ⅰ型(15.58%)。上颌第二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48.14%)、Ⅳ型(30.43%)和Ⅱ型(17.39%)。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颊根和腭根主要为单根单根管,存在少量和罕见的变异。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分型左右对称。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系统变异普遍存在,MB2根管为其主要的变异形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变异类型多,单根牙和双根牙的根管走向复杂多变。CBCT可以为识别根管形态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透明牙技术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体层扫描技术对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进行研究, 比较CBCT对根管形态的识别与透明牙有无一致性。方法: 对50颗离体牙进行CBCT扫描, 数据导入用计算机软件, 根据Vertucci根管分型, 记录每颗离体牙每个牙根的根管分型。用改良根管染色技术对离体牙进行透明牙制作, 根据Vertucci分类, 将离体牙按每个牙根进行根管类型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过对透明牙的观察,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根和腭根根管形态以Ⅰ型(1-1)为主, 发现新的根管分型(3-2-2)。近颊根的变异比较复杂, 主要以Ⅰ型居多(54.4%), Ⅱ型(2-1)、Ⅳ型(2-2)、Ⅴ型(1-2)和Ⅵ型(2-1-2)均有发生。近颊第二根管发生率为41.3%;经一致性检验, CBCT与透明牙在根管分型上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 尤其近颊根根管类型多变。CBCT与透明牙对根管的识别具有一致性, 其提供的三维影像技术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价值。方法选取70例患者8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aphy,CBCT)影像,分析其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参照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形态进行分类,统计近中颊根第二根管(the seconal mesiobuual canal, MB2)率。结果83颗上颌第一磨牙均为3个独立牙根,其中MB2的发生率为38.6%,近中颊根根管VertucciⅠ型(1?1)、Ⅳ型(2?2型)、Ⅱ型(2?1)、Ⅲ型(1?2?1)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1.4%、18.1%、15.7%和4.8%。结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CBCT影像可反映真实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韦梦瑶  胡心怡  李冰  李晅 《口腔医学》2021,41(4):318-322,384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韦梦瑶  胡心怡  李冰  李晅 《口腔医学》2021,41(4):318-322,384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韦梦瑶  胡心怡  李冰  李晅 《口腔医学》2021,41(4):318-322,384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量、类型以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牙根尚未发生吸收的我院就诊患儿的口腔乳磨牙CBCT影像。结果:纳入4~9岁的73例患儿(49男,24女)共578颗乳磨牙,发现上颌乳磨牙多以3个牙根且每个牙根1个根管为主,而下颌乳磨牙以近远中2个牙根且每个牙根有2个根管为主。上颌乳磨牙近中颊根最长,第二近中颊根最短,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牙根和根管之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CBCT评估乳磨牙根管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乳磨牙的根管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CBCT研究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的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就诊的后牙发育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测量上颌后牙各牙根根尖至上颌窦底之间的距离,以及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之间的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结果 (1)正锁(牙合)患者86.6%的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存在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牙根穿入上颌窦的比例占70%;(2)正锁(牙合)侧的第一磨牙腭根、第二磨牙近颊根、远颊根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锁(牙合)侧的第二磨牙远颊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较非锁(牙合)侧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正锁(牙合)侧上颌窦底的最低点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更多位于上颌骨的颊侧。结论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患侧86.6%的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上颌窦底位置较低,且上颌窦底气化过程中的延伸方向更偏向颊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山东地区人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解剖特点。方法:于山东地区收集离体上颌第二恒磨牙118个,观察牙根形态及类型;应用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形态并按Vertucci八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结果:118个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以3根分离者为主,占91.52%,牙根融合者共10例,占8.47%,其中融合成2根者为5.08%,主要为近中颊根与远中颊根融合;融合成单根者为3.39%。透明牙标本法下观察根管系统,上颌第二恒磨牙远中颊根及腭根根管以Ⅰ型为主;近颊根根管仅44.95%为Ⅰ型,近颊根第二根管(the 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发生率达51.38%。结论:山东地区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具有多样性,以3根分离根形态为主,同时可发生各种融合根;其根管形态复杂,MB2的发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根管截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人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的内径和截面形态,为临床进行上颌磨牙根管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一磨牙108个,上颌第二磨牙167个。自根管口水平截取近中颊根,包埋。自根尖面开始每隔1mm横切牙根至距根尖6mm处,第7个横切面平近中颊根的根管口水平面。根管显微镜(DOM)下观察、拍摄每个牙根的7个切片的冠面,记录每个冠面含有的根管数,测量各截面各根管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并按标准记录根管截面形状。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共截取756个切片,均见近中颊根主根管(MB),464个切片中可观察到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上颌第二磨牙共截取1169个切片,含MB共1169个,MB2共442个;含MB2的标本数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96个和90个,占88.89%和53.89%。近中颊根主根管(MB)的颊舌径多大于近远中径,截面形状以扁形和椭圆形多见,但愈近根尖,两径间的差距愈小,即MB愈近根尖,愈趋向成圆形: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间的差距变化不大,截面形状以圆形最多,椭圆形次之,扁形最少。结论: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的根管截面形态复杂,提示临床上需配合有效的清理和成形技术以提高该牙位的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三维影像对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分析,明确其变异性,指导临床根管治疗。方法:对来我院老年牙髓牙体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CBCT扫描与二次重建后,对上颌第二磨牙解剖结构观察分析。结果:CBCT检查老年患者265人,上颌第二磨牙435颗。在轴位影像和3D影像上根据牙根、根管以及牙根、根管的变异性共分为8种类型。单根单根管2.30%;1根2根管7.35%;1根3根管9.20%;2根2根管3.91%;2根3根管19.54%;3根3根管38.6%;MB217.5%;4根4根管2.29%。结论:上颌第二磨牙根的数目、根管的数目以及解剖形态变异性非常大,CBCT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各358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主要为单根(65.92%)和双根(33.80%)。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93.85%)。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双根管(84.36%)。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系统单、双根管比例接近(分别为52.79%和46.08%)。上颌第一前磨牙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48.32%)、Ⅱ型(24.30%)和Ⅰ型(12.56%)。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51.68%)、Ⅱ型(21.51%)和Ⅳ型(14.25%)。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分型左右对称(对称率分别为74.57%和81.29%)。上颌前磨牙根管系统的主要变异为:管间交通支、颊根C形根管和多根管(树形根管或神经根样根管)。结论: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单根管和双根管。术前了解根管形态的变异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了解常见的变异型.方法:收集316名患者共548颗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影像,分别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牙位、牙根数、根管数、变异型.启动Invivo Dental 5.0软件观察根管形态,分析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分布特点.结果:在548颗下颌第一磨牙中,2个牙根的下颌第一磨牙发生率为73.72%(404/548);远舌根的发生率为26.28%(144/548),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远舌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管变异型以2根3根管为主,占51.64%(283/548).结论: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有2个牙根;2个牙根3个根管是主要的根管分布类型;CBCT对于判断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有诸多优势,可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牙科数字成像系统(RVG)、锥形束CT(CBCT)及透明牙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离体第一磨牙根管系统的价值,分析第一磨牙根管影像解剖学与根管解剖学的对应关系,为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提供影像解剖依据。方法 拍摄269颗离体第一磨牙颊舌向、近远中向RVG和CBCT后,再制作根管染色透明牙,应用RVG、CBCT和透明牙对各牙根中上2/3、根尖1/3区根管系统和管间交通支进行分类统计,以评估CBCT在根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BCT对第一磨牙主根管中上2/3区的显示率达96.55%;CBCT、透明牙对第一磨牙根尖1/3区根管系统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变异较大,双或多根管与管间交通支发生率均较高。结论CBCT与透明牙在显示第一磨牙主根管系统(牙根中上2/3区)方面基本等效;在根尖1/3区透明牙对细小分歧根管的显示明显优于CBCT;RVG对多根管牙根、根尖细小分歧根管的显示明显受限;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双或多根管与管间交通支发生率均较高。CBCT对牙根、根管的显示具有清晰直观、准确快捷的优点,是目前无创诊断根管疾病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颌第二磨牙具有复杂的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给牙周牙髓治疗及牙体修复增加了难度。本文回顾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研究的文献,对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特别是近颊第二根管的发生率、形态及定位研究,分析该牙根管治疗的特点,以提高牙周牙髓治疗及牙体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系统分析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及第二(second mesiobuccal,MB2)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95名进行CBCT扫描的患者,共计180颗上颌第一磨牙,观察近颊根根管形态、MB2根管的发生率、左右侧发生比率及男女发生比率差异。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形态以Ⅲ型为主,MB2根管发生率为79.4%,左右侧发生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6),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3)。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MB2根管的发生率较高,可通过CBCT有效的发现MB2根管,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4岁.因牙列不齐到我院正畸科要求诊治,为明确诊断进行CBCT(e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CBCT显示:11、12腭侧2枚多生牙。同时水平位图像清晰显示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及3根管(图1).牙根形态分布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由腭侧根、近、远中颊侧根组成.  相似文献   

19.
上颌磨牙在全口牙中,牙根数目最多,根管系统复杂,尤其是第二磨牙,根管数目、形态,走向变异较多。本人诊治1例上颌第二磨牙五根管的患牙,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透明牙技术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70颗,先去除牙髓,根管内注入印度墨水,经10%硝酸脱钙,酒精梯度脱水,于99%水杨酸甲酯中透明,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按Vertucci标准对根管分类。结果:7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67颗为三根牙,占95.71%。67颗三根牙的腭根和远颊根均为单根管,近颊根单根管率为55.22%。7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为42.86%,其根管类型以Ⅱ型(2-1)和Ⅳ型(2-2)为主。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复杂,对其解剖形态熟练掌握,能够提高该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