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薛丽 《医疗装备》2022,(2):44-46
目的 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用于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差异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发生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7例,B组为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内(均≤4分钟)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A、B两组均按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为55.32%;B组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24.44%。两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考虑与院内抢救条件及急救设备,高年资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实施急诊急救过程中US00206858体外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急诊接受急救的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急救方法:US00206858体外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与对照组(n=34,急救方法:心肺复苏)。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急救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较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急诊急救的过程中US00206858体外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不仅仅提高了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同时也缩短了心肺复苏时间、急救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9):1358-1360
目的对比心跳骤停临床急救中使用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以探讨更有效的心跳骤停抢救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共106例,应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49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57例。观察采用不同心肺复苏手段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成功所需时间。结果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抢救成功率38.8%,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抢救成功率19.3%,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结论使用心肺复苏器可提高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若能解决心肺复苏器的不足,将能够在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急诊心搏骤停(SCA)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38例急诊S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9例。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机救治,试验组采取AED救治。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急救耗时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并统计试验组SCA后10 min内不同时段进行AED除颤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SCA后<1 min进行除颤复苏成功率高于1~<4 min、4~10 min,SCA后1~<4 min进行除颤复苏成功率高于4~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急救耗时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AED用于急诊SCA患者救治中效果确切,有利于缩短急救耗时,提升复苏成功率,但应早期实施AED除颤以保障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院前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院前抢救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AED的382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统计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并计算成功除颤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统计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82例患者中46例心电示波为室颤,现场予AED除颤后成功恢复自主循环12例;心电显示为心脏停搏、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经CPR后转为室颤,经AED除颤恢复心跳2例;心肺复苏成功共14例。呼叫至开始除颤时间,存活组(6.72±1.53)min,死亡组(9.32±2.03)min。结论影响除颤厦心肺复苏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时间,使用AED快速旱期除颤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一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心电监护仪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除颤监护仪联合心电监护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69.23%,低于对照组的89.74%(P<0.05);观察组的心搏骤停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97.4%%,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出院2年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既能够动态监护患者的心电功能,也更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能有效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率和出院后2年生存率,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中应用除颤仪对患者心博骤停的影响.方法:选取的80例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0月~2019年8月.其中接受心肺复苏机救治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另外接受自动体外除颤仪救治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除颤仪在不同时间对复苏成功率变化和救治后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可以获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随机于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56例开展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28例患者为实验组,所采用的抢救方法为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另外28例患者为对比组,所采用的抢救方法为徒手人工心肺复苏。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效果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更为理想,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想要获得更为理想的抢救效果对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进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提高抢救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方式,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为87.10%、抢救成功率为65.59%、抢救成活率为23.66%、护理满意度为94.6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综合急救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53例心肺复苏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指标。结果复苏成功16例,总成功率为30.2%。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诊,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6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结果 9例患者治愈出院,存活率9%.结论 心肺复苏治疗抢救成功率的提升要靠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应社会上大力宣传自救、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治疗,根据最终抢救结果分为有效组56例与无效组2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救治情况以及不同心肺复苏时机的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无效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注射剂量、电除颤次数均显著少于无效组(P <0.05)。心肺复苏时机≤1 min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肺复苏时机> 1 min者(P <0.05)。结论肾上腺素、电除颤及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心肺复苏时机应≤1 min,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院前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抢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平均长达14min。复苏成功率1.23%。[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与抢救开始的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是否正确密切密切相关。应该缩短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加强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提高专业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景雪梅 《现代保健》2011,(7):117-11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猝死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和医护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0年7月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和医护配合的重要性。结果院外猝死患者163例中,除颤成功9例,心肺复苏成功送入ICU13例。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现场是否有目击者及目击者能否施救、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是否及时除颤、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密切配合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 查阅并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内进行的115例心肺复苏.其中2009年和2010年的患者抢救方式为2000AHA心肺复苏指南,此期间病例定为对照组;2011年患者抢救方式按照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此期间病例定为观察组.对两组过程中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77例,成功16例,成功率为21%;观察组38例,成功15例,成功率为39%.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新的指南中提出的除颤后立即按压、快速心脏按压、应用纳洛酮及缩短判断时间等,都能够有利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除颤监护仪与常规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法行心电监护与心肺复苏,观察组应用除颤监护仪行动态心电监护与心肺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室颤动发生率、心搏骤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心肺复苏率、出院2年内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监护仪比较,除颤监护仪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于医师更加及时地实施急救,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及2年内存活率,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人工呼吸开始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积极实施抢救措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间在包钢医院急诊科抢救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采用心肺复苏器抢救2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二者心肺复苏10min后,患者呼气末CO2分压的变化,并且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进行检验,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徒手心肺复苏和复苏器复苏在有效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的优势主要在于节省人力、操作规范化方面,与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有效性方面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