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右侧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接受CCTA检查患者,其中40例经右侧(右臂组)、55例经左侧(左臂组)肘正中静脉以流率5 ml/s注射对比剂碘佛醇(350 mgI/ml)或碘普罗胺(370 mgI/ml)75 ml;于平静呼吸吸气末屏气行常规序列扫描,对比2组达触发阈值时间、触发浓度及CCTA图像质量。结果 2组CCTA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均≥2分)。组间达触发阈值时间、触发浓度、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得分、主动脉根部图像噪声(SD主动脉),以及血管密度(CT主动脉)、校正后CT主动脉、冠状动脉血管密度(CT冠脉)、校正后CT冠脉、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55岁患者上述CCTA图像质量主观及客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左或右侧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行CCTA所获图像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率因素在64排螺旋CT冠脉CTA前瞻性心电触发门控单扇区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单扇区扫描模式间的对比。方法回顾性筛选最高心率≤75次/分、心率波动≤10次/分的冠脉CTA病例229例(女106例,男123例),前门控115例,后门控114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9.71±7.55(岁)、48.85±6.86(岁),平均心率分别为59.02±3.66(次/分)、60.18±5.51(次/分),平均心率差分别为2.18±1.92(次/分)、2.44±1.76(次/分),选择两组病例共有的9段冠脉进行图像质量主观5级评分。将两组病例间的年龄、心率、心率差、各段冠脉评分进行差异性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后门控两组病例在年龄、平均心率与心率差上t检验P值分别为0.367、0.062、0.294,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病例间各段冠脉图像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有统计学价值,所选段冠脉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最高心率≤75次/分、心率波动≤10次/分范围内,64排螺旋CT冠脉CTA前瞻性心电触发门控单扇区扫描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单扇区扫描模式获得的图像质量具有一致性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冠脉CT成像(CCTA)检查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成像所需的最低的对比剂(CM)用量。方法收集拟行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98例(男62例,女3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A组(n=34)接受0.7ml/kg的CM(350 mg I/ml),B组(n=34)接受0.6ml/kg的CM,C组(n=30)接受0.5 ml/kg的CM,注射流率均为5.0ml/s,随后推注30 ml生理盐水冲刷。测量并比较心脏和冠脉不同兴趣区的CT值,双人评价各组CCTA的图像质量。结果 C组冠脉近段CT值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同时,C组冠脉近段CT值≥300HU和主要冠脉节段评分≥3在血管总数和患者总数中的百分比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量为0.6ml/kg的对比剂(350mg I/ml)用量是320排CCTA检查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成像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在高心率儿童冠状动脉CTA (CCTA)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心率 ≥ 75次/分患儿行CCTA,将原始数据重建为4组图像:A组为手动选择最佳期相,不采用SSF技术;B组为手动选择最佳期相,采用SSF技术;C组为采用Smart Phase技术自动选择最佳期相,不采用SSF技术;D组为Smart Phase技术自动选择最佳期相,采用SSF技术。比较4组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评分及可诊断率。结果 50例共评价675个冠状动脉节段,A、B、C、D组间左回旋支(LCX)图像质量评分和可诊断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和可诊断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间RCA和冠状动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A组与B组间LAD和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CA可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C组与D组间RCA、LAD及冠状动脉评分及可诊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SSF可改善高心率患儿C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时患者呼吸配合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及图像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西安大兴医院心脏内科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检查前1 d至医院准备室,在家属全程陪同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B组:检查当天在无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C组:检查当天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比较3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及正式检查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情况,以及正式检查时的呼吸配合达标率、心率稳定度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A组及B组患者CCTA检查呼吸配合达标率均为100%,C组为91.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6,P=0.004)。正式检查前,A组患者SAS评分低于B组与C组(P<0.05);且A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最小[(1.81±6.99)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最高(97.78%);均优于B、C组(P<0.05)。结论 检查前1 d在家属陪同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按揉内关穴在冠脉CTA检查中稳定心率的作用.方法 将拟行冠脉CTA(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70例.A组按揉内关穴配合倍他乐克稳定心率组,B组单纯口服倍他乐克常规护理组.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以及在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情况;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冠状动脉15段分段法,用4分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统计学方法 检验其差异性.结果 A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心率均低于B组,A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较B组小、呼吸指令配合较B组熟练;A组患者检查全部成功,B组患者中有18例在检查中由于心率波动较大、呼吸指令配合不好致检查失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的冠脉CTA图像质量评价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按揉内关穴配合倍他乐克稳定心率的护理方法 对于冠脉CTA检查成功及提高图像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扇区重建算法改善高心率患者非预期自由呼吸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1日~8月31日期间,行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时发生非预期自由呼吸的31例心率大于65次/min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31例患者的CT原始数据均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多扇区重建算法进行CT容积数据重建。由两名心血管放射医师以优(1分)、良(2分)、差(3分)3个等级独立评价每个病例的15个冠状动脉节段和左、右肺血管的图像质量。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结果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图像质量可诊断(优+良)的冠脉节段占97.9%,相比较于多扇区重建算法69.5%的可诊断率,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间肺血管的图像质量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单扇区重建组的信噪比显著低于多扇区重建组(14.0±3.4.比17.6±4.2,P0.001)。两种重建方法的对比噪声比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初段、中段和末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扇区重建技术可以改善非预期自由呼吸病例的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电脉冲技术用于胸痛三联征(TRO)-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96例因急性胸痛接受TRO-CTA检查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方式及心率分为A1组(后门控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A2组(后门控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B1组(心电脉冲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和B2组(心电脉冲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每组24例。比较A1与B1组、A2与B2组间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结果的差异,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A1组与B1组间、A2组与B2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1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信噪比(SNR),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1组(P均<0.05),而冠状动脉主要分支SNR与A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2组与B2组间比较结果同上。B1组ED[(4.67±0.45)mSv]显著低于A1组[(13.64±1.60)mSv,P<0.05],B2组ED[(5.17±0.49)mSv]显著低于A2组...  相似文献   

9.
64层MD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扇区重建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扇区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受检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75次/min,单扇区重建;B组,心率75~94次/min,双扇区重建;C组,心率95~115次/min,四扇区重建。分别测量冠状窦开口处增强前后CT值的变化,并计算强化率,同时测量受检者的受辐射剂量CTD和DLP值。对三维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按5个等级进行主观评分:5分无伪影;4分轻微伪影,仅主干的某一段轻微模糊,诊断不受影响;3分为中等伪影,某一支冠状动脉主干的1/2以上模糊,但可以诊断;2分为严重伪影,某一支冠状动脉主干全长均模糊不清或不连续,诊断受限;1分为冠状动脉主干不能识别,不能作出诊断。其中4分以上因伪影的干扰较少定为优良。结果:①主观评分:A组:共29例,优良率为100%;B组:共20例,优良率为85%;C组:共9例,优良率为56%;②客观评估:3组病例的强化均值、强化率、CTD和DLP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扇区扫描获得的图像的强化效果最佳,且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最小。结论:受检者在检查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并采用单扇区重建技术能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注射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体质量指数(BMI)18.6~24.9 kg/m~2和心率<65次/min的患者,A组60例采用12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9 ml/kg、注射流速5.0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门控扫描;B组60例采用8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7 ml/kg、注射流速3.5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 mg I/ml,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SAFIRE)。测量2组的CT强化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以4分法进行评价,其中1分为不可诊断图像。结果 A组管腔内的平均强化CT值略高于B组,B组的图像噪声较A组略高,A组的SNR、CNR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辐射剂量[(0.39±0.02)mSv]较A组显著降低[(4.99±1.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BMI 18.6~24.9 kg/m~2、心率<65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低流速注射扫描,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能够在保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高心率伴发作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变异>20次/min)患者寻找一种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有效手段。方法根据心率状况分为调搏组(A组)、对照组(B组和C组),A组24例平均心率(102.10±11.89)次/min(93~133次/min),心率波动幅度>20次/min接受食管-心房调搏(TEAP),起搏心率平均为(103.0±12.4)次/min,选择2或3扇区重建算法。B组20例和C组30例,平均心率分别为(85.10±2.43)次/min和(60.20±4.51)次/min,重建算法分别采用3扇区和单扇区重建。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A组共显示324节段血管,1级图像299节段(92.28%),2级图像25个节段(7.72%)。B组共显示256节段血管,1级图像150节段(58.59%),2级图像91节段(35.55%),3级图像15节段(5.86%)。C组1级图像399个节段(95.45%)。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和C组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率高伴心率变异度大的患者通过TEAP能够成功的低剂量完成多层螺旋CTA,获得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行胸部CT平扫的门诊或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A组)运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后分别采用FBP(B组)和迭代重建技术(C组)生成图像。对三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重建图像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A、C组噪声值明显低于B组,而CNR、SNR则高于B组(P < 0.05)。A、C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而B组CT图片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评分明显较低,与A、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迭代重建技术运用于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安全可靠,能够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扫描实时心率将患者分为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n=34),中高心率组(心率71~80次/分,n=14)和高心率组(心率>80次/分,n=13)。对比分析A、B组间和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除左主干(S5)外,B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S5段剔除评分为5分者后,其余7例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08);未使用SSF重建时不可诊断的42个节段经用SSF重建后全部可用于诊断。未使用SSF重建的不同心率组间除S7、S9段外,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下降;使用SSF重建后,不同心率组间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使用SSF重建的右冠状动脉中段(S2)在15段中评分最低(2.88±0.91)分,S3次之(3.65±1.32)分,且S2在低心率组亦有17例出现移动伪影影响其评估;使用SSF重建后,S2、S3移动伪影显著改善,评分分别提升至(4.32±0.59)分和(4.49±0.59)分,均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SSF能够有效地纠正高心率及心率波动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移动伪影,优化CCTA图像质量,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移动伪影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80次/min,其中36例行冠脉DSA造影检查;B组78例为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60例行DSA检查,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分为3组,B1组(BMI< 18 kg/m2) 25例、B2组(BMI 18~25 kg/m2)25例、B3组(BMI>25 kg/m2)28例.应用Philips 256 i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A组992 mA,B1组500 mA、B2组580 mA、B3组660 mA.扫描完毕后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主观评分(4分法)和客观噪声测量2种方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组间心率、ED、噪声及图像评分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与B组间心率、E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ED平均值相差7.45 mSv,相比较B组,A组ED平均降低50.41%.A、B两组间BMI、图像噪声和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3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B1组与B2组、B1与B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与B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TA诊断冠心病(与DSA比较),A组的敏感性91.19%,特异性95.64%,准确性94.23%,Kappa值0.87;B组敏感性96.11%,特异性98.06%,准确性97.65%,Kappa值0.93.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通过心率、BMI、管电流等因素对检查者进行分类,在保证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基础上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75次/min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CT冠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共有94例心率75次/min的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联影320排CT以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单个心动周期扫描行CCTA。根据患者呼吸方式分为2组:屏气组47例,自由呼吸组47例。测量各组患者主动脉的信噪比(SNR),左主干(LM)近段和中段、前降支(LAD)近段、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及中段的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LM和RCA的CT值及主动脉的标准值。由2名放射科医生以5分法对94例患者进行冠脉18分段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分数≥3分符合诊断标准。结果:2组患者的CNR、SNR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屏气组和自由呼吸组冠脉节段评分5分者分别占68.8%、67.4%,4分者分别占18.0%、20.3%,3分者分别占10.2%、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由呼吸组辐射剂量少于屏气组(P0.01)。结论:对于心率75次/min的患者,采用自由呼吸与标准屏气进行320排宽体CT进行CCTA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对于该类患者,自由呼吸CCTA是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心肌桥(M 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冠状动脉疾病的406例均进行CCTA和CAG检查者,两组采用双盲法CCTA和CAG分别独立阅片,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名有经验的心内科介入医生采用单盲法阅片,经讨论后共同给出诊断。相互参照另一种检查结果后再次阅片,2次检出率,应用χ^2统计分析方法,判断2种方法发现M B有无差异。结果:双盲法CCTA发现M B 19例26段,CAG发现5例5段(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互对照后再次评价,CCTA发现M B数量同前,CAG新发现3例,将新检出的3例患者行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相应节段心肌出现心肌低灌注,位置与CCTA一致,共检出8例,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对M B和壁冠状动脉显示清晰,较CAG有更高的检出率,容易发现M B,有着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VHD)患者外科瓣膜置换术前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评价术前冠状动脉CT造影在RVHD患者中排除冠脉显著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76例年龄大于40岁拟行外科瓣膜置换的RVHD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冠状动脉CT造影(CCTA)。以狭窄5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无显著性狭窄组(<50%)和显著性狭窄组(≥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VHD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患者瓣膜手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CAG组(所有行CAG检查患者)和CCTA组(只做CCTA而未做CAG检查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93例行CCTA,149例显示冠脉无显著性狭窄,16例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28例管腔狭窄≥50%的患者随后行CAG检查进一步评估,83例只行CAG检查。RVHD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44例(15.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0,95%CI 1.002~1.100,P=0.040)、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0kv管电压扫描在非超重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患者行双源CT胸部检查,按扫描前后随机分为A组(100kv)、B组(70kv),其中B组应用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又进一步按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2kg/m~2、22kg/m~2BMI≤25kg/m~2分为A1、A2和B1、B2组,主观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比较A、B组SD、SNR、CNR和CTDI、DLP及ED的差异。结果 B组纵隔窗图像质量低于3分,无法满足诊断需要;两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噪声逐渐增加,各组的CNR和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高于B组;CTDI、DLP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A组相比,CTDI、DLP及ED分别降低了52%,48%,48%。结论在双源CT胸部检查中,对于BMI≤22kg/m~2患者,观察肺内病变,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可在不影响图像诊断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及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支不同类型及直径的冠状动脉支架,分批注入6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120kVp条件下的CT值:A组,138HU;B组,186HU;C组,205HU;D组,250HU;E组,374HU;F组,414HU),将其置于水箱中,利用GE Discovery CT750HDCT机采用不同方式扫描及重建:单扇区扫描标准重建,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高清扫描标准重建,高清扫描高清重建。采用4级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时,各浓度组支架均显示清晰。两两比较,A~E组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方式与其他扫描重建方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组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方式与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方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扫描高清重建与其他两种扫描及重建方式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高清模式下各浓度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扫描和重建方式比较,高清扫描高清重建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较佳。但当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较高(CT值414HU)时,其与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方式之间对支架的显示无明显差别。对比剂的CT值在138~414HU之间时对高清模式评估支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CCTA)方案,旨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方法:对8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CCTA检查,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每组依据碘流率高低分成两个亚组。A组高浓度对比剂、双低组(370mg I/mL,100kV,前瞻性心电门控):A1组(n=21,碘流率1480mg I/s);A2组(n=21,1214.6±91.7 mg I/s)。B组常规组(350mg I/mL,120 kV,回顾性心电门控):B1组(n=22,1575mg I/s);B2组(n=20,1400mg I/s)。所得图像质量用主观及客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61%,其中A2组用碘量降低约16.9%。A2组噪声稍高于A1、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A2组信噪比与B2组无显著差异,但低于A1、B1组。主观评分:3.7±0.7(A1)、3.1±0.6(A2)、4.1±0.7(B1)、4.0±0.5(B2),均能满足诊断。12例近期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A2组中1例因解剖变异诊断结果出现偏差。结论:64层螺旋CT高浓度对比剂、“双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