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名),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均连续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置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护士核心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结合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39例患者实施产科常规护理作为干预前,将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39例患者实施柔性管理结合扁平化责任制护理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量及无形成果。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应急能力和患者风险评估护理质量均高于干预前(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每日护患沟通时间、每日护理操作时间均长于干预前(P<0.01),每日往返护士站次数、患者每日呼叫铃次数均少于干预前(P<0.01),护理人员创造性思维、工作责任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患者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柔性管理联合责任制护理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防控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化内科患者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及交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交接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交接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物品核对不清、交接单书写错误、交接用药未执行等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消化内科患者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交接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的4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前的4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等方面的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岗位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提高普外科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以品管圈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16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品管圈管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文书、消毒隔离、行为规范、手术室护理配合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巩云云 《全科护理》2013,11(21):1954-1955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80例住院病人,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用柔性管理,观察两组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系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及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资料研究对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降低、护理质量满意度升高。[结论]通过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差错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回访护理对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院前急救收治的患者100例,住院科室的护士100名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回访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院前急救收治的患者100例,住院科室的护士100名作为观察组,行回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及时性、急救技能、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质量、交接班执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急救意识、急救技能、沟通能力、专科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综合素质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访护理可通过收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意见使改进措施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患者、接收科室护士的满意度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对泌尿外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力、生理角色、总体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性护理对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67例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3例(每组均由14名护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护士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中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士护理质量中安全管理、临床护理、护士考核、病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磁性护理不仅能减轻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还能提升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应用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前后患者发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病情掌握、护理文书、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方面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差错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发热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护理前(P<0.01,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20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层级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OL)]、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AHSMSR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能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能力,缓解其负性心理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组负责制对护士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急诊科22名护理人员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负责制,比较两组的护士的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组负责制是增强护士的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急救室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接受急诊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急救室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流程各环节工作时间、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临床结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流程各环节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IHSS评分、脑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急救室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缩短急诊流程各环节工作时间,取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患者对急诊干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80例普外科患者及20名护士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以前的80例普外科患者及20名护士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专业技术考核达标率、基础护理落实率、消毒隔离达标率等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能更好地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显著提高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整体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事件的投诉率、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的满意度、临床万效均高于对照组针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增加临床万效, 同时提升护理整体服务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安全意识,从而树立护理队伍新形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在预防ICU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感染控制情况和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水平和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操作、护理记录、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沟通、护理准备工作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护理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效控制感染并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护理中实施行动构建法的干预管理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东台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分为观察组,实施行动构建法的干预管理。于干预前后使用心理弹性评分量表(CD-RISC)、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分别测评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MDRPI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WHO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MDR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行动构建法干预管理能够预防MDRPI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改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血透室收治的90例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钙磷代谢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及出院前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采用责任制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钙磷代谢水平,减少骨质疏松,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减少透析衰弱,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DN)透析患者实施基于目标导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94例DN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目标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效果,包括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效果、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N患者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强化血糖控制效果,且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收治的2 5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6~12月收治的2 6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控、患者满意度、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控、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