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SPT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9±13.6)岁,平均病程(8.6±0.1)个月,男:女为1:9.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或隐痛不适(60.0%),无一例皮肤、巩膜黄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行化、放疗.4例术后发生水肿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痊愈.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3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SPT大体剖面呈囊实性相闻结构,镜下特点为假乳头状结构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结论 SPT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其诊断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的特征和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以及多期增强扫描。25ml/s和100ml分别为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25-30s、55-65s和2-3min。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相比子宫肌,肌瘤密度在平扫时与之相当,增强扫描时肌瘤在实质期出现最大增强值。40例患者当中,7例为黏膜下肌瘤、11例为肌壁间肌瘤、16例为浆膜下肌瘤和6例为多发性肌瘤。结论:肌瘤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可通过T检查探测出来,要想诊断出子宫肌瘤,CT增强扫描实质期是最可靠时期,在诊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上,CT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即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102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病人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结果 用MSCT(多层螺旋CT)扫描的102例病人中,在肝中的癌结节一共被检查出123个,在处于延迟扫描的时期、处于门静脉扫描的时期、处于动脉扫描的时期、处于平扫的各被诊查出有96、89、112、62个病灶.确诊概率分别是:78.05%、72.36%、93.49%、50.40%.结论 MSCT(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很大,足目前更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了造成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误诊发生的原因,包括:定位错误、定性错误等。方法:并结合SPTP文献进行了讨论。结果:SPTP病变可见于胰腺任何部位。结论: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泽章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53-153,155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阶段当中,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以及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6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并根据手术资料以及临床表现的病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的6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通过CT检查后,表现为胰腺区巨大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肿瘤位于胰体,3例肿瘤位于胰尾。与此同时,1例肿块内有点状钙化的现象发生,对肿块进行扫描增强后在实性成分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增强.于门静脉期实性成分以及囊壁均有明显的增强表现,且增强前后的囊性部分均呈现低密度的情况。另外发现了1例胰管轻度扩张的现象,6例患者均未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现象。结论CT诊断在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当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临床表现与诊断资料相结合.能够将其与其他种类的胰腺肿瘤进行区别与鉴别,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的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各期图像重建。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在平衡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早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曼 《医疗装备》2015,(3):34-35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较CT平扫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早期肝癌诊断,动脉期扫描可得到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TNM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检出T1期21例,T2期17例,T3期22例,T4期10例;N0期33例,N1期22例,N2期15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T1期18例,T2期19例,T3期21例,T4期12例;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15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T、N分期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在多期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将动脉早、中及晚期相互组合,优化出诊断PHC的最佳扫捕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PHC的患者92例,共140个PHC病灶;其中男75例,女17例,年龄28~77岁。采用飞利浦螺旋Brilliancel6扫描机行增强后多期扫描,增强扫描采用3~4期(动脉早期、中期、晚期及门静脉期),动脉早期为22s,动脉中期为29s,动脉晚期为37s,门脉期为75s,延迟期为5min,每个全肝扫描周期为8.2s;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并对肝脏与肿瘤实性部分的CT密度值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差值行统计学分析。将动脉早、中、晚期组合成4种方案,计算其各自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40个病灶中,瘤径在增强后的动脉早期、动脉中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各期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H=55.268,P=0.000〈0.01)。动脉早期检出率最低为35.71%,动脉晚期检出率最高为78.57%,动脉早、中、晚期及门静脉期对于病灶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3.985,P=0.000);动脉早期+晚期(80.00%)与多动脉期(80.00%)联合扫描的检出率一致且最高,同时与单纯动脉早、中或晚期扫捕相比,动脉早期+晚期扫描及多动脉期联合扫描的检出率最高。结论采用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将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使显示富血供肿瘤强化的机会增加,同时较薄层面的扫捕也提高了PHC病灶检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中,女9例,男1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颈1例,胰体尾部7例;4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10例肿瘤实质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胰腺实质期均呈渐进性强化;10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有一定的特征性变现,其中的实质渐进性强化、病灶内的出血、囊变、纤维包膜边缘及边缘的钙化,结合临床可以与胰腺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观察并比较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结果在T0-T3时间点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病理活检检出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两者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时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活检对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能为临床诊治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明确卵巢癌分期、淋巴结侵及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测证实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1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患者,共63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瘤)、无功能腺瘤(腺瘤)、无功能嗜络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病变患者临床病理检测情况,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特征与诊断经验.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例SPT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实验室、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憋胀不适5例.腹部肿物3例,腹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13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膜后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部8例,胰尾部4例.核磁共振(MRI)的诊断符合率33.3%(2/6),CT为18.2%(4/22).结论 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有利于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004-2013年间收集的10例SPN临床资料、镜下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分析预后。免疫组化标记采用En Vision法。结果患者女性7例,男性3例。肿瘤界限清楚,切面囊实性,浅灰红色,9例包膜完整,1例见包膜侵犯。组织学上,肿瘤呈实性巢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瘤细胞形态一致。免疫组化CD99呈特异性瘤细胞核旁逗点着色,β-caternin易位表达—瘤细胞胞浆和胞核着色,瘤细胞均表达CD10、PR、CD56、AE1/3、Vimentin、NSE、α-ACT,不表达E-cadherin和CK7。随访10例,1例局部复发,无转移。结论 SPN是一种较少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亦可见于老年男性,其特征性免疫组化表型谱:CD99、β-caternin、PR和CD10有助于SPN的诊断以及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实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实性肿瘤临床病例。36例均行CT扫描,术前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①恶性卵巢实性肿瘤19例,CT表现:14例为双侧卵巢病变,直径3 cm~15 cm不等,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实性成分呈不规则,增强后囊性成分不强化,而实性成分呈不规则、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脏器受压移位或直接侵犯征象,伴有胸腹水,少数病例见明显增粗弯曲的肿瘤血管;恶性组织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比良性组织明显升高。②良性肿瘤17例,CT表现:肿瘤多为单侧附件区中等大小、形态多规则、边界清楚,密度较低且强化不明显,部分病例见钙化灶,伴少量的腹水,对周围组织无侵犯征象;良性组织中仅3例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升高。③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对卵巢实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是62.24%,螺旋CT检查对卵巢实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是69.12%,螺旋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76.23%。结论:螺旋CT扫描对大多数卵巢实性肿瘤具有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价值,少数肿块缺乏CT特征表现,CT定性诊断困难,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卵巢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胰腺肿块切除术治疗的20例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收集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和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对比两组结果符合情况,并分析超声检查的肿瘤特征。结果:彩色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显示,误诊率为35.00%,漏诊率为0,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5.00%。所有肿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晰,肿瘤最大直径为35~78mm,平均(56.03±21.03)mm。肿瘤生长部位以胰头部和胰尾部为主,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胰腺肿块多存在包膜回声,后方无回声衰减。肿瘤内部回声以实性回声为主,囊性回声和囊/实兼备者较少。主胰管扩张情况观察可见,无扩张者占比最高,明显扩张和轻度扩张者较少。血流信号探查显示,多数肿块内存在少许血流信号。肿瘤多无钙化,仅少量伴钙化。肿瘤未侵犯肠系膜血管、脾动静脉及其他腹腔静脉。结论:超声检查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联合肿瘤特征分析,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韩泽 《智慧健康》2023,(4):10-1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采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增强扫描病灶的诊断效能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本次总共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40例病例展开研究,均以PLC确诊,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均实施MRI、MSCT等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方式诊断效能,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共检出50个病灶,其中25例巨块型(>3cm)肝癌检出33个病灶,15例小肝癌检出17个病灶。MRI延迟期、门脉期、动脉期分别检出病灶42个(84.0%)、26个(52.0%)、47个(94.0%),而MSCT分别检出42(84.0%)、40个(80.0%)、45个(90.0%),两者除门脉期外其他期对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病灶包膜经MSCT、MRI显示效果差异较小(P>0.05)。本组50个病灶MRI、MSCT增强扫描分别确诊45个(90.0%)和42个...  相似文献   

19.
杨东斌 《现代保健》2014,(35):10-1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和免疫学特征,以探讨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从2006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2例,对其病理特征及免疫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眼见3.1~14.7 cm直径的肿物,平均(7.1±3.2)cm。32例中,13例有完整包膜,3例有部分包膜,3例囊性,6例实性,7例囊实性,光镜下可见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免疫学资料显示,β-Catenin阳性率为93.75%,E-Cadherin均为阴性;细胞核阳性率为100%;胞质阳性率为81.25%;Vimentin均强阳性;NSE阳性率为90.63%;CD10阳性率为87.5%;CK18阳性率为96.88%;Syn阳性率为46.88%;Chr A31阴性率为96.8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扫描对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初步筛查45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CT扫描,其中8例采用增强CT扫描,最终2例确诊为乳腺癌;其余患者中23例为单纯小叶增生,15例为囊性小叶增生,5例为腺型小叶增生。结论:多层螺旋 CT 能较好的显示乳腺本身及其周围的结构,对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可以补充诊断方法的不足,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