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分析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64排CT、核磁共振(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患者31例,均行CT和MRI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时间。结果MRI诊断及CT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时间较CT诊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及MRI诊断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MRI诊断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200例,分别给予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的差异,比较其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中心性肺动脉栓塞例数低于DSA,附壁血栓型高于DSA,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偏心性和完全性肺动脉栓塞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而检查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性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但二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DSA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高级诊断,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疑似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12例CT扫描,4例MRI扫描。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0例。8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在其强化程度上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10例有钙化。4例MRI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黏液性囊性瘤或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CT影像表现有—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SCT(即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102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病人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结果 用MSCT(多层螺旋CT)扫描的102例病人中,在肝中的癌结节一共被检查出123个,在处于延迟扫描的时期、处于门静脉扫描的时期、处于动脉扫描的时期、处于平扫的各被诊查出有96、89、112、62个病灶.确诊概率分别是:78.05%、72.36%、93.49%、50.40%.结论 MSCT(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很大,足目前更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脑出血诊断工作中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比该组患者单独使用CT、MRI、联合CT+MRI诊断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率、检查费用。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层螺旋CT+MRI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检查费用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分别单独使用诊断不同部位的脑出血在诊断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性,而CT与MRI联合应用到脑出血患者中在诊断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中可获得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工作中采用CT诊断脑出血相对MRI而言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肾脏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poor angiomyolipoma,fp-AML)的动态增强CT表现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1月就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ccRCC患者和7例fp-AML患者,对其术前平扫及动态增强CT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肿瘤影像特征如囊变、假包膜、坏死出血、钙化,测量肿瘤实性部分在扫描各期CT值,计算皮质期强化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cRCC患者CT影像上更易观察到假包膜、囊变坏死及钙化。平扫时ccRCC肿瘤平均CT值为(31.04±9.63)Hu,fp-AML肿瘤平均CT值为(37.57±2.99)Hu,两组平扫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率ccRCC高于fp-AML肿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各期CT值,ccRCC患者与fp-AML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假包膜、囊变坏死及钙化的出现对肾透明细胞癌有诊断价值,而平扫时肿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20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螺旋CT机为所有患者实施检查。首先进行常规CT平扫检查,然后实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肝囊肿及肝细胞癌检出率,对比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各类疾病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CT平扫相比,CT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够显著降低疾病误诊率,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类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李曼 《医疗装备》2015,(3):34-35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较CT平扫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螺旋CT诊断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胰腺实质期胰腺-病灶增强差值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及患者CT扫描和术中证实器官组织受侵征及肿物不可切除比例指标,评价螺旋CT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胰腺实质期胰腺-病灶增强差值明显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CT和术中证实血管、器官受侵指征及肿物不可切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胰腺癌准确率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CT平扫表现为胰腺区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且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无胰管、胆管的扩张及周围淋巴结的肿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患者(8例女性、1例男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单发囊实性病灶,最大直径4.3~11.6 cm,平均约7.2 cm,大部分边界较清晰。其中实性成分为主者3例,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者4例。7例CT显示病灶密度高低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MRI信号混杂,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实性成分及包膜在增强扫描中均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观察并比较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结果在T0-T3时间点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病理活检检出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两者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时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多期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活检对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间接淋巴造影及多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能为临床诊治卵巢癌前哨淋巴结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明确卵巢癌分期、淋巴结侵及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差异。方法收集天津市武清中医医院通过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胰腺癌90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CT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CT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HU值;MR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1)CT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H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RI增强及DW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压脂、T2WI压脂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对胰腺癌的临床影像学检查存在差异,CT增强扫描中胰腺期及MRI增强及DWI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高,两种技术互相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12月到本院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肺癌高危人群群体200名,根据对其螺旋CT检查所使用剂量差异为准进行分组,其中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100名对象设为对照组,低剂量螺旋CT检查100名对象设为观察组。对两种不同剂量螺旋CT检查所得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同时从病灶筛查情况做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在满足诊断要求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评分与观察组患者评分差异无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高危人群群体应用低剂量螺旋CT方式扫描,虽然会影响图像整体质量,但对于病灶检出和判断与常规剂量CT扫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肝硬化伴肝癌患者通过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患者诊断结果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肝癌患者中,随机挑选82例作为研究重点人群,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然后再对患者使用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以及灵敏度。结果: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93.90%VS80.49%),并且MRI扫描特异度(72.73%VS27.27%)、灵敏度(97.18%VS88.73%)方面均高于CT扫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检查病灶数量均高于CT扫描。结论:通过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针对肝硬化伴肝癌患者均能够有效检出,但是MRI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更高,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针对肝硬化伴肝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191-1192
目的探讨MRI与多排螺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分别行MRI与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其诊断准确性和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 MRI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7.01%,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的8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早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31%,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排螺旋CT比较,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具更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夏泽章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53-153,155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阶段当中,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以及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6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并根据手术资料以及临床表现的病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的6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通过CT检查后,表现为胰腺区巨大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肿瘤位于胰体,3例肿瘤位于胰尾。与此同时,1例肿块内有点状钙化的现象发生,对肿块进行扫描增强后在实性成分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增强.于门静脉期实性成分以及囊壁均有明显的增强表现,且增强前后的囊性部分均呈现低密度的情况。另外发现了1例胰管轻度扩张的现象,6例患者均未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现象。结论CT诊断在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当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临床表现与诊断资料相结合.能够将其与其他种类的胰腺肿瘤进行区别与鉴别,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与MRI强化检查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SHCC)特征。方法:取本院收治SHCC者56例,均行增强CT、MRI检查,观察病灶检出率、病灶-肝脏对比率、相对强化率、时间-密度/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病灶假包膜显示率。结果:(1)两种检查方式SHCC病灶检出率比较无意义(P>0.05);(2)增强CT检查各期TLCR低于增强MRI检查(P<0.05);(3)增强CT检查动脉期、平衡期rER低于增强MRI检查(P<0.05);两种方式门静脉期rER无意义(P>0.05);(4)增强CT检查速升缓降型率低于MRI检查,增强CT检查速升速降型率高于增强MRI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缓慢上升型率、基本无强化型率比(P>0.05);(5)增强MRI检查病灶假包膜显示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SHCC检查中,增强CT检查、增强MRI检查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患者的CT资料,全部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包膜强化明显,动脉期实性部分略有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但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CT特征并注意其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腺瘤(癌)、浆液性囊腺瘤(癌)、胰腺癌囊变、胰腺假囊肿等进行鉴别,术前一般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