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急诊心搏骤停(SCA)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38例急诊S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9例。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机救治,试验组采取AED救治。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急救耗时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并统计试验组SCA后10 min内不同时段进行AED除颤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SCA后<1 min进行除颤复苏成功率高于1~<4 min、4~10 min,SCA后1~<4 min进行除颤复苏成功率高于4~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急救耗时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AED用于急诊SCA患者救治中效果确切,有利于缩短急救耗时,提升复苏成功率,但应早期实施AED除颤以保障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薛丽 《医疗装备》2022,(2):44-46
目的 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用于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体外自动除颤仪与人工除颤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救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救的95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被归类为体外自动除颤仪组(观察组,n=51):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治疗;人工除颤组(对照组,n=44):采取人工除颤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除颤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患者除颤成功率对比人工除颤方案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患者存活率对比人工除颤方案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方案治疗患者的效果确切,对比除颤成功率及存活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关于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该研究未进行深入探讨,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动体外除颤仪——角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的实用功能与便捷操作以及它在“公众启动除颤”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阐述了如何在急救中将AED与心肺复苏有机地衔接起来,即救援人员力争尽快使用AED对可除颤性心脏骤停实施早期电除颤,并立即接以胸部心脏按压。指出了中国AED的应用现状与不足,并对AED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基层部队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基层部队除颤仪装备的现状,从除颤仪的使用不规范、使用受限、利用率不高或机器闲置等问题、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不够、基层部队医疗卫生单位的组织结构、除颤仪的功能等部队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客观条件的限制方面说明了装备现状的不足,并对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基层部队潜在的应用前景,如果基层部队有自动体外除颤仪,不但专业人员来进行使用、维护保养,卫生士官也可以承担此工作,它还可以使医疗保障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郭丽钦 《医疗装备》2020,(7):155-157
目的探讨院前救治临床路径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在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救治期间均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救治临床路径,比较两组开始心肺复苏4~6 min、7~10 min、11~15 min后复苏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开始复苏4~6 min后复苏成功率为35.71%,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始复苏7~10 min、11~15 min后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救治临床路径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有效提升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中应用除颤仪对患者心博骤停的影响.方法:选取的80例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0月~2019年8月.其中接受心肺复苏机救治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另外接受自动体外除颤仪救治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除颤仪在不同时间对复苏成功率变化和救治后并...  相似文献   

9.
吴静  张颖  惠艳红  韩冬瑞 《医疗装备》2023,(18):142-145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67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护理联合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干预。比较两组复苏效果、血气相关指标[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2、SaO2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简述其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系统功能,本装置对实时心电信号和呼吸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除了具有一般监护的性能外,同时还具有心律失常分析,呼吸波形分析。报警,自动体外除颤,气动给氧呼吸等多项功能,对开拓我国的急救复苏事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采用急诊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干预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许少辉  周朝虹  曾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68-4569
目的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疗效与优势.方法 113例超长心肺复苏分为心肺复苏仪组、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比较两组复苏成效以及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 心肺复苏仪组在复苏失败、复苏有效、复苏成功三方面较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失败率较后者低而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较后者高(P< 0.01),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P<O.01).结论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使用心肺复苏仪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复苏成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金凡 《医疗装备》2022,(2):123-125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并配合针对性护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  相似文献   

14.
电除颤技术及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除颤技术及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在复习电除颤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能量选择;结合“共识”,确定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初期电除颤采用单相波技术.但近年单相波技术呈现被双相波取代的趋势。双相渡技术包括双相切角指数波型和双相方渡型。电除颤所需能量因渡型而异,即单相波除颤选择较高的能量,双相波选择较低的能量。双相波除颤具有心肌损伤小与成功率高的优势,在可除颤性心脏骤停的急救中,推荐“1次电击+5组心肺复苏”方案。结论:电除颤技术以单相波与双相波为代表,后者优于前者。根据现代急救理念,电除颤必须与心肺复苏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抢救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联合采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实施心肺复苏。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血清指标、心脏损伤因子、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苏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前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cTnI、NT-proBNP均低于...  相似文献   

16.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体外循环(ECPB)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ECPB能产生更快速的血流、正常的血压,有效地对血液成分和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在血液充分氧合方面也具有标准CPR所不能达到的确切优势。动物实验证实了ECPB在CP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急诊体外循环(ECPB)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ECPB能产生更快速的血流、正常的血压。有效地对血液成分和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在血液充分氧合方面也具有标准CPR所不能达到的确切优势。动物实验证实了ECPB在CP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48例并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行CPR抢救,将进行传统徒手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进行自动心肺复苏仪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恢复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复苏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P、SPO2、Pet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AP、SPO2、PetCO2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脉搏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ROSC低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失败18例,抢救成功率为62.50%(30/48),成功率较高;48例患者血压恢复时间为(18.23±2.14)min、心跳恢复时间为(10.95±2.14)min、呼吸恢复时间(13.87±2.45)min,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模式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30例AMI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手动组和自动组,每组65例。两组均采用优化急诊模式,手动组采用手动除颤仪抢救,自动组采用AED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30 d生存率,抢救前后的心肌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分诊时间及抢救成功患者的急救、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自动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30 d生存率均高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前,两组心肌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LVDD水平低于手动组抢救成功患者,LVEF高于手动组抢救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急救、住院时间均短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久胜 《医疗装备》2018,(12):28-29
目的探讨体外自动除颤仪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除颤,试验组给予自动除颤仪除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除颤成功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72.0%(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苏成功率为82.0%(41/50),对照组为68.0%(3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从识别到确定心律失常时间长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从心搏骤停到除颤实施时间长于试验组(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应用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缩短从识别到确定心律失常时间、心搏骤停到除颤实施时间,提高除颤成功率与患者复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