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2.
庄曼丽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19-1620
目的探讨采用全盆底补片悬吊系统(ProliftTM系统)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我院2010年1~11月采用ProliftTM系统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6例,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进行顺利,术中病人情绪稳定。每台手术平均用时65分钟,术中出血平均200ml,术后恢复很好。结论 ProliftTM系统进行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前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紧张情绪、术中配合医生观察病情以及肢体保护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盆底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组)及2例绝经后非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对照组)中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α/β)的表达,并用组织化学评分半定量测量雌激素受体(α/β)的表达量.结果 ①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肛提肌在光镜下可见分布密度减低,并且被大量结缔组织分割;②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的活检率为35.00%,对照组为100.00%;③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在盆底平滑肌组织、结缔组织及肛提肌中均有表达.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平滑肌的雌激素受体β表达量较雌激素受体α高(t=3.469,P=0.009).对照组盆底所有组织中均无雌激素受体α表达,结缔组织及血管中可见少量雌激素受体β表达.结论 女性盆底组织中可见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与平滑肌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量比例变化相关;雌激素受体的含量可能还与低雌激素状态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静 《智慧健康》2022,(13):5-7
目的分析四维盆底超声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总共纳入50例观察对象,皆是2021年3月-2022年1月来中山市阜沙医院产后复查的初产妇,按照分娩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剖宫产,n=25)与研究组(阴道分娩,n=25),两组初产妇均进行四维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在动作状态下的BND、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长度以及最大面积、膀胱颈旋转角度、尿道旋转角上,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reen分型、阴道前壁脱垂、直肠前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以及肛提肌撕裂的检出率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子宫脱垂的检出率上,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维盆底超声用于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显著,能够清楚观察初产妇的盆腔结构,有利于了解初产妇产后盆底肌群的功能,为临床诊断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供依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子宫全切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骨盆肌收缩压力高于对照组,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尿失禁频率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能够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产妇阴道分娩后肛提肌损伤对其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娩后肛提肌损伤与否,分为肛提肌损伤组(40例)和肛提肌正常组(60例),根据其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比较两组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参数,分析初产妇阴道分娩后肛提肌损伤对其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下,肛提肌损伤组盆膈裂孔面积(LHA)、盆膈裂孔宽径(LHW)、肛直肠连接处(ARJ)至耻骨尾骨(PCL)线的垂线距离(M线)、肛直肠夹角(ARA)大于肛提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盆膈裂孔长度(LHL)、直肠后壁的距离(H线)、膀胱至PCL线的距离(B-PCL)、子宫至PCL线的距离(U-P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损伤组LHA、LHL、LHW、H线、M线大于肛提肌正常组,B-PCL、UPCL小于肛提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A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后肛提肌损伤对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可造成其盆底功能减退显著。  相似文献   

7.
林梅清  古艳 《现代保健》2014,(14):32-35
目的:了解经会阴3D超声探查产后妇女便秘的盆底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产后妇女,随机分为有便秘症状组和没有便秘症状组各20例,观察Valsalva动作前、后、中盆腔的情况,静息、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的变化。结果:有便秘症状组在盆底超声检查中出现盆底结构异常改变的例数明显高于没有便秘症状组,有便秘症状组无论是静息或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周长均明显大于没有便秘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3D超声探查产后妇女便秘的盆底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28例根据POPQ分度法达Ⅲ度及Ⅲ度以上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行改良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改良TVT-O术)。结果:28例患者手术全部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2.5±10.4)min,术中平均出血(120.7±45.5)ml,平均住院时间(3.5±2.8)d,术后随访平均为8个月。根据POPQ分度法及问卷评价手术效果,28例患者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上述改良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手术方法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例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盆底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静息下、缩肛下超声结果、Valsalva下盆膈裂孔大小变化量。结果:试验组静息下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后前径、耻骨内脏肌厚度、盆膈裂孔的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缩肛下肛提肌裂孔横径(6.14±0.68)cm、肛提肌裂孔后前径(5.91±0.61)cm、耻骨内脏肌厚度(0.99±0.14)cm、盆膈裂孔的面积(23.14±2.72)cm2均高于对照组的(5.05±0.44)cm、(5.17±0.41)cm、(0.79±0.09)cm、(16.01±1.84)cm2,P<0.05;Valsalva下试验组前后径变化量(0.76±0.13)、左右径变化量(0.69±0.09)、面积变化量(2.45±0.31)均低于对照组的(1.28±0.22)、(1.21±0.19)、(4.57±0.65),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对于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妇产科或康复科门诊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妇女100例。在妇女产后1月采用低频神经电刺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盆底超声对患者盆底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2周低频神经电刺激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超声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患者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和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对于判断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超声可通过盆底器官和组织相关指标量化评估康复效果,以对产妇日后的康复和治疗进行指导,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二维和三维MRI评估直肠脱垂女性盆底肛提肌形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女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进行二维和三维MRI检查。二维MRI显示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情况,三维MRI明确两组肛提肌裂孔长度(LHL)、肛提肌裂孔宽度(LHW)、肛提肌板角度(LPA)、右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R)、左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L)、肛提肌体积(LVOL)、左侧髂尾肌角度(ICA-L)及右侧髂尾肌角度(IC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的肛提肌裂孔形态未见异常,其中"V"形26例(52.00%),"U"形3例(6.00%),"O"形21例(42.00%)。病例组肛提肌裂孔形态:28例(56.00%)为"O"形,10例(20.00%)为"U"形,12例(24.00%)为不规则形态。病例组LHL、LHW、LPA、LSG-R、LS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LHL、LHW、LPA、LSG-R、LSG-L预测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的AUC分别为0.745、0.771、0.711、0.631、0.791。LHL、LHW、LPA、LSG-R、LSG-L取最佳界值时,患者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风险最高。结论二维和三维MRI可作为评价盆底肛提肌形态的重要工具,其中三维MRI可观察LHL、LHW、LPA、LSG-R、LSG-L的变化,对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盆底网片悬吊术在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35例不同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聚丙烯材质制成的网片,对阴道前后壁、子宫主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骶韧带,采用全盆底网片悬吊术进行悬吊治疗.结果?35例患者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情况均得到纠正,院内未发现其它并发症和感染.术后随访12~15个月,所有患者相关症状均消失,盆底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全盆底网片悬吊术疗效稳定,适合老年女性多部位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绵阳市人民医院2007~2008年收治的245例因非子宫脱垂的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及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际随访200例:子宫全切组125例(62.5%)、子宫次全切除组75例(37.5%)。从阴道顶端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对盆底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及性生活质量子宫次全切除组优于子宫全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来看,在可以保留宫颈的情况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方式是否会对女性性生活品质有所改变及对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安吉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且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子宫切除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子宫全切术(78例);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术(4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的性生活和谐程度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子宫次全切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在盆底功能,包括阴道脱垂、膀胱和直肠膨出及尿失禁方面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子宫次全切患者比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高,且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D超声在绝经后应用激素治疗女性盆底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5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66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109例)。对比两组患者盆底3D超声特征参数(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前后径、肛提肌横径、肛提肌厚度)以及盆底肌肉力量强度。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后进行激素治疗女性的肛提肌裂孔面积更小(OR=0.87,95%CI:0.81~0.93,P=0.002),肛提肌厚度更高(OR=2.43,95%CI:1.73~3.40,P=0.009),盆底肌肉力量强度更高(OR=1.92,95%CI:1.29~2.85,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厚度与绝经后女性激素治疗周期、盆底肌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和0.19。结论 通过3D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等指标评估绝经后接受激素治疗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变化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重要,将该技术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较传统核磁共振检查更能反映盆底的解剖和功能状态,通过测量盆腔器官到髂尾线的距离可以鉴别是否发生盆腔器官脱垂;通过测量肛提肌的影像特征可以了解是否存在盆底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及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共100例子宫I—IV度脱垂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A组行传统的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B组行阴式子宫全切加改良盆底重建(经阴道阴道旁修补)术治疗。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及生活质量(P—QOL)评分,比较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阴道壁再次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以上A组患者阴道壁再次脱垂程度大于B组(P〈0.01)。两组术后性生活痛及外阴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尿失禁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1),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改良阴式全切加盆底重建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可靠,其方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石维 《医疗装备》2021,(4):94-96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所致肛提肌损伤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市婺源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84例经阴道分娩后6周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后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试验组(肛提肌损伤,31例)和对照组(肛提肌正常,53例),所有产妇均行MRI检查,比较两组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功能参数。结果静息状态下,试验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盆膈裂孔左右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膈裂孔前后径、膀胱底至耻尾线(PCL)线距离、宫颈至PCL线距离、H线、M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试验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H线、M线均长于对照组,膀胱底至PCL线距离、宫颈至PCL线距离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在分娩后应进行盆底等相关检查,并及时进行盆底矫正,避免不良预后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5例,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经阴道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复发,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中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方法,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和研究组(32例,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