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联合异物钳全层切除治疗胃底小间质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内镜治疗胃底小间质瘤患者52例,根据内镜手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试验组32例采用内镜下圈套器联合异物钳全层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整切除率、创面完全愈合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完整切除率、创面完全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内镜下圈套器联合异物钳全层切除治疗胃底小间质瘤具有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及医源性创伤小等优势,同时整体疗效及安全性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圈套器冷切术(CSP)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息肉总数62枚)和观察组(40例,息肉总数60枚)。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察组采用CS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效果、主观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操作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3.87%(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SP治疗结肠息肉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3.
严晓飞 《现代养生》2022,(18):1536-1538
目的 探究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治疗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月在医院接受胃肠道息肉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息肉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电刀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临床指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用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结直肠小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小息肉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MR组(EMR,20例)、HSP组(HSP,20例)、CSP组(CSP,20例),比较分析三组分别治疗后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出血率、VEGF、TXB2水平。结果:手术开展前,EMR组、HSP组、CSP组VEGF、TXB2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EMR组患者VEGF、TXB2水平、出血率明显更低于HSP组与CSP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更高于HSP、CSP两组,HSP、CSP两组间VEGF、TXB2水平、出血率与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息肉整块切除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采取CSP、HSP与EMR技术治疗均能切除整块息肉,但EMR技术更有利于提高组织学完全切除率,较HSP与CSP技术更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专案干预联合术后早期进食应用于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03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进行术后早期进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专案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情况、恢复效果、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日,观察组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心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应用专案干预联合术后早期进食可改善住院情况,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胡萍  宋冬梅 《医疗装备》2022,(21):108-111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48例,共53枚息肉)与对照组(42例,共47枚息肉)。试验组给予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切除成功率、总完全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一次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高频电切术,可提高一次切除成功率、总完全切除率,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且可减少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日间手术应用于我院消化内科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168例患者采用日间手术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238例患者通过普通住院完成结直肠息肉切除,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住院花费等。结果 日间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患者出现便血,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19%(2/168),日间组直径≥1cm的息肉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普通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日间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平均花费较同期普通肠息肉住院患者显著降低。结论 日间手术应用于内镜下直径1c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息肉切除术的肠息肉大小、形态及术中并发症的差异.方法:收集224例行肠息肉治疗的患者资料,共计切除息肉548枚.将收集资料分为APC、射频、电凝电切、EMR、ESD共5组,评估各组间息肉大小、形态及术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息肉大小在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息肉形态在各组的比较中,ESD分别与APC、射频、电凝电切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在息肉形态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息肉大小及治疗方法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息肉大小、形态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5例经ESD治疗(ESD组)和45例经EMR治疗(EMR组)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60.0%(15/25),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48.0%(12/25),均优于EMR组的48.9%(22/45)和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4.0%(1/25),明显低于EMR组的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64.3±27.1) min,明显长于EMR组的(27.6±1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8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4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一次完整切除率、术后迟发性出血(DH)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DH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一次完整切除率更高,术后DH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老年人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消化道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消化道内镜下手术切除息肉,对照组患者非消化道内镜下手术切除息肉。对比2组的即时切除率和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52例患者有51例是一次切除,即时切除率为98.1%,随访半年后复发率为1.9%,术后并发症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即时切除率为84.6%,复发率为15.4%,术后并发症有5例。2组的即时切除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老年消化道息肉不易复发,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蔡敏杰 《医疗装备》2022,(17):14-17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MR组与APC组,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APC组总有效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少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APC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MR,APC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围手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应用胆道镜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研究组(开腹应用胆道镜),各为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胆管扩张、结石残留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管扩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管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无创安全,术后患者康复较快,为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在息肉消失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穿孔和出血症状。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大肠宽基息肉切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息肉切除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息肉复发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8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vs.26.67%),1年内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17.78%),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具有显著效果,并发症少,息肉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璧倩  李肖 《现代保健》2014,(5):122-123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蔡四海 《医疗装备》2023,(6):97-100
目的 探讨改良内窥镜下上颌骨内侧切除术治疗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NI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鼻腔外侧壁切开术,试验组采用改良内窥镜下上颌骨内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两组IL-2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TNF-α、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试验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孟芸 《智慧健康》2023,(14):22-25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0年1月-2022年8月诊治的73例肠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观察组37例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李加学 《智慧健康》2023,(21):102-106
目的 研讨结直肠早期病变应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即ESD组、EMR组(各40例),对比手术结果差异。结果 EMR组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P<0.05),但其他手术结果(异型增生程度、病理情况)的差异并不大(P>0.05);ESD组病变最大直径≥2cm整块切除人数、组织治愈性切除人数均多于EMR组(P<0.05);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均较低(P>0.05);EMR组术后的并发症低于ESD组(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高主要受到病变大小、操作经验等危险因素影响(P<0.05)。结论 ESD、EMR手术效果差异并不大,病变切除效果相当,术后复发率均较低,但ESD在大病变中的切除效果更好,但该手术后的并发症更多,其原因主要和病变大小、操作经验等有关,因此,在结直肠早期病变的治疗时,具体应用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开展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取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完成分组,每组例数49例。对照组患者于宫腔镜下开展子宫内膜息肉钳夹术,观察组患者于宫腔镜下开展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疾病指标(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更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观察组月经量更少、子宫内膜厚度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E2、FSH水平更高、LH水平更低(P<0.05)。结论:宫腔镜下开展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指标更好,疾病指标及性激素水平改善更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