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7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和试验组(35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生命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在乳腺良性病灶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分析评价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筛选纳入的120例乳腺病灶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均分两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经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病灶,而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放性术疗切除术法。观察记录组间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瘢痕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评价其改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及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均大幅降低,组间差异大且存在显著性(P<0.05);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1个月经随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血肿,局部瘀斑无明显变化,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感染,乳房变形改善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满意率明显上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乳腺小病灶时,采用改良微创旋切术其疗效存在明显改善,缩短了治疗时长,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减少,此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值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与PTED组各40例。传统组应用椎体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PTED组行PTED。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腰部功能JOA评分。结果 PTED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传统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后4 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P <0.05)。术后3个月、 6个月,PTED组的JOA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 <0.05)。结论 PTED治疗LDH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常规检测凝血功能,术后第1,3,5天监测D-二聚体(D-D)水平.疑似DVT患者,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不明确时行静脉造影.全部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 术前共诊断DVT20例(30侧肢体),中心型7例,周围型13例.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抗凝治疗后,非DVT患者D-D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DVT患者第1天和第3天D-D仍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平均D-D分别为6500,6800 μg/L.其他2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发现40例DVT.其中周围型DVT患者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中心型或混合型DVT患者骨科手术后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需要充分监测评估,术后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联合抗凝治疗预防DVT.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小部分的LDH患并则需要手术治疗。既往,人们往往强调手术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术后康复训练行为的意义。其实,LDH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恢复也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0例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患者联合应用长程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术前评估,确定致痫灶与病灶的关系,采用单纯病灶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切除术、病灶切除加周围皮质软膜下横切术或皮层热灼术等手术方法,随访复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前评估致痫灶与病灶位置基本一致,术中均应用皮层电极监测,与术前评估相符。术后随访11~48个月.EngelⅠ级30例(75.0%),Ⅱ级7例(17.5%),Ⅲ级2例(5.0%),Ⅳ级1例(2.5%)。36例(90%)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论病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前需应用长程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以明确病灶与致痫灶的关系,采用多种手术方法联合的方法是治疗病灶性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两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是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患者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非DVT组(129例)。比较两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血浆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DVT发生的相关性,ROC分析其对术后发生DVT的预测效能及危险度。结果 术后1d及7d DVT组R、K值低于非DVT组,Angle、MA、D-D水平高于非DVT组,且R、K值水平与DVT发生均呈负相关,Angle、MA、D-D水平与DVT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术后1d及7d R、K、Angle、MA、D-D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738、0.805,且术后1d各指标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0.468、0.548、2.435、3.023、3.671倍,术后7d其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411、0.468、3.886、4.75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Stago血凝仪测定骨折手术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分析与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6月~2023年5月本院诊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下肢彩超检查DVT阳性结果分为DVT组和无DVT组,应用Stago血凝仪测定并分析术前、术后24h的血浆D-D、FDP及ATⅢ水平,并分析三者在DVT预测中的效能。结果:术后DVT组的血浆D-D、FDP水平均高于无DVT组,而ATⅢ低于无DVT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D、FDP、ATⅢ及三者联合预测术后DV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1、0.793、0.872、0.974,且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性分别为93.5%、92.0%,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血浆D-D、FDP及ATⅢ与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0.
胡欣欢 《医疗装备》2023,(13):118-120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乐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并统计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L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有36例功能锻炼不依从,不依从率为45.00%;受教育程度、害怕疼痛、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度与L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不依从有关(P<0.05);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与L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不依从无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害怕疼痛、自我效能低下、社会支持度低下是L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不依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LDH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不依从的发生率较高,其依从性不高主要与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自我效能低下、害怕疼痛、社会支持度低下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郭强 《智慧健康》2022,(30):74-78
目的 对比椎板间入路(PEID)、椎间孔入路(PETD)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LDH患者86例,为腰4/5或腰5-骶1,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PETD术,观察组PEID术,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腰痛(JOA)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及住院时间、JOA评分、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盘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DH均可取得不错的短期疗效,但对于椎间盘类型为中央型、腋下型,移位程度高的患者,PEID术更有优势,而对于肩上型和外侧型的患者,PEID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周丽娟 《现代养生》2022,(19):1670-167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东台市中医院就诊的7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气压治疗仪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并记录术后DVT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气压治疗仪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股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峰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及下肢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实施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功能,促进下肢血流速度,对于预防术后DVT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薛喜凤 《工企医刊》2008,21(5):61-6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妇科疾病术后并非少见,一旦形成轻者影响下肢功能,重者栓子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减少致残,避免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我院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的16例妇科手术后DVT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将该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指标以及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指标对比,护理后两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而组间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组间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干预,术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得以提高,明显降低了DVT的形成率,保障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莫智媛 《现代预防医学》2020,(14):2681-268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 2018年2月收治我院并行肿瘤切除术的恶性肿瘤妇女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气压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血流速度、下肢周径、DVT发生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 - 二聚体(D - Dimer,D - D)、纤维蛋白(Fibrin,FI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以及下肢周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血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态,预防DVT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老年妇女、手术时间长、术前脱水、术前输血及术后使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华法林、抬高患肢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妇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妇科术后并发DVT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Delta大通道结合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均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试验组行Delta大通道结合PEID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疗效;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时,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问卷表(ODI)评估]。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下地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VAS、ODI评分逐渐降低,且试验组各时点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Delta大通道结合PEID手术优良率更高,更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并评价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具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下肢DV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患肢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束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观察其患肢胀痛缓解及肿胀的消退情况,并对两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非手术组(P<0.05);在手术组中,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均显著优于手术组的慢性期(P<0.05);两组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差异不显著,但对于亚急性期治疗效果,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处于下肢DVT急性期间的患者,应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亚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血栓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宫腔镜下病灶搔刮电切术及药物杀胚联合宫腔镜下病灶搔刮电切术3种不同方法对持续宫腔胚胎残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2015年1月间,因不全流产经一次盲探性清宫术后,仍有异常阴道流血而来院就治的117例宫腔胚胎组织残留患者,分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治疗39例(A组),宫腔镜下残留胚胎组织病灶搔刮电切术治疗41例(B组),药物杀胚联合宫腔镜下残留胚胎组织病灶搔刮电切术治疗37例(C组),并对3组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宫腔感染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手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B组、C组均分别明显高于A组(χ^2=9.784 7,P〈0.01;χ2=6.327 8,P〈0.01);手术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和C组(t=8.960 9,P〈0.01和t=7.611 9,P〈0.01);术中出血量B组也明显少于A组和C组(t=14.808 4,P〈0.01和t=13.043 0,P〈0.01)。结论3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持续宫腔胚胎组织残留,但根据胚胎残留部位及性质,在宫腔镜下用电切环搔刮电切术及药物杀胚联合宫腔镜下用电切环搔刮电切术在清除反复清宫术后仍存在宫腔残留胚胎组织的病例中,能达到准确诊断定位,微创省时,无并发症,疗效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