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超声造影诊断为肝脓肿的患者16人,分析早期及液化期超声造影特点,并用声学定量软件绘制早期肝脓肿及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结果 经过随访和介入治疗证实肝脓肿15例,误诊1例。15例肝脓肿中早期4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弥漫性非均匀性增强伴不规则、稀疏的血管,可见散在的无增强区,早期肝脓肿与正常肝实质TIC曲线相似,早期肝脓肿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早于周边肝实质,峰值强度(PI)高于周边肝实质;液化期10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增强厚或薄的边缘,始终不增强的中心,周边及内部分隔上可见到血管。结论 超声造影、TIC曲线和定量分析对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肝脓肿患者感染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的准确性与对肝脓肿分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70例诊断为肝脓肿感染的患者,对70例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诊断以及超声造影诊断,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数据分为超声组与二维组,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在肝脓肿炎性期、脓肿成形初期以及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不同诊断方法实施后,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炎性期、脓肿成形初期以及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在肝脓肿炎性期、脓肿成形初期以及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超声造影对于疾病确诊的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造影的诊断技术为肝脓肿感染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仅能够帮助临床确诊肝脓肿感染,还能够有效地区分疾病炎性期、脓肿成形期、脓肿形成期等多个疾病进展阶段,相较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方式,该方式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临床开展治疗。该方式效果好,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脓肿的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肝脓肿患者12个病灶;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12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9个病灶呈蜂窝状强化和厚壁环状强化;3个病灶虽呈周边一过性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脓肿9个,3个病灶不能确定性质;超声造影后12例病灶中11个诊断正确,1个病灶误诊为恶性可能。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超声诊断肝脓肿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超声造影特点,以期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经超声造影检查的3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41个病灶资料,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有21例单发、9例多发,累及部位肝右叶18例、肝左叶9例、肝左叶均累及3例,脓肿大小为直径2~9cm,平均(5.18±2.76)cm;超声造影检查:41个病灶均表现病灶缩小征,其中17个病灶呈花瓣样强化、14个病灶呈环状强化、10个病灶呈蜂窝状强化;24例患者28个病灶呈典型的陡直快进快出曲线;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集中了灰阶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和强化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的优势,对提高细菌性肝脓肿超声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诊断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为肝脓肿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确诊的100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89例,诊断准确率89.00%,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2%、88.57%、95.74%,不同分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97例,诊断准确率97.00%,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P<0.05),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97.14%、100.00%,不同分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时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病灶动脉期的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现象减少,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诊断肝脓肿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影像学上肝脓肿不同时期超声造影表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脓肿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应用超声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超声组(n=48)和超声造影组(n=56)。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不同肝脓肿分期病灶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并分析超声造影患者不同肝脓肿分期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内增强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灶数量、临床症状、肝脓肿分期等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组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4.64%,高于常规超声组79.17%,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等不同分期均分别高于常规超声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组中动脉期高增强脓肿形成期构成比最高,为93.10%;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脓肿炎性期构成比最高,为100.00%;显示范围内增强脓肿形成初期构成比最高,为94.12%,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不同肝脓肿分期影像学表现具有不同特点,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该临床特点辅助诊断肝脓肿,且超声造影病灶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肝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则采取超声造影诊断,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监测情况及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肿瘤检出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检查数据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相较于对照组均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的效果相较于多普勒彩色超声更好,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对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进行确定,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根据临床病程及病理分为化脓性炎症期8例、脓肿形成初期34例及脓肿形成期14例。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的检出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的检出率高达89.3%(50/56),高于常规超声的51.8%(2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脓肿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基本分为3型:Ⅰ型(快进快出)16例、Ⅱ型(同进同出)29例、Ⅲ型(慢进慢出)11例,87.5%(7/8)的化脓性炎症期肝脓肿表现为Ⅰ型,73.5%(25/34)的脓肿形成初期肝脓肿表现为Ⅱ型,64.3%(9/14)的脓肿形成期肝脓肿表现为Ⅲ型,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检出阳性率高,有利于超声介入治疗及疾病的鉴别诊断,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同,同一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也可以不同,少数表现不典型者,结合穿刺抽吸细胞学或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实质性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肝实质性肿块患者70例(2018年2月~2019年4月)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病理组织学证实,70例患者中共检出肝实质性肿块90个,其中,恶性肿瘤53个(原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互补式诊断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联合超声造影互补式诊断,均以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准,分析其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肝动脉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互补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超声照影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进行临床诊断的方法与价值.方法?本文将选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96例采用常规超声无法确诊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例数为55例71个结节(诊断符合率为63.39%);而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例数为92例103个结节(诊断符合率为91.9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作为常规超声的重要补充,其可实现实时显示肝脏病变部位低速血流、细小血管情况以及动态观察肝脏肿瘤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而有效提升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肝脓肿患者实施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肝脓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穿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置管引流介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后实时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他影像学对比,评价实时超声造影对微创治疗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评价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TACE、RF)疗效33例次,病灶39个,治疗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同期进行CT/MRI/DSA检查(造影前后2周内)。实时超声造影将病灶分为有增强和无增强。结果微创治疗后,实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局部增强区22个病灶(56.4%);17个病灶无增强。同期CT/MRI/DSA显示20个病灶(52.6%)有肿瘤复发或残存,以后者为对照,超声造影评价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疗效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78.6%,符合率为83.6%。TACE、RF两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后比较,TACE治疗后,实时超声造影对疗效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1.7%,84.6%,83.3%,是几种评价方法中最高的。结论实时超声造影用来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疗效,比较可靠,并且更适于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内小结节样(≤3cm)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8例患者(共357枚病灶)应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分析造影模式。所有病灶均进行增强CT或增强核磁或病理检查。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全部357枚病灶中,经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14枚、硬化结节42枚、炎性坏死7枚。肝细胞肝癌236枚、胆管细胞癌7枚、肝转移癌22枚、诊断不明1枚、考虑恶性病变28枚。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显著性(X2检验,P〈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灶的准确率为87.5%,诊断恶性病灶的准确率为96.8%。结论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样病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肝脓肿是肝脏受到感染后,由于未及时进行处理而形成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以及特殊性肝脓肿~(〔1〕)。细菌性肝脓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发病较急,主要症状包括寒战、高热、肝区疼痛以及肝肿大,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死亡。临床上对于尚未成型的小脓肿选择保守治疗,但针对较大脓肿则可采用手术切开及引流方式治疗~(〔2-3〕)。近年来,伴随超声引导下的肝脓肿穿刺抽吸以及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已逐渐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方式完成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疑似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肝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检查;将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就各种方法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检查阳性率同肝活检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P<0.05);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肝脏超声造影、肝动脉造影(P<0.05)。结论: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肝动脉造影检查单纯应用比较,肝动脉造影+超声互补式检查方式有效应用,可显著提高肝细胞肝癌诊断正确率,显著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为肝细胞肝癌疾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特点。结果:超声表现为阑尾区低无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包块,其中25例阑尾腔内有粪石;19例阑尾周边有积液;11例肠间隙及右侧髂窝可见积液;15例阑尾区周边腰大肌、软组织伴发增厚;8例阑尾区腹膜增粗增厚;6例阑尾邻近肠腔扩张形成完全性或不全肠梗阻。结论:实时超声在阑尾周围脓肿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Bayes概率法是根据在患某病的条件下,计算一个患者具有的多种症状和体征等出现的概率,依概率大小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并总结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4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超检查,总结不典型肝脓肿超声图像特点,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10%,疑诊率7.14%,误诊率4.76%;病灶多呈不均匀的中等回声,肝内可探及不均匀“气体样”强回声,病灶边界不规则,病灶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回声、血流信号确定不典型肝脓肿位置、大小、形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在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58个低回声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同时对低回声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低回声肝血管瘤正确诊断率(86.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20.7%)(P<0.05),低回声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环状结节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Ⅱ:薄环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Ⅲ:动脉期快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高增强,延迟期高回声或等增强;模式Ⅳ:环状增强,内部无充填。低回声肝血管瘤增强方式与肿瘤大小有关:<3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Ⅱ,Ⅲ;>3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Ⅰ,Ⅳ。结论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低回声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造影模式与血管瘤的大小和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