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敏 《妇幼护理》2023,3(18):4488-4489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4 例输液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患者投诉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 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患者投诉、输液不良事件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输液护理中的实施,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患者投诉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我院各临床护理单元选配信息管理护士1名,对比选配前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较应用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信息管理护士前每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95%上升到98%。结论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并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雷磊 《妇幼护理》2023,3(16):4020-402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 AMI 进行 PCI 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室指标、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 治疗的 AMI 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及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蒋敏  杨燕  吴丹 《妇幼护理》2023,3(19):4646-4648
目的 探讨 MDT 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实施常规护 理 61 例多发性的患者为对照组。选择 2022 年 1 月-2023 年 2 月实施 MDT 护理模式后收治的 53 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 者的不良事件、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 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 MDT 护理模式应用在二级医院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 能够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吴王潇  李丽华  石艳龙 《妇幼护理》2022,2(20):4754-4757
目的 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价值,为外科围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安全性提供参 考。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5 月在我院外科病房住院的 32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风险管理开展前后分为 对照组 173 例和实验组 150 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质 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负性心理。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 后,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加行护 理风险管理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华 《妇幼护理》2023,3(3):730-733
目的 研究 ICU 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我院 ICU60 例转出病人,随 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转出 ICU 后 48h 内 成功率,住院时间,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转出 ICU 后 48h 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 对照组(P<0.05)。结论 ICU 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安全转出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略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表(NAER)评分(72.56±3.47)分较对照组(65.17±5.1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方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与CGA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观察组出院随访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 CGA护理方案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绩效评估中引入积分制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科室绩效二次分配方案,进行恒量指标评估和变量指标评估,并首次将精神科护理工作时数作为护理工作量的评估标准之一,比较实施积分制管理前后护士满意度、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积分制管理后,护士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提高护士满意度的同时,又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绩效恒量指标和变量指标评估中实施积分制管理对发挥护士潜能、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陈伟 《妇幼护理》2022,2(12):2821-2823
目的 评价急救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择取在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 70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 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呼救与 入院接受治疗间隔时间、呼救与院前接受急救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疗矛盾、投诉、死亡、致残等不良事 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生、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 GCS 评分值更高、NIHSS 评分值更低(P<0.05)。结论 将急救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能够改善急救情况,降 低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改善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65 355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前临床资料,采用传统护理不良事件及优良事件管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145 747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后临床资料,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护理优良事件管理制度,并将SBAR模式用于优良案例的汇报和学习。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和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基于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有效提升护士病情观察评判能力,进而提升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雅琳 《妇幼护理》2023,3(11):2668-2670
目的 研究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术后管理护理中的实践价值。方法 2019 年 5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泌尿外 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80 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对比 两组的不良事件、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方式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 (3.62±1.22d)短于对照组(6.12±1.24d)(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降低 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张春燕  闫秀丽 《妇幼护理》2022,2(2):358-36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期肝功能损害患者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 2015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本院就 诊的 80 例妊娠期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 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肝功能、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产妇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的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并且 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显著(P<0.05)。护理后方面,观察组的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7.50%(P<0.05); 观察组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2.5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妊娠期肝功能损害患者综合护理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产妇及胎儿不良事件发生 率,同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朱彩霞  严伟倩 《妇幼护理》2022,2(23):5461-5463
目的 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急诊 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 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治疗时 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 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防范脑性瘫痪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中的实施效果,为提升脑瘫患儿住院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在分析我院脑瘫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实施护理专案管理。具体措施包括:针对患儿及家长开展全程、全方位的健康宣教,开展病区护士及康复治疗师培训,把好病区患儿安全管理“七道关口”,以及确保护理专案组成员对核心制度的执行力。比较专案护理实施前(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护人员专业理论考核成绩,患儿家长对相关宣教措施的知晓率、配合率与住院满意度,以及脑瘫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专案实施后,20名医务人员的专业理论成绩较之前明显提高(t=2.168,P=0.037),患儿家长的疾病健康宣教措施的知晓率、配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护理专案实施前(P<0.05)。护理专案实施后,住院脑瘫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5/215),较实施前的16.09%(28/21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475,P<0.001)。结论 以降低脑瘫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题的护理专案,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患儿家长健康宣教措施的知晓率、依从性和满意度,切实降低脑瘫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确保患儿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桂炎 《妇幼护理》2023,3(16):3928-3930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 PICC 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的 81 例 PICC 置管新生儿,随 机分为参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1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 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 PICC 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妇幼护理》2023,3(19):4708-4710
目的 分析体检工作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并探讨针对性处理对策。方法 本次主要回顾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 500 例体检者资料。总结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和改进策略,并在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实施。在实施改进策 略前后各抽查 100 例体检者和 20 名护士。比对护士考核成绩、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体检者满意水平。结果 体检工作中体检 环境、设施仪器、护士素质等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实施改进策略后护士的技能操作、笔试等考核得分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改进策略后体检环境、仪器设施、护士素质、综合质量等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改进策略后护理纠 纷、投诉、事故等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改进策略后体检者满意总占比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体检工作中 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涉及华景  相似文献   

18.
李照贤  郭红玉 《妇幼护理》2023,3(11):2631-2633
目的 分析强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对小儿用药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240 例用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将其中 120 例强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实施前的患儿纳入对照组; 120 例强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实施后的患儿 纳入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的用药问题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用药问 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对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用药安全管理期间实施强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 量管理,能降低用药问题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检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的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体检科12名护士的常见心理压力源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危险因素防护前后随机抽取的753人次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危险因素防护前的4909人次,防护后的5174人次的护理投诉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体检科护士压力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缺乏、检查考核(2.646±0.934)分,差错事故、客户投诉(2.403±0.782)分,客户需求、工作紧张(2.274±0.833)分,家庭观念、社会地位(2.134±0.921)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1.986±0.876)分,(F=11.869,P=0.001)。防护措施实施后体检人员的满意度为98.10%较防护前90.72%明显上升( P<0.05)。防护措施实施后护理投诉率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14%、0.04%,较防护前的0.57%、0.37%明显下降(P<0.05)。结论工作紧张、客户投诉、检查考核为体检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影响因素有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管理者应加强业务培训,创建宽松的护理环境,同时护士本身应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以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护理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探讨风险管理的策略。方法对我院肾内科的39名护士实施风险管理,对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士的知信行(KAP)问卷得分情况,以及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的KAP问卷得分较实施前显著增高;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增高。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肾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