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院1988~2000-07为食管贲门癌病人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共422例,其中发生胸内吻合口瘘11例(占2.6%),吻合口狭窄5例(占1.2%)与1980-01~1988-01手工吻合术相比较,吻合口瘘发生率下降49.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下降68.5%,因而证明了消化道吻合器在预防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产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机械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 2 7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系列吻合器行机械吻合 ,分析其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影响。结果 无手术死亡 ,发生并发症 3 1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 0 6% ,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缝合组 (P <0 0 5 )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1 5 % ,和手工缝合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机械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98例患者均进行过经上消化道的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贲门腺癌53例,食管鳞癌123例,食管腺癌22例。病变长度0.5-11cm。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02至2012-02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中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1.52%(3/198),均经通畅引流、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5天。结论器械吻合提高了食管胃的吻合质量,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肖鹏  张凡 《现代保健》2009,(24):76-77
目的总结国产可重复型(GF—I型)管状吻合器及线型缝合器进行贲门癌重建消化道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贲门癌根治术中使用上海产GF—I型26、29、32号管状吻合器和XF-60线型缝合器进行贲门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结果本组78例贲门癌患者术中均一次性吻合、缝合成功。结论在贲门癌重建消化道中,与传统手工吻合相比,吻合器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321例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外包埋组),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应用胸膜包埋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胸腔外,与随机抽取321例同期进行食管胃胸内吻合传统方法包埋的食管癌患者(传统包埋组)进行比较。结果胸膜腔外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32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1/321);传统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7/321),吻合瘘发生率为2.2%(7/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口瘘的治疗体会,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3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临床资料,5例2次手术治疗,31例保守治疗.结果3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发生吻合口瘘的因素较多,但最重要的仍是手术操作的熟练、手术方式和技巧.对早期吻合口瘘,如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则二次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对中晚期瘘患者,尤其是胸腔严重感染者,则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来诊治的3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4-21天出现胸内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2例和对照组fB组]16例,均采取禁食、胸腔闭式引流、鼻胃管负压引流术,A组在吻合口瘘后应用经鼻超细电子胃镜留置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术[EN];B组在吻合口瘘后经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变化,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结果:A组蛋白开始上升时间早于B组(6天左右).A组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少于B组。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经鼻肠内营养(EN)可明显改善吻合口痿营养状况,优于胃肠外营养,是目前营养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利于患者康复以及改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末端回肠预造口用来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2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未造口组78例,行Dixon手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造口组74例,行Dixon手术(TME原则)加回肠末端于右下腹预造口(双腔),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加以比较.结果 未造口组发生吻合口瘘例数为10例,占12.8%(10/78);造口组无吻合口瘘发生,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末端回肠预造口能显著降低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切除术中吻合器吻合与手法缝合的疗效。方法1998—2005年收治91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梗阻组(观察组)41例,无梗阻组(对照组)50例,术中肠道灌洗后各组均分别进行吻合器吻合和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吻合口漏。观察组:吻合器吻合出现2例切口感染,手法缝合出现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器吻合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手法缝合出现2例吻合口狭窄,3例切口感染。结论手法缝合与吻合器吻合均安全可靠,但前者更经济实惠,易被广大普通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食管癌和贲门癌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吻合(A)组,手工吻合(B)组。A组患者术中应用常州GW-1型圆型吻合器吻合,B组常规手术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90.5min,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率为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吻合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术后的使用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高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营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外营养组(PN 组)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的长短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EN 组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低于 P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EEN 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24h 尿素氮、血清白蛋白均高于 P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 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高龄患者术后代谢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780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是否患糖尿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分期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观察预防性造瘘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8例,发生率为6.2%。性别及肿瘤位置因素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χ2=12.96,P〈0.05;χ2=9.38,P〈0.05),其余因素均未明显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男性、低位肿瘤高危个体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未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男性、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7cm是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性造瘘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990~2006年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例患者保守治疗,2例死亡;3例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有关;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口瘘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保守治疗、修补术、吻合口重建术;改善全身状况,精细的吻合技巧,熟练轻柔的操作,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愈合的条件,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象和方法 对象:选取1994~2002年广州总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两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收治的22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年龄最大62岁,最小37岁,男性14例,女性8例,10例为贲门癌行贲门及胃全切除术,12例为贲门癌行贲门切除术,术前术后均采用全静脉营养,在术后4~8天出现食道或吻合口瘘,并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确诊并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229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有吻合口瘘组24例和无吻合口瘘组205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釆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放和(或)化疗(OR=4.762,9 5%CI为1.253~9.236)、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1.592,95%CI为1.301~8.826)、病变位置(OR=2.339,95%CI为1.240~7.832)、吻合途径(OR=3.787,95%CI为2.041~5.169)、术后并发肺部感染(OR=1.447,95%CI为1.024~6.752)是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放和(或)化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病变位置、吻合途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中经食管床路径上提管状胃,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能降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胸中下段食管癌应尽可能选择胸内吻合,以减少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9.
机械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1990~2006年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例患者保守治疗,2例死亡;3例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有关;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口瘘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保守治疗、修补术、吻合口重建术;改善全身状况,精细的吻合技巧,熟练轻柔的操作,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愈合的条件,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