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收治2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负重组和非早期负重组进行康复锻炼,所有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3、6和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2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早期负重组术后3、6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高于非早期负重组,术后12个月2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能够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早期负重可减缓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手术配合运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伤患者3l例35髋.结果 31例手术配合顺利,X线片检查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质量良好.随访时间13~63个月,平均33.0个月.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27例29髋,良2例3髋,优良率91.4%.结论 基于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伤的有效方法,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现代骨水泥技术的操作步骤,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置换术,对照组40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置换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假体存活率、Harris评分等方面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18.9)min,对照组为(140.7±51.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为(280.0±60)mL,对照组为(360.0±10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体存活率为95%,对照组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1.7±9.8)分,对照组为(82.9±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3月收治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采用用标准双极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按照Harris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手术时间(70.0±15.6)min,手术出血量(460.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3.4~17.9个月,平均6.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优16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76%。结论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50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50例。A组接受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C组为对照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传统治疗方法。术后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88.0%,B组为70.0%,C组为58.0%,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均P0.05)。随访12~24个月,A、B组均未发生并发症,C组髋部骨关节炎7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及褥疮各1例。结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较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以及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法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2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行Ⅱ期翻修手术,Ⅰ期手术中的假体并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Ⅱ期置换手术后于4~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感染无复发.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85.46±8.32 vs 42.52±7.48,P<0.05).结论 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复发和提高二期置换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根据髋关节假体材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骨水泥假体,对照组给予生物型假体。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等),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术后3月,研究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骨水泥假体,能够减少术中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能够在早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情况分为A组120例与B组80例。A组给予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给予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和B组术后90 d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0.5±8.6)、(83.7±8.5)分,均优于治疗前的(73.5±6.8)、(74.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优良率为88.3%,明显优于B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症发生率为25.8%,显著高于B组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骨水泥型术后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有诱发静脉血栓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杨昌宇 《现代保健》2013,(19):112-1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7例行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9~2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22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4~7.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67±8.96)分;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24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6~10.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2.12±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基于国人髋关节解剖特点设计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的短期临床试验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7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选用林克骨科(中国)基于国人解剖特点所研发的国产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对照组28例选用德国Link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之间Harris评分比较;术后血液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检查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基于国人髋关节解剖特点设计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时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能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玉生 《现代保健》2009,(34):86-8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柄的改良安装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同时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负压吸引下灌注骨水泥的改良安装方法行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1周”患者扶拐下床,6周后脱离拐杖,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91.3±6.2)分,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93.6±5.5)分,复查X线片无骨水泥松动迹象。结论负压灌注骨水泥可以避免骨水泥向血管内的流注,在骨水泥凝固成团期髓腔加压可使骨水泥嵌合充分而安全,减少了用骨水泥枪注入骨水泥过程中髓腔残留空气的混入,同时节省了材料费用。  相似文献   

12.
容伟雄  黄彪 《现代医院》2010,10(9):41-42
目的评价应用塑形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低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8月应用塑形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低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3例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5.0个月。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难度不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下地负重等优点,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情况下,手术风险较低,有利于早期康复,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90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创伤组34例(36髋),非创伤组46例(54髋),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假体松动率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创伤组随访(7.50±1.13)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4.00±2.06)分、(93.22±1.10)分,优2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94:4%,术后异位骨化1例,假体松动1例;非创伤组随访(7.20±1.16)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2.85±1.97)分、(92.48±1.44)分,优34髋,良16髋,可4髋,优良率92.6%,术后异位骨化2例,l例术后第3天假体后脱位,假体松动4例。非创伤组松动率(7.4%)明显高于创伤组(2.8%),两组随访时间、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但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松动率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谭传志 《现代保健》2012,(17):45-46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注入骨水泥前、注入时以及注入后HR、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时SBP、DBP与注入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前和注入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为96.25%。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0ml,平均手术时间105min。结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能为患者带来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Tri-lock BPS)与Corail股骨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疗效,分析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于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假体的不同分为Tri-lock BPS组[33例(33髋),术中应用Tri-lock BPS假体]和Corail组[46例(46髋),术中应用Corail股骨柄假体],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周双下肢长度差,股骨小转子最宽部骨量保留面积及大小转子间骨量保留体积,术前、术后12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ri-lock BPS组患者股骨小转子最宽部骨量保留面积及大小转子间骨量保留体积均显著高于Corail组(均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均显著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生素骨水泥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感染率。方法对2013年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78例老年患者分成单纯骨水泥假体组、抗生素骨水泥假体组和生物性假体组3个组,每组各26例,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对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的沉降率检验,对手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单纯骨水泥假体组出现1例深部感染,感染率为3.85%;抗生素骨水泥和生物性假体组未出现感染,在手术后的第1周和1个月后检查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抗生素骨水泥组、单纯骨水泥组和生物性假体组的血沉分别为:(21.67±4.03)、(30.17±4.79)、(21.58±3.87)mm/h,生物性假体组和抗生素骨水泥组血沉均明显低于单纯骨水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组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部感染情况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固定假体植入在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骨水泥假体植入,观察组使用生物固定假体植入。对比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中使用生物固定假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方法:抽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38例患者,均采取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三天失血量以及Harris评分。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4.8土4.4)天,术中出血量为(205.3±47.4)毫升,手术时间(51.6±8.4)分钟,术后三天失血量(584.5±77.4)毫升,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6.32%。结论:采取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参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术后三天失血量少,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临时性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携带抗生素的骨水泥自行制作临时性假体,治疗1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患者,观察疗效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未见感染复发,Harris评分平均84分,较术前平均改善46分,优良率73%。结论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使用自制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性假体,在控制感染和改善功能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性假体相比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术后疗效优于生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