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帆  宁新惠  向小平 《现代保健》2012,(27):142-143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冠心病支架术后复诊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两者结果相比较。结果:31例受检者,共植入支架58枚,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1.4%,分析其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3.19%,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5.35%,Youden指数为0.827,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刘小梅 《医疗装备》2022,(18):44-46
目的 探讨CT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冠脉造影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验证CT冠脉造影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比较DSA、CT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阳性56例,阴性4例;经CT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阳性56例,阴性4例;CT冠脉造影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8.21%(55/56),特异度为75.00%(3/4),准确度为96.67%(58/60);CT冠脉造影诊断ACS的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732);DSA与CT冠脉造影对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与CT冠脉造影对冠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冠脉造影诊断ACS的准确度较高,有利于检出钙化斑块,准确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评估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260例344枚支架为研究对象,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支架内狭窄程度≥50%为ISR。将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结果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支架狭窄显示情况,并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PLR)及阴性似然比(NLR),并采用图像质量四等级制分析年龄因素对于MS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344枚支架均能评估,CAG检出84枚(24%)发生ISR。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ISR的灵敏度为89.30%,特异度94.62%,Youden指数(正确指数)为0.84,阳性似然比(PLR)为16.60,阴性似然比(NLR)为0.11;年龄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准确上具有相关性(线性相关)。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评估支架内再狭窄具有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支架术后评估支架是否狭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0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疑似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91例疑...  相似文献   

5.
赵连松 《医疗装备》2019,(23):34-3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瘤40例,非脑血管瘤3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瘤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脑动脉瘤,且属于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9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7.6%,准确度为92.7%.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与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秀云 《智慧健康》2023,(14):18-2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用于全身血管造影检查工作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在本院接受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检查的疑似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平扫与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分别计算CT平扫与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的疾病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80例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结果显示,68例患者存在血管疾病,其中40例患者为血管壁出现钙化,占比(58.82)%;8例患者为主动脉内壁形成血栓,占比(11.76)%;5例患者为血管瘤,占比(7.35)%;15例患者为斑块,占比(22.06)%。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检出准确率、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结论临床开展全身血管造影诊断工作中运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具有结果准确、操作便捷等优势,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其中25例患者亦进行了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2组检查结果间的差异。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基本一致。CT冠状动脉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左右主支及分支的全貌图像,能直观地观察到冠状动脉血管壁有无狭窄、钙化等情况。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的狭窄、钙化病变及支架管腔显示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相对简单,时间短、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常规冠心病的筛查体检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45例,支架数83个,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83枚支架中能满足影像评价的68枚(81.9%),68枚支架中ISR阳性13枚(19.1%),ISR阴性55枚(80.9%);CCA检查结果显示68枚支架中ISR阳性9枚(13.2%),ISR阴性59枚(86.8%)。与CAG对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ISR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3.3%(10/12)、94.7%(53/56)、76.9%(10/13)、96.4%(53/55)、92.7%(63/68)。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0.539,说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超声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61例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行CTA、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对CTA及B超检查进行诊断学实验评价。结果: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3.33%,误诊率为16.67%,漏诊率为8.16%;CTA诊断的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96.67%,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10.20%。B超及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的诊断,CTA诊断指数均高于B超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B超检查准确性略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与DSA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患者同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DSA冠状动脉造影,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患者心率在55~70次/min时,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血管狭窄≥50%的准确度为94%,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并且可显示动脉壁的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并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140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显示结果的对照:敏感度为75、64%、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81.94%、阴性预测值为84.55%、准确度为83.59%。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诊断冠心病的优劣性。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呈阴性的有84例(35.59%),可疑阳性者78例(33.05%),呈阳性者74例(31.36%)。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组与可疑阳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性质、病变程度、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非钙化斑块有26例,可疑阳性组有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可能性,应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的影响。方法52例病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不同层厚(1mm和3mm)重建。结果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52个,其中小钙化斑块数达到45个。以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及其中的小钙化斑块数为标准,3mm检出的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出钙化斑块时,3mm层厚是不适宜的,1mm层厚较3mm层厚可以检出更多的钙化斑块,尤其是小钙化斑块,对于临床确定钙化斑块的存在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的影响。方法52例病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不同层厚(1m和3mm)重建。结果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52个。其中小钙化斑块数达到45个。以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及其中的小钙化斑块数为标准,3mm检出的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出钙化斑块时,3mm层厚是不适宜的,1m层厚较3mm层厚可以检出更多的钙化斑块,尤其是小钙化斑块,对于临床确定钙化斑块的存在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42例病人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不同节段、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50%、〉75%敏感度别为73.21%、80.95%、87.50%,近、中节段特异性为97.19%、远端节段特异性为96.84%、总体特异性为97.01%。结论多排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并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140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显示结果的对照:敏感度为75.64%、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81.94%、阴性预测值为84.55%、准确度为83.59%。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8.
余茂军 《现代医院》2013,13(9):69-7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4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资料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与实际情况的符合度。结果该42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后,诊断出颅内动脉瘤40例,共43个动脉瘤,漏诊2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特异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立体性、可旋转性、适应性强、性能良好的优点,能有效对颅内动脉瘤特征做出准确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低剂量64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MSCTV)在诊断盆腔、下肢静脉血栓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80例疑似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MSCTV检查,共有61例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盆腔、下肢静脉血栓、部位和范围清晰明确。MSCTV检查在不同部位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DS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V在诊断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上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1%、100.00%、100.00%和84.21%。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以及病变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具有成像清晰、快速准确和无创伤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4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且检查间隔时间3个月,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诊断CABG后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评价搭桥血管241支,包含159支大隐静脉桥血管、82支静脉桥;241支搭桥血管中共闭塞77支,164支通畅;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CTA诊断闭塞特异度为95.73%(157/164),敏感度为98.70%(76/77),准确度为96.68%(233/241);诊断狭窄≥50%特异度为94.49%(120/127),敏感度为79.57%(74/93),准确度为80.50%(194/241)。与CAG结果比较,诊断闭塞一致性Kappa值=0.925,95%CI为0.799~1.051,诊断狭窄≥50%一致性Kappa值=0.596,95%CI为0.470~0.722,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CTA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血管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