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就诊于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试验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每组30例.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Combined Lumb Plex and Sciatic Nerve)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此类患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接受单侧全髋或股骨头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成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组间在麻醉成功率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患者,定位准确,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全麻后不作处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麻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处理。对两组手术中所需麻药剂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进行观察、记录与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安全实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式治疗,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式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Harri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在接受不同麻醉方式后,对其术后感染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86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同时监测术后6、24、72h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比率变化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E)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有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09%,对照组术后有1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24、72h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24、72h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能有效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浓度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水平,对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轻,是老年患者进行髋骨骨折手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复合全麻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以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研究组45例,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IL-6)和去甲肾上腺素(NE)]、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24、48 h血清COR、IL-6、NE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要求增加镇痛例数较少,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较长(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复合全麻可有效减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缓解应激反应,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8.
陈红 《现代养生》2022,(18):1586-1588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以人为本”的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常州市武进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人为本”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功能分级评分法(FRS评分)和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人为本”的康复护理理念有助于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下肢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粗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记录麻醉后5min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同样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股骨头手术患者,能更有效的确保麻醉效果,减少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可缩短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死亡率为20.97%,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死亡率为52.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取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崔佳佳 《现代养生》2023,(20):1573-1575
目的 探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教育诊断和评估中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PRECEDE)模式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实施常规加基于PRECEDE模式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HH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训练时间、训练类型、训练方法、训练频率4项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H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给予基于PRECEDE模式的康复干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髋关节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81-7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金德蓉 《现代养生》2024,(6):442-443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护理疗法对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6例,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耳穴压豆护理疗法),每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17%vs1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运用耳穴压豆护理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从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的中医治疗措施与相关护理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在术后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中医诊疗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组)各32例,分析中医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诊治护理实践。结果:综合中医诊疗护理的患者在疾病治愈、并发症、肢体功能评分等方面好于常规术后护理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特殊,中医诊治与护理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96.92%,显著优于对照组70.91%的治疗优良率(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7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上段手术麻醉镇痛、肌松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股骨上段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L组,n=20)和硬外神经阻滞麻醉组(E组,n=20);两组麻醉用药分别是1%利多卡因+0·375%罗比卡因混合液30~35ml和0·75%罗比卡因15~20ml。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2min、10min、15min、30min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和麻醉后SBP下降达麻醉前30%的病例数;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改良Bromage法肌肉松弛评分。结果两组间各对应时点和各组内麻醉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降低大于麻醉前30%者:L组4例,E组5例;疼痛消失时间:L组明显短于E组(P<0·05);Bro-mage评分:L组低于E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上段手术麻醉具有镇痛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但肌松效应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7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且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麻醉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30min内,B、C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需要行升压处理,A组血压维持基础水平,无明显变化;B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尿潴留10例,腰背痛5例;C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4例,A组未见发生。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镇痛时间较长,是危重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07-110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LPFP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加快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