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价值。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随机选取该院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与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传统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开展现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后送往医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征求患者或家属配合对该次院前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表示对该次院前急救过程中处置措施、专业能力、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更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满意度,提倡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通过建设社区急救网点、完善院前急救科室和院内急救科室及其衔接程序,进一步完善医疗急救模式,抽样调查680例急诊患者和60名护师(社区护师30名,急诊科护师30名),对建设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前后本社区院前患者活的院前急救率和发病到获得治疗时间、急诊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比较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60名护师的急救核型能力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率为100.00%,发病到获得救治时间为(4.5±1.4)min,急救成功率为85.00%,对照组分别为90.29%、(18.7±14.6)min、72.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前社区医师急救能力评价评分为(78.84±12.19)分,建立后为(84.56±9.47)分;建立前急诊医师急救能力评价评分为(88.47±8.22)分,建立后为(95.44±3.69)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有助于缩短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和急救成功率,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急救科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所出车抢救的2200例创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城市创伤的院前救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严重创伤患者,依据急救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21例与研究组2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急救方法治疗,研究组予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急诊室至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一定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13-15,19
目的 观察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急救方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2%、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2.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突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急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5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取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所需的急救反应时间、Glasgow昏迷评分(GCS)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生活质量、临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院与手术间隔时间、急诊与手术间隔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停留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9±6)min比(48±7)min、(7.8±1.3)min比(12.2±1.5)min、(11.9±2.3)min比(18.7±3.6)min、(6.8±0.8)min比(13.2±2.7)min](P<0.01);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10.2±1.4)分比(7.8±1.3)分],AI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13.4±2.1)分比(20.7±3.1)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生理功能在随访4、8、12个月时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5%(22/27)比37.0%(10/27)](P<0.05)。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缩短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缓解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trauma)是一种由于机械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组织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及交通工具的日渐发达,创伤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多为高能量的严重损伤,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目前,在我国创伤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死因,创伤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进步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并对创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才能减少创伤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为了提高创伤急救的医疗质量,我们把医疗程序应用于创伤急救中,大大提高了急救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一大公害。创伤急救目前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医院根据自己医院开展着不同形式的创伤急救,究竟是把创伤分到各专科救治,还是由专业化的创伤急救医师救治,目前争论较大,但不管采取何种模式救治,都必须达到2个目的,其一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1〕。1我院创伤急救模式我院急诊科含各专科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和简易病房,外科除定编3名外科医师外,另2名由各专科轮转医师组成,负责直接来院或院前运回病人的创伤急救,遭严重创伤可立即通知各专科医师会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创伤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情况.方法 对本中心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创伤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死亡患者均为多发伤;患者年龄以24岁~48岁最为集中,其次为49岁~60岁,23岁及以下所占死亡数最少;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死亡高居榜首;在呼救时间上,以30 min后接到呼救电话的患者居多.结论 医疗单位应当优化院前急救流程,为急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确保患者抢救及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创伤的特点及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化的模式,以提高院前救护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诊救治的社区创伤患者912例院前急救实施程序化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社区创伤的特点以交通伤为主,患者经急救和实施程序化护理转送入院901例,现场死亡8例,途中死亡3例。结论院前急救实施程序化护理模式使社区创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轶强  孙婓予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23-23,25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能促进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创伤急救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以上部位或脏器严重损伤,其特点是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这些病人伤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争取抢救时间,使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已是当前处理多发伤患者的重要问题 [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多发性创伤救治的理念和技术已有了新发展和新突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建立和建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一体化的救治体系,使创伤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现将近年创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端华 《西部医学》2007,19(5):998-999
目的维持重伤病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轻创伤后的损害。方法迅速准确地对伤情进行评估,维持并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妥善地固定及安全转运。结果有效的院前急救,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医院的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意外事故的不断发生 ,创伤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愈来愈对人类提出巨大的挑战 ,根据报道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人数至少有数十万余人 ,而大多数病人在到达医院前死亡 ,约占总死亡率 50 %。因此 ,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时保全病人生命 ,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以急救单元为基础,掌握急救原则,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生命,减轻伤员痛苦,预防并发症,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内容。急救单元是由急救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单位。太康县人民医院急救站于2006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接诊严重创伤病员180例,年龄5~64岁,就诊时间10~60 min,所有病例全部安全转送急诊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实效与应用。方法:对我院医治的86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急救方法进行急救;而研究组则在常规创伤急救操作之上采用推广的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患者进行救治,对比并记录每一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况,详细统计数据,最终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6.6%,致残率24.6%,并发症发病率2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48.0%,44.0%;研究组患者急诊时间7.0±3.2分钟、重要检查时间14.6±3.5分钟、入院至手术室时间30.2±8.4分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5±6.4分钟、19.5±5.8分钟、49.6±9.3分钟,P<0.05;研究组急诊至手术时间为7.1±2.7分钟与对照组的8.3±3.1分钟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具有提高患者急救效果、缩短就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急救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车祸创伤伤员院前伤情评估、急救护理与转送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14起车祸致伤的150例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院前急救,150例伤员中院前急救成功100例,现场死亡50例,死亡原因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血气胸.结论 快速准确的伤情评估,积极的组织管理,呼吸、循环支持,保温、转送等措施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