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折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了解其二者联合检测在骨折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8例骨折病人血浆中D-D和FDP水平变化,其中骨折合并DVT组75例,骨折未合并DVT组5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FDP与D-D检测,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对两组患者术后1 d、7 d、14 d、21 d的D-D和FDP的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二者对骨折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的D-D、FD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t=8.54,P=0.004;t=5.69,P=0.024)。骨折并DVT组患者D-D和FDP于骨折术后1 d内急剧升高,与骨折无DVT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6.89,P=0.000;t=5.19 ,P=0.000),骨折并DVT组患者D-D和FDP于术后21 d和14 d降至正常水平。D-D和FDP联合检测对骨折DVT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 结论D-D和FD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二者单独检测对诊断DVT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动态监测还可作为骨折治疗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非DVT组(129例)。比较两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血浆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DVT发生的相关性,ROC分析其对术后发生DVT的预测效能及危险度。结果 术后1d及7d DVT组R、K值低于非DVT组,Angle、MA、D-D水平高于非DVT组,且R、K值水平与DVT发生均呈负相关,Angle、MA、D-D水平与DVT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术后1d及7d R、K、Angle、MA、D-D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738、0.805,且术后1d各指标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0.468、0.548、2.435、3.023、3.671倍,术后7d其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411、0.468、3.886、4.75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在本院分娩的129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6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产后有无并发DVT,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DVT组与非DVT组产后24h的TEG参数及血清FDP、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发D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EG联合血清FDP、D-D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并发DVT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凝血时间(R)值、血块动力(K)值低于对照组,斜率值(α)、血块强度(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及血清FDP、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值分别为16.693、14.787、3.118、6.173、12.098、9.154、14.258,P<0.05);妊娠期糖尿病产妇DVT并发率为15.50%(20/129);DVT组R值、K值均低于非DVT组,α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民乐县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DVT组(发生下肢DVT,34例)和非DVT组(未发生下肢DVT,6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组患者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比及年龄、术前血浆D-二聚体(D-D)和术后3 d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术前血浆D-D水平高、术后3 d血清NETs水平高、术后3 d血清sVCAM-1水平高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OR=1.530、1.826、2.232、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联合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使用时机预防老年髋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单侧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术前IPC组(54例)、利伐沙班联合术后IPC组(53例,54例中1例失访)。比较术后第2周、第5周DVT发生率。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术前及术后2周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两组凝血功能的差异。比较术后黑便、血尿、咯血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两组D-D、PT和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利伐沙班联合术前IPC组D-D水平低于联合术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周PT、APT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对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ERAS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下肢DVT及相关症状发生率、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的APTT、 TT缩短,D-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APTT、 TT长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ERAS模式可减少骨折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D-D)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5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根据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分为血栓组(6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无血栓组(30例,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D诊断,记录两组的D-D水平、静脉内径,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血栓组的D-D水平高于无血栓组(P <0.05)。血栓组大隐静脉(GSV)、股浅静脉(SFV)、总静脉(CFV)、股深静脉(PFV)内径高于无血栓组(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D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D-D单一诊断(P <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D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与下肢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是否存在相关性及临床监测意义。方法筛选我科老年人下肢骨折病人110例,其中确诊DVT阳性者45例,DVT阴性者65例,入院后抽血检查FIB与D-D,比较DVT阳性组(实验组)和DVT阴性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有无存在差异,把确诊DVT患者给予一致的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后3、7、11、19天再次测定FIB与D-D。结果老年人下肢骨折后DVT阳性者与DVT阴性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数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与下肢骨折后发生DVT存在相关性。联合监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并发DVT有较高的诊断率,对于DVT阳性组给予治疗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两者临床监测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帅征 《医疗装备》2022,(21):151-153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两组均观察至术后10 d,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T、APTT均较对照组长,D-D水平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预防骨折术后DVT方面效果确切,且利于减轻患肢疼痛与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联合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123例老年IF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根据术后7 d有无DVT分为DVT组(27例)和无DVT组(96例)。术前、术后3和5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A,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D-D, 并进行RAPT。ACA、D-D、RAPT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IF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A、D-D和RAPT预测老年IF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效能。比较不同ACA、D-D和RAPT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ACA、D-D和RA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后3和5 d ACA、D-D和RAPT明显高于无DVT组[术后3 d:(12.44 ± 3.25)× 103 RU/L比(8.67 ±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D-D)、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树兰(杭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89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n=62)和非DVT组(n=227), 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D、sVCAM-1、P-selectin水平。比较DVT组与非DVT组四肢骨折患者PT、APTT、D-D、sVCAM-1、P-selectin水平。Logistic有序逐步回归分析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289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PT、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术后血清D-D、sVCAM-1、P-selectin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DVT组与非DVT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术前、术后PT、APTT与非DVT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D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静脉血栓风险评分(Caprini)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方法 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共计120例,根据患者术后有无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评估患者Caprini评分。对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VT的独立风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Caprini评分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风险的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35例发生DVT,占29.17%,作为DVT组,85例未发生DVT,作为非DVT组,DVT组与非DVT组年龄、性别、近半年手术史、高血压、糖尿病占比及创伤形式、骨折部位数量、创伤距入院时间、创伤距造影检查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与非DV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梯度压力带联合那屈肝素钙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那屈肝素钙预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梯度压力带预防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患肢肿胀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 术后1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0 d,两组PT、APTT均长于同组术后1 d,FIB、DD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后1 d,且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梯度压力带联合那屈肝素钙预防治疗可明显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减轻患肢肿胀程度,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69-67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检测对于骨科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3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彩超检验结果分为DVT组(23例)和非DVT组(50例),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24h、48 h、72 h、5 d、7 d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D-D浓度。结果两组术后血浆D-D浓度均先升后降,其中非DVT组术后72 h降至术前水平(P>0.05),DVT组术后第7 d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DVT组血浆D-D浓度在术后24 h、48h、72 h、5 d和7 d时均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血浆D-D浓度与DVT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动态监测血浆D-D水平可预测骨科手术后DVT的形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梁剑琦  邹志 《实用预防医学》2013,(10):1269-1271
目的 探讨血浆D-D与FDP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参考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6例AMI、44例UAP、46例CI、44例ICH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血浆D-D与FDP水平,另选同期健康成人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D-D与FDP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MI、UAP、CI、ICH组患者血浆D D、FD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急性期和恢复期、CI组和ICH组急性期D-D、FD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和UAP组比较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D-D与FDP对诊断AMI、UAP、CI、ICH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治疗后的疗效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 AL)患者的止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63例AL患者检测血小板计数( BP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D)、PT.APTT.FgAT -Ⅲ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浆 FDP、D -D 显著升高;治疗后 CR 均恢复正常。AL伴DIC的血浆D-D、FD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 PT、APTT、TT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指标对衡量出血程度和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浆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比较其术后48 h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康复情况、炎症因子,后将医院感染者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比较其上述各指标,并探讨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0例在术后48 h内出现医院感染;术后24、48 h感染组血浆D-D、FIB、FDP及CRP、PCT、IL-6先升高后下降,而APTT、PT呈先缩短后延长(P<0.05),感染组术后24 h血浆D-D、FIB、FDP及CRP、PCT、IL-6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APTT、PT较未感染组缩短(P<0.05);感染组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较未感染组延长(P<0.05),均未出现静脉血栓;革兰阴性菌组术后24 h血浆D-D、FDP、CRP、IL-6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术后24 h APTT、PT、D-D、FIB、FDP及CRP、PCT、IL-6预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李跃 《医疗装备》2022,(19):138-140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预警式护理;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缓解下肢肿胀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中手术方式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血流滞缓的影响及术后下肢DVT和血流滞缓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1年8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腹腔镜188例,开腹159例。就术后下肢DVT和静脉血流滞缓患者,对比其在两种术式中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腹腔镜5例(2.7%)、开腹7例(4.4%)形成DVT,腹腔镜14例(7.4%)、开腹13例(8.2%)发生血流滞缓,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是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BMI、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是术后静脉血流滞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24~48 h的D-D、PLT结合PCT(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对下肢DVT、静脉血流滞缓的阴性预测更准确(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下肢DVT及静脉血流滞缓的发生无明显差异;对肥胖及肿瘤晚期等患者应高度重视,结合术后D-D、PLT及PCT给予合理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