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胡红霞 《妇幼护理》2022,2(20):4791-4794
目的 探讨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睡眠质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以 2020 年全年本院治疗的 84 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实施 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 预后,观察组 CSS 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 PSQ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 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提高 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BN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NSE、BNP、N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SF-36评分及血清NSE、BNP、NG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NSE、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F-36评分及血清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在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MDT协作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GC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协作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丘喜玲  刘俊  李芳 《全科护理》2020,18(16):1997-199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行介入溶栓术后,高压氧联合细节护理对病人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医院行介入溶栓术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联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NIHS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介入溶栓术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高压氧联合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对改善病人神经缺损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基于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神经与运动功能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FMA上、下肢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态度、应急处理及预警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尹金平  孟笑  刘书来 《循证护理》2022,(20):2825-2828
目的:探究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的分层干预应用于抢救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NIHSS评分的分层干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NIHSS评分的分层干预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提高急救效果,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基于云平台跟踪管理系统的King达标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接受基于云平台跟踪管理系统的King达标护理,均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康复锻炼依从性,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期间康复锻炼依从性优秀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护理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基于云平台跟踪管理系统的King达标护理不仅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可提升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治疗脑梗死80例患者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FMA评分、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统计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龙燕  肖雅静  邢景敏 《妇幼护理》2022,2(21):5069-5071
目的 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到 2022 年 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 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的救治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 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入院到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显著 提高,复发死亡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护理前,NIHSS 评分、FMA 评分、Brthel 指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FMA 评分、Brthel 指数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流程运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可缩短抢救患者的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比2组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急诊等待时间、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致残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度、欧洲脑卒中(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睡眠障碍具有积极影响,该护理流程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急救室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接受急诊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急救室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流程各环节工作时间、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临床结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流程各环节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IHSS评分、脑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急救室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缩短急诊流程各环节工作时间,取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患者对急诊干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孔丽  宋杏花 《全科护理》2016,(25):2620-26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MoCA评分、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溶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54)与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溶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及治疗后21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VS 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干预组治疗后7d、治疗后14d及治疗后21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VS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对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C反应蛋白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坠床、压疮、跌倒)及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精神状态、情感状态、社会功能及生理机能)。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反应蛋白高于研究组,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 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 对照组的生存质量低于研究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集束化护理, 效果显著, 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C反应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准护理。护理开展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缺损评分(NIHSS)及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为(5.54±3.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4±7.33)分(P0.05);观察组ADL评分为(61.56±18.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6±21.56)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疾病复发率为6.67%,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3.33%(P0.05)。结论精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rt-PA溶栓匹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rt-PA溶栓匹配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加用FMEA模式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均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护理14d后,2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FMEA模式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其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发症预警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奇偶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并发症预警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并发症预警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再次出血、溃疡、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