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和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常用的医疗器械品类中选择1200件,2020年3月~2021年3月使用过程中采取常规管理(600件),2021年4月~2022年3月采取风险管理(600件)。对比风险管理前后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结果:风险管理后医疗器械摆放合格率99.50%、器械数量和规格合格率99.67%、附加物品摆放合格率99.50%、器械小部件完好率99.67%均高于常规管理(94.17%、96.67%、96.17%、95.33%),且器械故障发生率0.83%、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7.17%低于常规管理(6.33%、17.5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险管理后管理质量总分(38.25±1.41)分高于常规管理的(32.59±1.62)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提高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对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基于六西格玛(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在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室的200件腔镜器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精细组,各100件。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精细组实施基于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腔镜器械管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精细组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为97.00%、清洁合格率为98.00%、包装合格率为100.00%,均高于常规组的89.00%、92.00%、9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器械遗失率为4.00%、零件脱落率为2.00%、断裂损坏率为2.00%、清洗不彻底或堵塞发生率为1.00%,均低于常规组的13.00%、10.00%、9.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可明显提升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仪透析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奇偶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抗感染、抗凝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透析仪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43%(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P<0.05。治疗后研究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8/28),P<0.05。结论:血液透析仪透析有助于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闭环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本院临床在用的169台常规医疗设备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将2020年3月~2020年12月使用的86台设备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9月使用的83台设备设为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和双闭环管理模式。比照两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有效事项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中诊疗收费增长率(G诊疗收费)、运行利润增长率(G运行利润)、使用年限指数(I年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益中技术保障费用支出增长率(G保障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双闭环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  相似文献   

5.
石苗  吴永仁  邵军  管德赛  王俊  孙鹏  郭诚刚 《现代医院》2024,(2):271-274+279
目的 探讨基于“一中心四平台”的医院后勤运营管理模式成效。方法 以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为依据,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打造后勤智慧运维管理中心以及设备管控信息化平台、安全防范信息化平台、能耗监测信息化平台、运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一中心四平台”运营管理模式。结果 经过样本医院的管理实践证明:基于“智慧联动”的设备故障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故障报警次数同比2021年下降28.63%,其中高级、普通报警次数同比2021年分别下降69.53%、33.15%;基于“一站式”的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同比2021年维修次数下降2.92%,维修质量有所提高,反复维修频次降低;基于“数据挖掘”的能耗管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同比2021年下降8.71%。结论 “一中心四平台”可以显著提高后勤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细化集中管理联合科学预防性维护在临床呼吸机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在用呼吸机故障情况,建立呼吸机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从计划、实施、更新呼吸机管理系统和培训与考核方面制定呼吸机精细化集中管理与科学预防性维护措施。选取2021-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在用的119台呼吸机,采用常规管理模式(50台)和精细化集中管理联合科学预防性维护模式(简称联合管理模式,69台)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呼吸机的维修情况及2021年和2022年的运行工作总量。结果:常规管理模式下,2021年呼吸机故障85次,2022年故障58次;联合管理模式下,2021年故障34次,2022年故障44次。2021年联合管理模式下,呼吸机的故障次数、维修时间和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分别为(3.25±1.06)次/月、(12.57±10.31)d和(91.50±1.73)%,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少于常规管理模式,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高于常规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8、2.501、2.563,P<0.05);2022年联合模式呼吸机的故障次数为(3.08±2.02)次/月,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1年8月消毒供应中心所回收的525件待消毒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5月~2021年6月回收的手术器械纳入常规组(n=257),2021年7月~2021年8月回收的手术器械纳入管理组(n=268)。常规组采用常规清洗流程,并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管理组则在标准化护理质量管控路径下开展清洗工作,清洗后对其清洗达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清洗质量控制评分,同时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管理组清洗达标率为96.27%,相较于常规组的89.11%高(P<0.05);管理组清洗质量控制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管理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61%,较常规组的8.56%低(P<0.05)。结论:在标准化护理质量管控路径下对手术器械开展消毒清洗工作,可提高清洗达标率,获得较高清洗质量控制评分,对于院内感染有较好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机的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置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设置为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方法。以本院20台血透机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经管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机的故障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风险理论知识、风险防范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血透机的工作总时长一致;实验组血透机平均停机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透机的故障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知识、风险防范操作、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机的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仪器的停机时间与故障发生率,对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仪器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远红外线照射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2021年12月,共包括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7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采取kp-b220远红外线照射仪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壁厚、生化指标、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透析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内径、壁厚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径、壁厚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UN、Cr、UA、Ca浓度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生命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显著比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8%,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仪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血流量,确保透析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监护仪的安全有效运行率及临床满意度,结合“医疗设备物联网管理平台”对全院生命支持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体系进行系统构建。方法:选取全院550台监护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研究。2021年7月~1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2022年3月~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将全院监护仪纳入“医疗设备物联网管理平台”,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比较管理模式改进前后,全院监护仪安全有效运行率和临床满意度分值变化。结果:管理模式改进前后监护仪安全有效运行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管理模式实施后临床部门人员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管理模式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并结合应用“医疗设备物联网管理平台”,对全院监护仪进行质量安全管控与梳理,有效构建了监护仪安全有效运行管理体系,进而建设全院生命支持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基于6S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器维修环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丰富院感控制依据。方法:以2020年6月~2020年12月消毒供应室干预管理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管理;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常规管理模式上建立6S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整理、清洁、安全等模块依据标准管理,统计供应室质量管理考核得分,比较两组模式管理后的高压灭菌器故障维修用时、期间故障发生次数及故障维修发生率情况,同时收集医护人员的设备使用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依据6S管理后供应室质量管理考核总得分高于对照组,t=7.952,P<0.05;观察组高压灭菌器故障维修用时平均时间为(6.17±2.32)min,低于对照组平均时间(10.30±3.03)min,同时两组管理期间观察组仪器故障发生平均次数也低于对照组平均次数,差值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灭菌器发生故障维修率为0.58%明显低于对照组2.53%的发生率,χ2=81.548,P<0.05,差异有意义;观察组医护人员的设备使用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χ2=6.922,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CARE+M” 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健康管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住院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的160例为对照组,2021年3月~2021年8月的1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住院健康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CARE+M” 全程健康管理流程模式进行健康管理(“CARE+M”=介绍、评估、建立问题、共同管理+延续管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延续护理进行动态评估。结果:实施“CARE+M” 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从70.0%上升到95.0%,就诊满意度从90.0%上升到97.5%,随诊的依从性从72.5%上升到100%,患者自我照护能力明显提高,病区医护健康宣教工作压力明显减轻。结论:“CARE+M”全程健康管理流程模式比传统宣教模式有更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专项护理团队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10例为对象,以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班次护理,观察组予以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团队护理。比较两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内瘘穿刺一次成功率、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高于对照组,穿刺血肿发生率、血管通路再循环发生率、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专项护理团队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质量,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好的血管通路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方法对电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路径进行优化并验证其优化效果。方法:组建医疗设备管理小组,以文献研究与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电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路径;组织相关领域内的15名专家,以会议研讨形式确定并论证预防性维修路径评价准则,设定准则权重;专家以准则为标准对各项预防性维修路径进行打分,利用均值计算每条维修路径的评分并进行排序形成最优路径。选取2021-2022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临床在用的7类767台电动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别采用常规预防维修管理(简称常规管理模式)和MCDA方法优化后的预防性维修路径管理(简称MCDA管理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电动医疗设备的故障发生率、维修时长、质检合格率及维修成本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内采用MCDA管理模式的电动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为8.71%(67/767),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0,P<0.05);采用MCDA管理模式的设备维修时长为(2.24±1.17)d,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维修在手术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本院156例手术室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管理,记录管理期间手术室设备故障发生情况,统计医师对手术室设备的使用满意评价,并将其与实行预防性维修管理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手术室设备故障发生情况、医师使用满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前,156例手术室设备共有39例发生故障,故障发生率为25.00%;管理后,156例手术室设备共有15例发生故障,故障发生率为9.62%,可见管理后故障发生率明显比管理前低(P<0.05);管理前,医师对手术室设备的使用满意度为84.00%,较管理后的98.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性维修应用至手术室设备管理中可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有助于手术室设备质量的提升,并能获得医师普遍较高的使用满意评价,对临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伶俊 《医疗装备》2013,26(8):101-102
目的:对血液透析机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维修。方法: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一共发生了113例次的血液透析机故障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维修以及总结。结果:造成故障最多的为透析液系统。结论:对透析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熟练掌握,并进行实际的操作,对相关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检测了故障的原因,消除故障。  相似文献   

17.
骆丽燕 《智慧健康》2022,(28):247-250
目的 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9年1~12月随机抽检消毒供应中心1000件/包灭菌器械设为对照组,此阶段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于2020年1~12月随机抽检消毒供应中心抽检的1000件/包器械设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入微信平台管理。比较无菌物品合格率、缺陷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无菌物品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包装不合格、湿包、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相关设备故障等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室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并更好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质量控制中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参与低温灭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实施管理)和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模式实施管理),各20名;两组各进行100次灭菌,比较两组故障总发生率、理论知识与技能评分、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循环取消原因、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循环各阶段中断情况、清洗、包装以及消毒灭菌合格率。结果:研究组故障总发生率(18.00%)低于参照组(42.00%),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技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循环总取消原因比例(6.00%)低于参照组(16.00%),P<0.05;研究组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循环各阶段中断总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15.00%),P<0.05;研究组清洗、包装以及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方式有效应用,可将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故障发生率显著降低,将控制人员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使取消次数以及循环中断次数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对ICU睡眠剥夺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128例ICU睡眠剥夺患者,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于我院,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按常规护理方案予以护理;观察组64例,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以两组睡眠质量、失眠谵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对比项目。结果:观察组各项睡眠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失眠发生率10.94%、ICU谵妄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6%与20.31%,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予以ICU睡眠剥夺患者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蕊 《时尚育儿》2016,(2):152-152
观察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有效护理方案。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全部患者中,选择80例经深静脉行长期血液透析且留置导管的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人员给予I组40例患者常规护理,针对此疗法的四种常见并发症给予II组40例患者常规加强化护理干预,统计并发症情况,比较护理效果。结果:I组中患者导管脱落、出血、感染、血栓栓塞发生率均高于II组,其总发生率为67.50%(27/40),II组总发生率为15.00%(6/40)。I组的总发生率与II组相比,P<0.05,I组显著高于II组。结论:患者经深静脉行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治疗时,容易出现导管脱落、出血、感染、血栓栓塞症状。护理人员针对此类并发症实施强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