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及对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BPPV患者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治疗)和观察组(手法复位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各55例。比较两组的眩晕障碍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BC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手法复位可显著减轻BPPV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平衡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BET)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BET治疗,观察组接受BET联合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RR)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采用天麻素、BET联合治疗具有副作用少、不易复发等优势,有利于增强疗效,控制患者病情,减轻眩晕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的眩晕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和脑部血液循环,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在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眩晕症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WBV、PV、红细胞聚集指数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WBV、PV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可改善眩晕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性眩晕(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共计106例P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平衡能力、头晕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92.45%)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3.58%)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加快(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快(P<0.05);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评价表(DHI)评分降低(P<0.05),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HI评分更低(P<0.05),BBS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与对照组的16.98%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改善血流速度,提升生活质量及平衡能力,减少头晕症状,不会加重机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倍他司汀(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BE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眩晕程度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emont管石解脱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观察组给予Semont管石解脱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后遗症状、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4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4周末观察组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ont管石解脱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减轻后遗症状,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晕眩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全血粘度(WBV)和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V、WBV、FIB和PA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发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每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对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量,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5,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与对照组(n=60,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均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降低临床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实施中医实按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口服,研究组加用倍他司汀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对比2组治疗前后ET-1、CGRP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DHI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治疗后2、4周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67%(P 0. 05); 2组治疗前ET-1、CGRP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研究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 67%,高于对照组的11. 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血清ET-1、CGRP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疏血通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4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倍他司汀治疗)与观察组(42例,采用倍他司汀+疏血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脑血流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的收缩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略高于对照组的2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疏血通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头痛、眩晕发作次数、累积发作时间以及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CGRP、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头痛能有效改善患者偏头痛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辅助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血管源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序列号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天麻组,各29例。对照组行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天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方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天麻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麻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麻组的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GMP-140、D/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BPPV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增加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BPPV的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前庭症状,提升其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5-天麻素及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BPPV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28例。2组均给予5-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眩晕程度,并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PSQI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63%)(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5-天麻素及倍他司汀能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睡眠障碍,疗效高于单独应用5-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红兵 《临床医学》2023,(3):123-125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22例。单一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联合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20/22)较单一组(63.64%,14/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9,P=0.031<0.05)。治疗前,两组BA、LV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A、LVA血流速度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HI、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DHI、眩晕症状评分均较单一组低(P<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2/22)与联合组(4.55%,1/22)比较,差异未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中药方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60例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某院2017-10-01—2018-10-01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中药方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状态量表(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中药方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能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缓解患者痛苦,易被患者接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7d为1个疗程。对2组的疗效、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2组均未出现皮疹及血压、心率的变化,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结论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软件数字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行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