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下的自我管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就诊的7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自我管理干预,观察组接受HAPA理论下的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效能感[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SEE)]及衰弱症状(采用Fried衰弱评估量表)。结果:干预后,两组FBG、2 hPG、HbA1c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DSEE中饮食、运动、药物使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血糖波动预防和处理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ried衰弱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APA理论下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互动式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规律进行产检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一次就诊时门诊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奇数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模式,偶数40例为观察组,采用互动式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FBG、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认知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SF-36中生理职能、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互动式自我管理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积极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式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DF)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溃疡愈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D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包括测量足部皮温和踝肱指数(ABI)]及生存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足部溃疡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FPG、2 hPG、HbA1c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CA评分、足部皮温、ABI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DSQL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状况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一体规范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一体规范化护理;比较入院1 d、干预4周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指标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治疗依从性、FBG、2 hPBG、HbA1c、LVEDD、LVESD、LVEF均优于入院1 d(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协同一体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维持心功能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的院外延续性健康管理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1日~2021年4月30日就诊的108例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内护理与院外延续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的院外延续性健康管理,均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生活质量[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自我管理行为[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HPSMBRS)、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结果:研究组服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HPLP-Ⅱ中健康责任、体育运动、营养、压力管理、精神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母婴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174例GDM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母婴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分娩结局、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效能[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C-DMSES)]、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C-DMSES、SD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母婴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GDM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通过提升孕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达到提升血糖管理效果的目的,有助于孕妇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下的饮食指导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2022年7月1日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信念模式下的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疾病态度[采用第三版糖尿病态度量表(DAS-3)]、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采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DAS-3、GSES、SDSCA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下的饮食指导符合知-信-行理念,能够通过改变T2DM患者疾病态度、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血糖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居家网络随访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知信行水平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卫生宣传教育;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居家网络随访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糖尿病知信行水平、血糖控制[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F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BG、2 hF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网络随访干预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改善血糖控制水平,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三师共管的综合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3月在社区服务中心长期开药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三师共管的综合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3年,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年时各项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并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住院率。结果:干预3年时,两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SD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2.00%、6.00%)较对照组(14.00%、24.00%)低(P<0.05)。结论:基于三师共管的综合护理模式可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门诊护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宣教,观察组予以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教育,干预半年。干预前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知识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价量表,测定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血脂指标,用于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干预前和干预1、3个月和半年后均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DSCA评分和FB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持续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得到BMI、自我效能、TG、糖尿病知识是影响T2DM自我管理水平四个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门诊护理教育能明显提高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血糖水平,且BMI、自我效能、TG、糖尿病知识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GDM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研究组在常规随访管理基础上实施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PAID-5)]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BG、2 h PBG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AID-5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应用于GDM患者随访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团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幅度[包括餐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PPGE)、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血糖最大波动幅度(LAGE)]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DMQLS)]。结果:护理后,两组FBG、2 hPG、HbA1c、MPPGE、MAGE、MODD、LAGE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DMQLS中生理、心理、社会、疾病、满意5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优势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森塔尔效应认知训练对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排秩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罗森塔尔效应认知训练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DSAS-2)]、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感[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幸福感[采用WHO幸福感指数量表(WHO-5)]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1、3个月后,两组DSAS-2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3个月后评分低于干预1个月后(P<0.05),研究组干预1、3个月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3个月后评分高于干预1个月后(P<0.05),研究组干预1、3个月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远程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远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后产妇妊娠结局,同时记录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低血糖及黄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联合思维导图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300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EBN联合思维导图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及血糖水平。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疾病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CA评分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T2DM患者中应用EBN联合思维导图,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赋权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赋权教育;比较两组对血糖监测恐惧[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和自我监测恐惧量表(D-FISQ)]、血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FPG)]及血糖控制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对血糖监测恐惧情况、HbA1c、FBG、2 hFPG及血糖控制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赋权教育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进一步控制血糖达标率,使其认识监测血糖重要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家庭签约服务包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家庭签约服务包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C)]、糖代谢指标[每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及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干预后,两组Morisky量表评分、DSC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BG、2 hPBG、HbA 1c、TG、TC、LDL-C、HDL-C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家庭签约服务能够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及脂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循序渐进法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循序渐进法护理。比较两组血糖管理水平、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改良版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及生活质量[采用慢性病生活质量量表-共性模块(QLICD-GM)]。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胰岛素注射技术,糖尿病、血糖、胰岛素关系知识掌握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CA评分中总体饮食、血糖监测、具体饮食、运动、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观察组QLICD-GM评分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循序渐进法护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采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结果:护理后,两组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治疗知识及运动监测知识水平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CA中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SQL中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除社会关系维度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T2DM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与遵医行为,进而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互动式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门诊治疗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在给予降血糖及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互动式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得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干预后依从性以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情况及依从性。结果干预后,除吸烟维度外,观察组患者SDSCA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BG为(5.11±0.62)mmol/L,2 hPBG为(6.83±0.59)mmol/L,HbA1c为(4.62±0.34)%,低于对照组的(7.28±0.73)mmol/L、(8.41±0.72)mmol/L、(7.2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60、11.881、37.442;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70,P<0.05)。结论基于互动式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