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价值,以促进产后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12月足月妊娠分娩的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盆底肌肉训练的对照组(n=55)、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研究组(n=55),对比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阴道最大收缩压、盆底肌肌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阴道最大收缩压、盆底肌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道最大收缩压、盆底肌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康复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在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改善,进一步提高女性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褥期后妇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常规产后42天检查的妇女60例,分为顺产组37例和剖宫产组23例,由同一位专业盆底康复师进行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变化。结果:两组产妇产后6周Ⅰ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及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无明显差异。经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的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强度、Ⅰ类持续时间及Ⅱ类收缩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均造成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得到改善,建议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减少或延缓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PFD)的效果。方法:产后42d诊断为产后PFD的患者337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158例)与对照组(179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及盆底肌肉锻练;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盆底肌肉锻练。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器官功能相关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盆底综合肌力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盆底综合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仅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2~3个月的静息、快肌及慢肌盆底肌肌力进行对照,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在静息、快肌及慢肌盆底肌肌力上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在压力状态下膀胱颈、膀胱后壁及子宫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即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超声下盆底肌解剖结构,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妇女二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和神经的影响已凸现出社会卫生经济学问题,使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病率有所升高。本文就高龄妇女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产后早期最佳治疗时机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盆底康复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产妇树立个体化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观念,改善早期PFD的症状,防治远期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产后31例无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用压力张力器测定盆底压力<Ⅲ级,给予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改变;对30例有SUI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 无SUI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盆底压力分级Ⅱ级3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有SUI患者治疗后,13例SUI症状消失,12例SUI症状明显改善,5例无改善,25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总排尿次数、功能性膀胱容量、总漏尿事件次数、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Valsalva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和平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盆底康复门诊检查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尿失禁情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动态压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尿失禁、性生活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可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可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 2007编制的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的康复指导,研究组患者依据盆底肌电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纤维肌力参数变化、肌力分级、盆底功能障碍调查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的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产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掌握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经过康复治疗后在改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0月行球囊法对酒泉市肃州区1 560例产后42 d妇女盆底肌力进行评级,对愿意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162例产后妇女给予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联合脐部中药贴敷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不愿意接受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康复治疗的产后妇女,随机抽取162例为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和缩肛运动。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对产后妇女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盆底肌功能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产妇随访,治疗组肌力测定级别达Ⅲ级及以上例数为14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产后妇女肌力测定级别达Ⅲ级及以上例数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便秘(0例)、尿失禁(1例)、尿频(0例)、慢性盆腔疼痛(0例)、性生活障碍(0例)、盆腔器官脱垂(28例)、阴道松弛(42例)、妇科炎症(0例)等方面比对照组便秘(54例)、尿失禁(40例)、尿频(8例)、慢性盆腔疼痛(16例)、性生活障碍(7例)、盆腔器官脱垂(62例)、阴道松弛(72例)、妇科炎症(24例)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行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脐部中药贴敷治疗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产妇尿失禁、便秘等状况,还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提高产后妇女盆底肌肉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产后六周的妇女进行评估,得出产妇产道肌肉拉伤程度,进而进行产道恢复治疗。结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6%。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结果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基于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耐受测试平均值(25.37±4.21μV)、持续收缩平均值(27.96±2.57μV)、快速收缩平均值(38.67±3.65μV)等肌电评估指标均较治疗前(20.10±4.06μV、19.64±2.54μV、29.76±4.01μV)升高(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性交流评分、性反应评分、性态度评分、性体像评分、性满意度评分、膀胱顺应性、最大尿道闭合压、腹部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性焦虑评分、最大尿流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16.69±1.73分、21.43±1.47 ml/s、41.64±4.72分、11.25±4.49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1.03±2.12分、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近期盆底肌力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3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单胎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140例,排除泌尿系感染、阴道炎症、慢性咳嗽;自愿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康复室进行盆底肌力测评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改变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盆底肌力按照Ortiz分级法,共6级(0~5级),产后早期在盆底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后肌力明显增强,治疗前产妇盆底肌力为0. 887±0. 72,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为2. 636±0. 88,产妇盆底肌力平均提高1. 749个等级,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诊断为张力性尿失禁95例,阴道壁膨出48例,子宫脱垂30例,经过治疗后诊断为张力性尿失禁患者仅35例,阴道壁膨出33例,子宫脱垂的患者8例,两者比较治疗后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产后早期在盆底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阴道分娩后盆底肌力,对防治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训练、盆底康复器训练及盆底康复器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二者联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随机将109名的产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盆底康复器训练组及盆底康复器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两者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只接受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3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阴道动态压力、疲劳度评估及治疗前后问卷调查。结果:从客观数据看以看出,三组的盆底肌力均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器治疗组治疗前后动态压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疲劳度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产妇主观评价原有程度均有不同症状缓解。结论:盆底功能训练组、盆底康复器训练组、盆底康复器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二者联合治疗组均能够改善产后患者的肌力,疲劳度的高低不能够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及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盆底肌锻炼,每天2次,每次锻炼时间15min;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附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治疗2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肌电检测及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CI-Q-S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尤其是对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阴道锥训练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盆底肌纤维肌力以及盆底肌纤维平均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PFDI-20)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FDI-20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纤维肌力正常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盆底肌纤维平均电位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能够改善盆底肌力及盆底肌电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宣教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以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d来本院进行产后检查的妇女300例,产前进行盆底肌康复方法宣教的为宣教组。未宣教的为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均给予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42 d宣教组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但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宣教对产后妇女盆底肌恢复有促进作用;两组产妇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学历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必要性的认知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门诊部接收的产后患者57例,对所有患者给予神经肌肉刺激仪和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情况和盆底康复知识掌握度。结果:治疗后患者除I类肌纤维疲劳度外,各电测肌电值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教育后盆底康复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给予产妇有效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其盆底康复知识知晓度,提升盆底肌力,促进产后盆底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D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融安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6周复诊且确诊PDF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盲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产后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疲劳度及POP-Q分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肌力均有所提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度治疗前后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OP-Q分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有效提高肌力,改善POP-Q分度,达到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情况及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盆底中心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0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单纯的Kegel训练组(对照组)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训练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状况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女性性功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6.00、5.37、5.02、4.50,均P<0.05);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地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8、21.13,均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所致性冷淡对家庭和谐的影响及相关早期康复措施的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5月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分娩的800名妇女中,盆底功能障碍所致性冷淡产妇250例,设为观察组;无盆底功能障碍所致性冷淡产妇55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自行设计性冷淡与家庭和谐关系问卷表评价并比较两组家庭和谐相关指标;同时调查观察组产妇对性冷淡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对观察组产妇行盆底肌肉训练及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产妇盆底肌力、性冷淡、尿失禁及子宫脱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夫妻交流、性生活质量、埋怨与冲突、角色平等性、夫妻关系疏远、婚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中性冷淡相关知识评分最高的为性功能障碍;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性冷淡、尿失禁、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20%、94.74%和95.12%。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所致性冷淡可对家庭和谐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早期通过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改善性冷淡等症状。同时,产妇对产后性冷淡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不高,需加强健康宣教以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冷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