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体金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8例疑似隐球菌性肺炎患者与414例疑似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62例患者经病理活检或培养阳性或墨汁染色确诊为隐球菌性肺炎3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诊断隐球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7%和99.6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和99.42%;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7%和99.7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和99.73%。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早期诊断肺隐球菌病的病例,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本例患者仅存在隐球菌肺部感染,入院时LFA对血清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对BALF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考虑相比血清,BALF中可检测的荚膜多糖抗原较早出现阳性.故LFA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例肺隐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0年在本院确诊的15例肺部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检查、诊断经过、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胸痛、咯血及头痛。肺部体征无异常,有脑膜刺激征1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10例,胸部影像表现以外周孤立肿块、多发结节、炎性浸润为主。15例患者误诊率达100%,手术切除确诊4例,肺穿刺活检确诊11例,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病理组织均为肉芽肿性变,14例患者均接受氟康唑治疗,1例患者随访观察,1例患者治疗中病灶消散缓慢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肺部隐球菌的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无特异性改变,肺穿刺活检是确诊主要手段,氟康唑治疗肺部隐球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在隐球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6例mNGS查见隐球菌核酸序列的疑似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体检出结果,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0~80岁,其中合并危险因素患者47例占83.93%,5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考虑为隐球菌感染50例占89.29%,全部患者检出隐球菌(属)核酸序列,53例占94.64%检出新型隐球菌;肺泡灌洗液、肺穿刺组织和脑脊液mNGS检测隐球菌感染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3.33%、100.00%和93.10%,其中肺穿刺组织的mNGS检测符合率高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P<0.001);除隐球菌外,34例占60.71%患者标本使用mNGS检测检出其他病原体;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与脑脊液mNGS隐球菌(属)核酸序列数呈线性正相关(r=0.609,P=0.005)。结论 mNGS可以有效识别隐球菌感染,适用于肺穿刺组织样本的检测,可弥补传统检测方法尤其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不足;相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mNG...  相似文献   

5.
沈斌  邱佳 《中国妇幼保健》2023,(9):1664-1668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9月湖州及周边地区医院的28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在入组的28例患儿中,男孩19例(67.9%),女孩9例(32.1%);年龄1~3岁7例(25.0%),3~6岁8例(28.6%),>6岁13例(46.4%)。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为主,有14例(50.0%),其次为恶心呕吐8例(28.6%)、高热6例(21.4%),无症状的患者有8例(28.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形态特征分析显示,入组的28例患儿中,病灶形态为单发型13例(46.4%)、多发型8例(28.6%)、混合型2例(7.1%)、肺炎型5例(17.9%)。单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边缘平直征(13例,100.0%)、晕轮征(11例,84.6%)、胸膜凹陷征(7例,53.8%)为主,多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蘑菇兄弟征(6例,75.0%)、晕轮征(5例,62.5%)及边缘平直征(4例,50.0%)为主,肺炎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支气管充气征(5例,100.0%)为主。不同形态特征病灶的边缘平直征、晕轮征、蘑菇兄弟征、支气管充气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隐球菌病患儿可疑环境接触史以鸽子(10例,35.7%)、宠物或家禽(6例,21.4%)为主,其次为可疑土壤(3例,10.7%)和鸟禽类粪便(2例,7.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儿存在明显的CRP升高(20例,71.4%)和血沉异常(11例,39.3%)。25例均完成治疗,有14例接受氟康唑治疗,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3例接受两性B霉素+氟胞嘧啶+氟康唑序贯治疗,3例患者未接受治疗,仅随访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无可疑环境接触史的儿童,但临床症状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吸入隐球菌孢子而引起的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易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近年研究显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而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就肺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2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男19例,女9例,年龄18~66岁,有基础疾病者13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CD4降低3例(10.7%),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7例(96.4%),活检肺组织涂片或痰涂片找到隐球菌孢子各1例(3.6%),活检肺组织培养或痰培养隐球菌阳性分别为4例(14.2%)和1例(3.6%).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型18例,渗出实变型6例,混合型4例.纤支镜肺活检证实7例(2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20例(71.4%),手术证实1例(3.6%).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抗真菌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疗程4周至2年不等.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标本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均低,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患者宜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2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男19例,女9例,年龄18~66岁,有基础疾病者13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CD4降低3例(10.7%),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7例(96.4%),活检肺组织涂片或痰涂片找到隐球菌孢子各1例(3.6%),活检肺组织培养或痰培养隐球菌阳性分别为4例(14.2%)和1例(3.6%).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型18例,渗出实变型6例,混合型4例.纤支镜肺活检证实7例(2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20例(71.4%),手术证实1例(3.6%).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抗真菌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疗程4周至2年不等.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标本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均低,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患者宜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18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病理确诊6例,手术病理确诊3例,血培养阳性1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结果 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人为主,既往有基础疾病8例(28.6%).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20例(7l.4%),胸痛4例(14.3%),气急3例(10.7%).病变位于右肺10例,左肺9例,双侧肺9例,影像学表现以结节、团块影型较常见,为14例(50.0%).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氟康唑治疗3~6个月一般能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可尽早行隐球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经CT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氟康唑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左肺8例、右肺5例、两肺3例。10例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查体发现6例。CT表现肺炎样病变5例,单发肺结节或团块3例,多发肺结节或团块8例。结论 原发肺隐球菌病以孤立性/多发结节或团块为最多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部分病人可有厚壁空洞,且绝大多数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CT表现多样化,术前确诊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40例为螺旋CT检查组,行X线检查的患者36例为X线检查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85.53%;76例隐球菌肺炎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部41例,肺叶下部43例,肺部外周46例;CT检查组在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空气支气管征、肿大淋巴结、分叶及合并网格影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在结节/肿块型、实变型、肺炎样浸润型、空洞型、混合型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阳性率高,可以作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一种诊断方法;CT检查在新型隐球菌肺炎中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检查,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误诊的原因及正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9年误诊的53例肺隐球菌病,就X线及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炎、肺部感染31例;误诊为肺结核15例;误诊为肺癌7例。在抗炎、抗结核及抗癌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配合检查痰液和脑脊液找到新型隐球菌而确诊。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隐球菌病很可靠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肺隐球菌病     
介绍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涂片找到隐球菌24例,真菌培养阳性3例。首诊误诊12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治疗,治愈好转率81.82%(9/11);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3例,治愈好转2例;单用氟康唑治疗4例,治愈好转2例;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者均病死。结论: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隐球菌检测方法结果的变化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5个治疗时间段内(0 d、1 周、2周、1 个月、2个月)采用培养法、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或隐球菌抗原,观察不同方法在不同时间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40例为螺旋CT检查组,行X线检查的患者36例为X线检查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85.53%;76例隐球菌肺炎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部41例,肺叶下部43例,肺部外周46例;CT检查组在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空气支气管征、肿大淋巴结、分叶及合并网格影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在结节/肿块型、实变型、肺炎样浸润型、空洞型、混合型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阳性率高,可以作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一种诊断方法;CT检查在新型隐球菌肺炎中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检查,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经肺叶切除标本病理确诊的2例Pc进行光镜、特染、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1例伴有头痛等,光镜下病灶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多量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周围见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AB特殊染色隐球菌细胞壁呈蓝色、PAS特殊染色隐球菌细胞壁呈红色。结论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杰堂特秆碡特染,  相似文献   

18.
周吉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256-1256
目的为了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新方法,提高实验室的阳性诊断率。方法用含有牌脊液分析软件的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直接检查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结果在110份脑脊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发现二例有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阳性标本,并经墨汁染色确认。结论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检查新型隐球菌具有快速、简便、容易识别等特点。并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经过病原学确诊的1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起病较缓慢、病史长.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以脑室扩大、脑积水为主.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等药物治疗.10例患儿痊愈4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脑膜炎起病缓慢,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对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时,应该积极新型隐球菌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脑脊液检查.儿童新型隐球菌脑炎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伴发病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327例非HIV非器官移植的患者基于入院时是否存在伴发病分为研究组(隐脑+伴发病172例)和对照组(隐脑无伴发病15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特征等)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伴发病的数量及种类对隐脑+伴发病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10周的抗真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1,P=0.033);研究组中临床治疗成功与治疗失败患者在伴发病数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伴有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治疗失败的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有伴发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失败率更高,不良的预后结果与入院时伴发病数量无关,而与合并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