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2例,康复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功能。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10);末次评测:Fugl-Meyer测评(FMA)上肢、FMA下肢和反应运动功能(FIM运动)等项目,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脑卒中患62例,康复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功能。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10);末次评测:Fugl-Meyer测评(FMA)上肢、FMA下肢和反应运动功能(FIM运动)等项目,两组间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矫形器疗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04/2003-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中心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7例。分为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35例和常规康复组32例,下肢矫形器康复组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选择用膝踝足矫形器(knee-ankel-foot-orthosis,KAFO)或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is,AFO),并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结果:经佩带矫形器KAFO或AFO结合运动疗法。经两三个月的治疗后,矫形器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7%,常规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恢复。  相似文献   

4.
下肢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下肢矫形器疗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04/2003-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中心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7例。分为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35例和常规康复组32例,下肢矫形器康复组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选择用膝踝足矫形器(knee-ankel-foot-orthosis,KAFO)或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is,AFO),并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结果:经佩带矫形器KAFO或AFO结合运动疗法。经两三个月的治疗后,矫形器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7%,常规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upper 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U FMA)在脑卒中患者镜像康复治疗中的评估作用及与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0例)和镜像治疗组(4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镜像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及治疗8、16、24周后采用U FMA量表评估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估日常独立活动能力。分析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8周、16周、24周后,与治疗前U FMA评分、FIM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 FMA评分、FIM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 FMA评分与FIM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镜像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U FMA量表、FIM量表均能较好反映卒中患者康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时机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1例 ,分为康复组37例 ,对照组24例。比较发病4周后两组的下肢功能。结果 :初次评测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 ;末次评测下肢瘫痪程度(用FMA的下肢评分表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68±8.92和11.42±8.20 ,P值为0.000。步行功能恢复和上下楼梯的功能 ,康复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6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康复组患者实施神经发育疗法(ND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或加针刺、推拿。 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积分、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均有显著提高,2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疗法,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4周时,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L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下肢矫形器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戴长下肢矫形器对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特点。方法38例下肢严重瘫痪,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的偏瘫患者,分为应用长下肢矫形器加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两组。训练前和训练后1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运动、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1个月后,两组间除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形器组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适宜应用长下肢矫形器的偏瘫患者,应该积极佩戴矫形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组(25例,常规护理干预+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SAS、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例。在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头针治疗和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分开进行),观察组行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同时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AC功能性步行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项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kih)评分、FMA平衡功能评分和下肢FMA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783和0.746(P〈0.01)。结论: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d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2个月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78例脑卒中后步行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核心肌群训练,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速度、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胫骨前肌表面肌电积分(iEMG)进行结局指标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BBS、FMA、MBI和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FAC步行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者所占比例、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