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艳华 《全科护理》2013,11(8):728-729
2010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612例患儿,为了治疗与康复的需要,通过对PICU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分别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1临床资料2010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PICU共收治612例患儿,年龄36d至12岁,其中男247例,女365例。医护人员通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蜂蛰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救治与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5例蜂蛰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实施精心治疗与护理,包括对患儿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皮肤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护,及时进行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结果:经过1个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蜂蛰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尽早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积极配合呼吸支持是抢救的重要手段,其中护士综合监护技能的提升是救治顺利完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并讨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医院PICU转出的102例重症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儿及家长信息,采用ICU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评价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量表评分为37.42±7.62分,其中迁移应激低水平组54例,中高水平组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相关因素有患儿年龄、入住PICU时间、疾病预后、家属文化水平、家属与患儿关系、相关护理宣教、照顾者准备度、Feetham家庭功能、社会比较倾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有入住PICU时间>7 d、疾病预后较差、未接受护理宣教、照顾者准备度、Feetham家庭功能、社会比较倾向(P<0.05)。结论 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水平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临床应加强护理宣教,并及时给...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患儿家长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信心。方法:总结我院收治2080例恶性肿瘤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结果:700例配合医院治疗,880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接受治疗,500例放弃治疗。结论:在不断提高小儿恶性肿瘤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能接受或坚持治疗、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榕 《护理学报》2014,(11):42-45
总结我院PICU收治的10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儿的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识别危重信号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出血、发热、感染、胸腹水等症状进行细致的护理;重视多脏器功能的监测与保护,可尽可能避免或逆转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由于患儿免疫力低下、大剂量激素的使用等原因,需防治机会性感染;对于应用大剂量激素、高细胞毒性等化疗药物,需密切观察,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危重患儿处于高代谢状态,必须重视饮食营养护理;通过对家长及不同年龄层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重症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提供安全防护等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的救治。本组10例患儿中6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ICU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U中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护理依从性,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刘霞  唐玉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76-177,220
目的探讨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276例,对所有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护理,同时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276例患儿中康复或好转出院254例,转院继续治疗12例,死亡10例。269例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5%。结论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家长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善或避免了患儿及家长的不良心理,促进了患儿的早13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PICU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对54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PICU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接受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综合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PICU患儿家属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使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儿科重症监护患儿转入普通病房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PICU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自P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患儿80例未实施过渡期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重返PICU率、出现心理紊乱综合征情况、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重返ICU率、心理紊乱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转入普通病房的患儿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管理,保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儿重返PICU率和心理紊乱综合征的发生率,促进了患儿的康复,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儿童穿通性角膜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迎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53-153
我院自 1988年 12月~ 1997年 12月共做儿童穿通性角膜移植手术 4 1例 (4 3只眼 )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7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14岁 ,平均 7 4岁。其观察及护理如下。1 术前护理1 1 了解家长的心理 ,取得其信任因大多数患儿的年龄较小 ,在对患儿的护理过程中 ,家长的心理变化不该忽视 ,应仔细观察及时发现 ,以便更好地对患儿进行护理。本组病例中多数患儿均为独生子女 ,家长都希望通过此手术后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视力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无缺陷的孩子。因此 ,术前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比较矛盾 ,既盼望早些手术 ,又担心术后患儿年龄…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06例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笔者认为重视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雾化吸入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1-5岁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操作用药与护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100例患儿在雾化吸入中表现的抵触情绪实施舒适护理。结果:100例患儿抗拒治疗的心理行为明显减弱,对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顺应患儿心理、年龄特点予以护理,与家长沟通,取得其合作。做好对治疗的依从性工作,是帮助此类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濒死患儿疼痛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30日~2019年7月30日在PICU接受住院治疗的72例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采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FATCOD-B)]、患儿疼痛状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家属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医护人员FATCOD-B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FLACC评分、家属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P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减轻PICU濒死患儿疼痛感,而且还能改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护理干预模式对唇腭裂患儿家长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全人照护护理干预,包括举办各种活动,推行大众宣传教育,通过系统的健康宣传教育和社会心理护理,针对特殊个案患儿家长予以心理支持,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焦虑水平的差异。结果唇腭裂患儿家长焦虑水平在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唇腭裂患儿家长心理特点实施全人照护模式予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帮助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临终患儿安静、舒适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帮助家属正确面对孩子的离去。方法评估患儿对治愈性治疗已经无反应开始,对患儿实施最后特别的护理,评估家属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支持。结果本组9例患儿安静、舒适地离去,家属顺利度过亲人缺失的艰难适应阶段。结论PICU是危重患儿监护、抢救的地方,不可避免有死亡,做好临终关怀特殊的护理,不仅是对患儿的尊重,也是对家属的关爱,并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在就诊治疗巾的心理问题,提高儿科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0~14岁患儿家长,针对其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正确到位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在治疗护理中的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从医的顺应性。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巾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护理人员本身对心理护理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加强护士埘心理护理的学习和认识,可更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例PICU终末期患儿的护理过程回顾,引发了思考.笔者亲历了涉及护理、伦理、法律的有关问题,包括安全舒适、临终判定、亲子支持、社会支持、专业人员临终关怀的教育培训、家长临终关怀的教育培训,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共7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与体会.8例患儿中5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家长对于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相关护理风险知情程度,探索医患沟通的重点人群、内容以及方式等。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对2013年1~6月入住我院PICU患儿的136名家属进行护理风险知情度调查。结果:136名被调查家长中,对意外跌落、压疮、静脉炎发生、导管风险及使用约束风险知情度不高。年龄大于35岁家长对导管风险和静脉炎风险的知情度明显低于年龄小于35岁家属,而对这些护理风险的知情度在家长性别、文化水平、家长和患儿关系、患儿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家属对于PICU护理风险的知情程度非常有限,合理的护理评估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医护共同沟通,不仅能够维护患儿家属的知情权利,也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溺水儿童的复苏成功率及降低伤残率,探讨最佳的急救方法及诊治方案。方法对近5年我院急诊与PICU救治的30例溺水儿童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儿20例在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平均到达医院时间为30min~2h,至我院急诊时心搏停止、瞳孔散大者10例;意识障碍者8例;抽搐者6例;意识清醒者6例。对心肺功能停止的10例患儿立即进行复苏,6例急诊室死亡;其余4例均恢复自主循环,其中2例心肺功能停止8min复苏成功,1例留有缺氧性脑病,2例进入PICU后8~24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非心肺功能停止组20例患儿1例遗留有轻度缺氧性脑病,1例迟发性脑病,1例合并颅底骨折、颅内出血,2例颈椎脱位,1例为急性肺损伤合并ARDS。结论及时的现场心肺复苏,完善的转运机制,一体化的急救体系,积极的并发症及合并症治疗是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浅谈儿科护理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住院对患儿及家长都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根据心理应激理论,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家长的焦虑、恐惧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但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家长及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