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对18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6.8%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对64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周分2组进行比较.结果64例中原因明确的首位因素是阴道炎;不同孕周两组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孕周两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明显差异;孕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34周前.结论定期产检,注意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及治疗.对于孕28~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胎肺成熟,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09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58.72%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周与孕34~37周间,早产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吴月芳  尚清 《中国医药》2006,1(12):758-75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方式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妇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35周后分娩的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孕35周前分娩的新生儿,不同孕周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娩方式应结合母亲及胎儿的实际情况、剖宫产要考虑本院新生儿抢救水平,慎重进行。〈孕35周胎膜早破者,尽力延长孕周,最大限度地改善围生儿结局,如无早产儿救治能力要及时转诊。  相似文献   

5.
张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27-3728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8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8%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存在危险因素。孕28—34周与34^+1-37周比较,而孕28-34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和不良预后事件明显高于34^+1-37周者。结论:对于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需采取不同应对方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20例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2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与孕周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35~36^-6周组与孕28~34^-6周组比较,其Apgar评分较高,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宜于孕34周后经阴道终止妊娠为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诊断胎膜早破性早产156例,其中孕周28~33^6+周52例(组I),孕周34~36“周104例(组Ⅱ),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I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高于组Ⅱ,差异有显著性(P〈0.05),脐带脱垂、刮宫产、臀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周〈34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率高,应积极防治,延长孕周,以减少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168例确诊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对胎膜早破的病因,孕前常规妇检,避免多次人流和引产,掌握胎膜早破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PPROM患者(其中孕28~33^+6周20例为早期组,孕34~36^+6周78例为晚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组与晚期组PPROM并发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比率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1.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P〈0.05);早期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的比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分别为45.5%、22.7%和6.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0、6.40,均P〈0.05)。结论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保胎尽量达到或超过34周,根据母儿情况选择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86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主要诱因为胎位异常及双胎等因素造成宫腔内压力改变。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4~37周。结论对于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210例早产胎膜早破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正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2-1703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果。方法:对21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中孕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6 6周者(P<0.01),6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34周前。结论:对于孕28~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刘艳红  庞岚  牛艳丽 《河北医药》2010,32(12):1593-159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因素,并分析不同孕周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48例PPROM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阴道炎37.9%(132/348),流产引产史28.2%(98/348),不明原因23.6%(82/348),瘢痕子宫6.0%(21/348),胎位不正2.6%(9/348)。348例PPROM患者,孕32—34+6周剖宫产率高于孕28—31+6周和孕35~36+6周(P〈0.05)。孕28—31+6周、孕32—34+6周的新生儿转PICU率、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均高于孕35~36+6周组(P〈0.05)。结论阴道炎、流产引产史、不明原因是PPROM发生的主要因素,围生儿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剖宫产并不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不同胎龄、孕28—34^+6周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113例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4^+6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高于35—36^+6周(P〈0.05);28—34^+6周潜伏期〈72h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高于潜伏期〉72h组(P〈0.05);臀牵引与其它分娩方式在出现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不足35周者均应使用单疗程激素治疗,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若为臀位,选择剖宫产对胎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8l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7%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 6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孕35~36 6周者.结论 对于孕28-34 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韦珍 《北方药学》2013,(5):97-97
目的:通过对11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妊娠的观察和结果分析,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12例中有15例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6周者,其中有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4周前。结论:对28~34周的孕者在胎膜早破过程中进行治疗,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其孕周到34周以上,及时进行保胎,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未足月胎膜早破1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 对18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76.8%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积极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部分地区医院近6年早产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不同早产原因新生儿结局。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产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并分娩的早产孕妇997例及113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统计该部分孕妇的临床特征及母儿围产结局。结果(1)早产发生率及构成比:6年的早产的发生率为10.6%(997/9395)。在早产的发生原因排序中,PPROM早产占首位(41.3%,412/997),其次为医源性早产(34.8%,347/997)和自发性早产(23.9%,238/997)。医源性早产中主要原因分别是子痫前期154例(44.4%,154/347),前置胎盘72例(20.7%,72/347),胎儿窘迫62例(17.9%,62/347),胎盘早剥34例(9.8%,34/347)以及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5例(7.2%,25/347)。(2)不同孕周与早产儿结局:〈32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32~34周和≥34周早产儿(P〈0.05)。≥34周早产儿治愈率最高,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不同原因与早产儿结局:自发性早产治愈率最高、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的早产儿死亡率最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ROM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孕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这部分早产儿是早产预防的重点;同时,加强孕前检查和规律孕期产检,及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减少医源件阜产pPRnM早产的寿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周围生儿病死率高于334周,超过34周新生儿存活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了解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与孕妇并发症、胎婴儿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孕34周前发生子痫前期的病例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孕周不同分为三组,以孕周〈28周者为a组、以孕周≥28周但〈32周者为b组、以孕周≥32周但〈34周者为C组。另选取同期人院分娩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1例孕周≥34周1d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随孕周延长而下降,且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严格选择病例进行期待治疗,严密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不同孕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1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分为二组,28~33+6周及34~36+6周二组,比较二组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结果二组剖宫产率及手术助产率无明显差异,孕28~33+6周组新生儿患病率52.38%,34~36+6周组新生儿患病率18.18%,4例新生儿死亡均在发生在孕28-33+6周,孕28~33+6周组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4周早产胎膜早破应采取干预措施,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