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8例,均为3个及以上责任节段病变。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值,观察手术间隙融合情况,根据JOA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2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好转,37例可见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后6、12个月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8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分阶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并观察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并发症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植骨均于8个月内达到骨性融合,无1例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前路分阶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永兴  刘大鹏  王振虎  王伟 《华北国防医药》2006,18(6):428-429,F0003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大的临床疾患,行手术扩大椎管,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2].我院自2003年2月~2005年1月采用一次性手术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前后均有压迫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大的临床疾患,行手术扩大椎管,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2].我院自2003年2月~2005年1月采用一次性手术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前后均有压迫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冯定祥  吴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65-2666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颈椎的稳定性等。结果37例患者术后1周下床活动,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常规拍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改善;骨性融合率97.3%;随访6个月至3年,患者恢复状况为:优37.9%,良56.7%,优良率94.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减压术式不仅脊髓减压直接、充分有效,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融合可靠,而且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术式。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精细操作,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累及3个节段行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术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行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CSM患者为对照即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影像学评估内固定稳定性、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以及植骨融合率,参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t=12.724、28.657、9.573,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和Odom优良率观察组(95%和90%)明显优于对照组(70%和70%)(X^2=5.45、9.02,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复查均未见钛板、钛网松动和移位,骨性融合率为100%,生理曲度恢复正常,颈椎稳定性良好。两组患者在术后2d和9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和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7.364、11.259,均P〈0.01),术后9个月角度丢失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3.579,P〈0.01)。结论临床上治疗多节段CSM采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术疗效显著,能兼顾减压以及保留颈椎结构,是减少并发症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分析术前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术后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颈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Cobb角)维持、症状及功能改善率。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39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6±1.0)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1.1±1.0)分(P<0.01)。术后Odom分级:优8例,良3例,一般2例,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度,术后1周为10.7度,末次随访为10.4度。结论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充分减压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于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先行后路椎板切除,然后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未发生明显脊髓损伤加重表现,无切口感染,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为5~13分,平均9.7分,术后JOA评分增加至9~16分,平均14.65分。改善率68.5%,优良率达67.9%。结论一期前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7例,3个椎间隙者5例。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28例取自体髂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内充填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并行带锁板固定。结果32例中29例随访平均3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后。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手术有效率为93.0%(27/29),优良率为79.0%(23/29),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3分上升至术后14.1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的疗效.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均一期行颈椎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术,术后3~5个月,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表现,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一期后路手术9例患者脊髓压迫症状缓解,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二期前路手术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分期后、前路联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明显,12例患者随访8~15个月,JOA评分增加3~7分.结论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椎管扩大术后,原有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解除压迫,改善脊髓受压症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何二兴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00-1001
目的 探讨使用椎体间融合器的钻孔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原理、手术技术、治疗效果和适应证。方法Cloward钻孔减压和潜行减压后于孔内旋入笼式融合器,术后戴颈围固定3周,每隔3个月复查1坎,拍照X线片观察融合器固定情况和移植骨成活、融合情况。共给46例患者施行手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量120ml。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38例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获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2个月。未见融合器下沉。结论 本手术设计能在满足减压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力学上的支撑和固定要求,又能提供生物力学上移植骨的成活、融合所需的环境。设计是合理的、相对完善的。与椎体切除槽型减压加钢板固定术相比,本手术有如下优点:创伤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不用从髂骨取骨,术后康复快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9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n=43)、研究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n=4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随访期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关节活动度(ROM),统计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3、6、12个月时颈椎ROM升高,NDI指数降低(P<0.05);研究组JOA改善优良率为77.78%,对照组为72.09%(P>0.05);研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20.93%(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颈椎ROM、NDI指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开明  张庆  秦骥  瘳亮  陆斌 《淮海医药》2007,25(6):495-496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Cage植入融合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平均17个月的观察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2分,椎间植骨全部融舍,无钢板、螺纹钉断裂、松动.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手术方法,是简单易行和十分有效的手术方式.只要规范操作,都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等。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B组的73.9%(17/23)(X^2=6.38,P〈0.05),A组手术时间(83.6±23.5)min短于B组的(106.8±25.1)min(t=5.3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0%(3/23)低于B组的26.1%(6/23),A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多种融合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多种融合方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时融合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总结了44例经1年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将前路手术3种融合方式的融合率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自体髂骨植骨融合与cage植入融合的融合率均较令人满意,异体骨植入融合的融合率相对较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与cage植入融合的术后疗效相近且均较异体骨植入融合的疗效好。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自体髂骨植骨融合与cage植入融合是较理想的融合方式,而异体骨植入融合不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自体骼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58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2.75%,植骨融合率为98.9%。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65例CSM手术治疗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4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术前常规行X线、CT平扫加矢状位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05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4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行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 165例患者获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17分)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9.0%,颈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5.5%,颈后前路联合手术平均改善率83.6%。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结论 CSM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确定颈椎间盘受累节段、脊髓受压程度、颈椎稳定性、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存在与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6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7.1±2.3)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3.3±2.7)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4例,差0例。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5.0mm。13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术前颈髓受压高信号明显恢复。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