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及部位的判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超急性脑梗死疑似患者,在患者发病后6h行缺血部位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与CTA成像诊断造影观察,并分析灌注图像与CTA的重建后处理图像,所有患者在发病1周后再次行多层螺旋CT复查。结果 15例患者经普通CT扫描发现可疑脑缺血区,45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异常;所有疑似病例患者均继续行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通过将采集到的脑血管灌注图进行分析,被发现脑组织缺血的部位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应;并通过多层螺旋CTA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颈内动脉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对临床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早期发现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的缺血半暗带并为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多层螺旋CTA检查可以较及时的发现缺血性病变的原因,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特点。方法对2012年1—10月收治的50例超早期脑梗死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超早期脑梗死在发病6h内未检出异常CT征象者10例,检出异常CT征象者40例(80%),具体表现为:低密度改变30例(60%),豆状核征15例(30%),岛带征6例(12%),脑沟肿胀、消失15例(30%),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0例(20%)。本组48h后复查CT均表现为相应区域梗死灶。结论CT征象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疾病患者183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获得平扫、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延迟期图像,并把所有信息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 MPR)及曲面重组(CPR),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回顾性分析其各自特点.结果 肾盂、输尿管结石122例,膀胱结石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5例,马蹄肾1例,巨输尿管征2例,肾盂癌7例,输尿管癌5例,膀胱癌累及输尿管出口2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13例,输尿管子宫瘘2例,肾盂腹腔瘘1例,外压性病变1例.结论 MSCTU对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和MSCTA诊断5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将SC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探究MSCTA钙化积分评价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冠状动脉不同血管节段在MSCTA中成像情况的不同;比较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率组别在MSCTA中成像情况的不同。结果 SCA在50例患者中钙化斑块30个、非钙化斑块60个;MSCTA诊断出软斑块20个、中间斑块30个、钙化斑块50个,MSCTA诊断出的钙化斑块明显多于SCA(P<0.05),但2种方法诊断出的斑块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积分评价对冠脉狭窄患者诊断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72.7%,阴性预测值为85.7%;MSCTA对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血管的前段成像最佳,中段其次,远段最差;MSCTA对心率50~65次/min的冠心病患者可评价率达91.9%,明显高于心率65~75次/min的冠心病患者可评价率57.5%(P<0.05)。结论 MSCTA对钙化斑块的诊断较佳,也可以用于钙化斑块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MSCT对冠状动脉血管的前段成像最佳,对心率50~65次/min的冠心病患者可评价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使用CE Lightspeed CT机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VR、M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 32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0例,17例显示动脉瘤体大小,3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血管病变的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脑灌注成像(CTP)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价值分析。方法应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进行脑灌注成像,对46例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进行多层CT图像数据分析,整理后对比观察,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与脑血管狭窄情况,测定脑梗死区和健侧各感兴趣区的局部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46例病例在发病7~10d内,由双螺旋CT复查。结果 46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中,患侧脑组织局部血流量与局部脑血流容积较健侧明显降低,平均通过时间比健侧显著延长(P<0.05)。结论多层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早期发现脑梗死灶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和发现缺血坏死区域周围有无存在缺血性半暗带,评价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指导临床医师早期溶栓治疗和为影像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2月随机抽取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后表明有尿路梗阻性疾病但原因尚未明确的患者40例,均进行MSCTU检查,随后在图像工作中将已获取的图像做三维处理,即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后获取到泌尿系的立体图片。结果所有患者中有膀胱炎累及输尿口狭窄情况者1例,上尿路结石18例,先天性畸形9例,肾囊肿2例,输尿管肿瘤3例,外源性压迫2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手术最终结果与CT的诊断全部相符。结论 MSCTU经MIP、MPR、VRT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多角度观察可更为清楚地看出形成上尿路梗阻的形态与病变原因,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病变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联合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发现脑灌注异常42例,根据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分期:Ⅰ-1期6例,Ⅰ-2期16例,Ⅱ-1期12例,Ⅱ-2期8例,其中7例同时有两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分别处于Ⅰ-2期和Ⅱ-1期。结论 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及病变血管,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脑的诊断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X线平片诊断的踝关节复杂骨折、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线临床怀疑骨折者及X线检查发现骨碎片不能明确碎骨片来源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所提图像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明确诊断.结果 65例踝关节骨折中,右踝骨折38例,左踝骨折27例.其中单纯外踝骨折15例;单纯内踝骨折12例;内外踝骨折10例;外踝、后踝骨折8例;三踝骨折19例;1例儿童内踝骨骺板部骨折(初次检查msCT未明确诊断,经MRI检查,诊断骨骺损伤,一个月后复查msCT见骨痂形成,明确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踝关节骨折中有明显优势,是踝关节部复杂骨折及x线平片不明确诊断临床怀疑骨折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盛军  陈宏山  杨奕  马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82-228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6层螺旋CT对28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做脑血管增强扫描,采用VR、MIP和MPR后处理技术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 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血管变异8例,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脉狭窄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的CTA检查它较普通螺旋CT快捷、更安全;对怀疑脑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朱永霞  刘浩 《淮海医药》2010,28(3):197-199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诊断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平扫表现(发病6h内)。结果43例中24例CT表现为阴性,19例有阳性表现,4例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8例岛带消失征,9例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12例。结论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对32例临床资料证实的肺癌(包括鳞癌10例,腺癌18例,小细胞肺癌4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CT灌注扫描,经灌注软件处理,显示血流灌注图,人工勾画感兴趣区,获得瘤周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V),肿瘤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并与对侧脑组织相应的灌注参数和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且近瘤周水肿区比远离肿瘤的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量要低,提示为血管压迫性水肿;肿瘤PS值明显大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并且3种类型的肺癌其脑转移瘤的PS值无明显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定量脑转移瘤的血供状态,检测出瘤周水肿区的低灌注状态和肿瘤高血管通透性,动态检测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准确估计临床病情。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定量评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技术测量肝硬化患者的血流灌注,研究64层螺旋CT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定量、无创评估。方法对42例不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的肝硬化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得其肝脏、脾脏以及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获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HAP/(HAP+HPP)。研究灌注参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肝脏实质期的TDC曲线均较健康组上升缓慢、峰值延迟、峰值下降以及下降也缓慢。Child-Pugh A以及B级肝硬化的HAP同对照组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Child-Pugh C级与对照组的H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3)。对于HPP,肝硬化Child-Pugh A级组与健康组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B级组与健康组比较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Child-Pugh C级与A级组HPP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脏的CT灌注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变化,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 SA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 SAH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 CT 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 DSA 结果对比分析 CTA 在发现自发性 SAH 中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以 DSA 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 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 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TA 组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和 DSA 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相比较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 SAH 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而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在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梗塞灶全部位于基底节区,31例合并基底节区点状钙化。伤后10~30d第3次复查,仅有4例病灶呈软化灶状态。结论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梗塞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且多伴点状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为伤后1~4d,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还可观察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C)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脑裂对比,发现脑内更多、更早病灶。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16例中表现为HMCAS者,均为单侧,且HMCAS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其预后差,死亡率高,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症状出现6h以内的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二者DWI、ADC所有图像汇集PACS工作站,进行盲法分析,分析范围包括病灶信号特征、病灶周围信号情况及病变的形态、分布。结果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DWI、ADC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DWI、ADC能提高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SA、CTA与MR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有相关临床表现的高度可疑患者,男23例,女14例。37例均进行了DSA、CTA、MRA检查并与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照。所有图像均经2位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法分析评价。结果37例患者发现了45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多发病灶,1例直径为2mm的前交通支动脉瘤(3种方法均未检出)。DSA检出44个;CTA检出40个,漏诊5个;MRA检出37个,漏诊8个,其中还检出1例假阳性。结论CTA及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能力与DSA在灵敏性与准确性上相当,且兼具无创性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