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阳离子载体蛋白。它可以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主要参与能量代谢和脂代谢调节,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与糖尿病、肥胖症、神经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有研究显示:UCP2基因3′非编码区45bp碱基的缺失或插入是神经管畸形(NTDs)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和糖尿病的妇女有增加神经管畸形的风险,因为其代谢胚胎的环境不同。进一步探讨UCP2在NTDs中的作用对于NTDs的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CR-RFLP方法 对2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0名健康对照者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间C、T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布无差异:实验组中,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位点CT和,TT基因型与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在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型基因.  相似文献   

3.
解偶联蛋白2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辰蕊  刘乃丰 《江苏医药》2003,29(10):775-776
2型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3/4的2型DM患在起病时存在肥胖现象,因此认为肥胖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机体通过胰岛β-细胞的增生,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这种抵抗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当β-细胞功能失代偿时,患就有发生2型DM的危险。近年来发现,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是引起β-细胞功能失代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蛋白在肥胖患体内表达增加,使β-细胞功能失调,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无法继续代偿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即出现DM症状。由此可见,UCP2在肥胖相关的2型DM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2型耱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T2DM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IMT≥0.90 mm)患者100例;对照组为T2DM无大血管病变(IMT<0.90 mm)患者50例.另选取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Sfrp5、IL-10含量,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血清Sfrp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frp5、IL-10分别与TC、TG、LDL-C、FBG、HBAlc、糖尿病病程、BMI呈不同程度负相关(r=-0.336、-0.256、-0.293、-0.455、-0.653、-0.667、0.72,P均<0.01;r=-0.219、-0.242、-0.208、-0.417、-0.543、-0.305、-0.392,P均<0.01),而Sfrp5、IL-10之间呈正相关(r=0.347P<0.01).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Sfrp5、IL-10水平降低,并与T2DM大血管病变呈负相关.检测Sfrp5、IL-10水平可作为诊断T2DM大血管病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325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44例.单纯DM组181例,均检测血浆CRP值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记录吸烟史、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浆CRP值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回归系数13为0.3053,p值为0.025,OR值为5.435,即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血浆CRP阳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比阴性患者高5.435倍。结论:血浆CRP增高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如何在众多候选基因中筛选出有预测价值的基因,将成为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属于视黄醇运载蛋白,其血清水平常作为临床营养状况、肝肾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评价指标。最新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为一种新的脂肪源性信使,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发现使得RBP4开始倍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视RBP4的结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与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有关的蛋白水解酶家族,参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痛变的发生、发展.作为家族中重要的一员,MMP-2表达及作用广泛,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MMP-2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并发血管病变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探讨hsCRP对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2年2月至6月连续收集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收集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糖尿病病程等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hs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较长(t=2.69,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高(t=2.59,2.60,P均<0.01)、hsCRP水平较高(t=2.7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平衡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hsCRP仍为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1.6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时血清hsCRP表达水平高,高水平hsCRP是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45例,另选4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测所选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内脂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和非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1)。两变量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IR、WHR、BMI对内脂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内脂素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增高是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在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水平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时的浓度变化。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2例)和糖尿病合并肾病组(31例),而以正常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31例),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反应蛋白(CRP),将组间的C反应蛋白(CRP)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肾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糖尿病并发肾病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联素受体1(AdipoR1)基因-102T/G多态位点与山西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AdipoR1-102T/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测定所选人群的临床指标。结果①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健康对照组人群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糖较TT基因型者低(P<0.01)。③2型糖尿病患者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胰岛素(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及空腹血糖(P<0.05)较TT基因型者低。结论AdipoR1基因与山西汉族人群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相关,与2型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籍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3例广东籍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人(NT)GLUT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GLUT1基因多态性XbaⅠ(+/+)型、XbaⅠ(+/-)型、XbaⅠ(-/-)型在正常人群和广东籍2型DM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东籍2型DM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全血黏度、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踝肱指数( ABI )、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及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下肢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00例T2DM患者[无DR(NDR)组82例、非增殖型DR(NP-DR)组72例、增殖型DR(PDR)组46例],检测APN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APN浓度、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PN水平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呈递增趋势NDR、NPDR、PDR各分别为(6.11±2.77),(7.49±3.84),(9.83±4.97)mg/L,其中PDR组显著高于NDR和NPDR组(P〈0.01),NPDR组显著高于NDR组(P〈0.05);②APN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203,P〈0.01);③APN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DR组、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型、CG型和GG型)的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血APN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而增高。未发现福建地区T2DM患者APN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多态性与DR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CP-1A-2518G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以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所有入选对象留取空腹静脉血,提取DNA,PCR扩增、酶切分析其基因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M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CP-1GG(-2518)基因型频率及G(-251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与合并血管并发症组之间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昆明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MCP-1G(-2518)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MCP-1G(-2518)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MCP-1A-2518-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c)相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肽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