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效的预防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3 4例肝移植后患者进行分组 ,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组 16例 ;小剂量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组 18例 ,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单纯组随访 6~ 3 2月 ,平均 18 1月 ,有 4例术后乙肝复发 ,已死亡 3例 ;联合组随访 3~ 2 0月 ,平均 15 1月 ,仅 1例术后 3月出现HBsAg阳性 ,经积极治疗 4月重新转阴性 ,现已术后 12月 ,肝功能正常。结论 小剂量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对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有良好的效果 ,单纯使用拉米夫定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有YMDD变异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过程中乙肝病毒DNA聚合酶P区(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应用拉米夫定(LAM)治疗的22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YMDD变异检测,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为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3.6%,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31% ,治疗前病毒量的高低不影响其治疗效果.5例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依然阳性.结论 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不高;肝组织内仍处于炎症及纤维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国内主要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甚至乙型肝炎复发.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的主要病因及防治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8-01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7-12有关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论文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主要研究进展: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病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肝外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免疫抑制治疗、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有关.国内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主要防治方案是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既经济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乃至乙型肝炎复发.目前阿地福韦等药物可作为YMDD变异的补救治疗方法.结论:病毒变异和乙型肝炎复发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防治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目前正在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安全、方便及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风险/利益评估.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在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各大中心对于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用剂量的报道不尽相同.目的:拟验证和探讨核苷类抗乙肝药物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5/2009-0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肝移植中心因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患者59例,移植前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50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15例.移植前5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1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1例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1年.移植后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肌注200 U/d的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乙肝两对半的滴度情况进行调整,55例患者同时口服拉米夫定,3例服用阿德福韦酯,1例服用恩替卡韦.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移植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未检测是否为YMDD变异毒株感染,移植后1年和1年以上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率均为2%.移植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者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者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率为7%.提示因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而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服用核苷类抗乙肝药物,同时联合200 U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以很好地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拉米夫定耐药后,应用新一代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05/2006-09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发生病毒多聚酶催化域YMDD基序变异,对拉米夫定耐药的肾移植患者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定期复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情况,先后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①4例患者分别随访16,26,63,67个月,移植肾功能良好。②4例患者分别在服用拉米夫定14,24,51和62个月(术后12个月)时出现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乙型肝炎病毒DNA升高至105~109拷贝/mL,肝功能异常。2例加用阿德福韦3个月后撤除拉米夫定,单用阿德福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DNA均降为104拷贝/mL,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单用阿德福韦9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转阴,另1例单用阿德福韦2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仍为阳性;2例停用拉米夫定,直接换为恩替卡韦,其中1例2个月后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阴性,另1例服药2个月后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病毒DNA降为104拷贝/mL,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仍为阳性。结论: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可有效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利于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人群总感染率近60%,HBsAg携带者约10%[1].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乙肝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2].HBV携带者不仅可以传染周围人群,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此调查目的是为了探讨和了解乙肝病人的家庭感染状况,及病人对预防HBV感染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使乙肝病人与其家庭成员能够掌握预防HBV感染和传播的知识,以达到减少周围人群感染和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食管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HBsAg阳性50例(病例组),HBsAg阴性50例(对照组),于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定性检测大、小三阳患者手术前后的HBV DNA.结果:HBsAg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术后高于术前(P<0.05);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HBV DNA PCR检出率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剖胸手术对HBsAg阳性食管癌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术前常规检测乙肝标志物,重视围手术期护肝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及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1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开展的肝移植。结果: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术中大出血);余8例痊愈出院,1例出现胆道感染,经抗感染、B超下PTCD、再次手术胆道引流等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B超下PTCD胆道引流后,无法放置鼻胆管,行Roux—Y胆肠吻合术;6例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病人术后移植肝功能良好,无术后乙肝复发;2例肝癌病人分别于术后半年肺转移,1年后肝癌复发、乙肝复发。结论:掌握肝移植时机、正确及时的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保证肝移植成功至关重要。对大肝癌施行肝移植要慎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贺普丁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复发。地市级医院可以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DNA测序法为标准,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YMDD基因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68例乙肝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及治疗9个月后其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联合检测HBV DNA及YMDD变异,并随机选取10例(5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提示YMDD变异;5例提示未变异)慢性乙肝患者做DNA测序,分析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前HBVDNA的载量,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后YMDD的变异率为14.7%(10/68);YMDD变异型组HBV DNA无l例阴转,YMDD野生型组HBV DNA阴转率为79.3%(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测序法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完全相符,总符合率为100.0%。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联合检测HBV DNA及YMDD变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背景: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导致YMDD变异是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恩替卡韦等新型强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在乙肝相关性肝病中取得的很好的疗效,但对其在肝移植后预防乙肝复发作用的研究较为少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在肝移植后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移植患者的随访资料。所有患者肝移植前即开始给予核苷(酸)类似物预防,肝移植中和移植后均给予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低剂量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方案。在所有患者和具有乙肝复发危险因素(术前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肝癌、YMDD变异)的患者中分别比较恩替卡韦+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预防的不同效果。结果与结论:共完成25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移植,死亡29例。拉米夫定组共202例,有16例复发,26例死亡,复发率为7.92%(16/202);恩替卡韦组共51例,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复发,3例死亡,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差异不明显。恩替卡韦+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相比,能有效降低具有乙肝复发危险因素患者的乙肝复发率。复发后均停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并调整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疗乙型肝炎病毒DNA均〈500IU/mL,肝功能稳定。Log-rank检验显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发后及时治疗对患者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果说明,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预防方案的预防下,乙肝复发后及时处理对预后影响不大。恩替卡韦联合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预防乙肝复发。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恩替卡韦联合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较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杨芳  江艺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310-1312
肝脏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及肝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既往急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功能衰竭一度为肝移植禁忌,因无预防者肝移植(LT)术后HBV再感染率将近80%,甚至100%。再感染可导致移植肝功能衰竭,为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的首要死亡原因。随着各种预防复发及再感染药物的应用,乙型肝炎导致的肝功衰竭逐渐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现就此问题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1963年Starzl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脏移植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乙肝相关的终末期肝病也逐渐成为肝脏移植手术的主要适应症.在肝移植手术治疗效果得到肯定的同时,术后乙肝复发的问题却一直影响着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人群总感染率近60%,HBsAg携带者约10%[1]。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乙肝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2]。HBV携带者不仅可以传染周围人群,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此调查目的是为了探讨和了解乙肝病人的家庭感染状况,及病人对预防HBV感染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使乙肝病人与其家庭成员能…  相似文献   

14.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相关分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浓度HBsAg人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采用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 对HBV慢性感染者136份低浓度HBsAg(低浓度HBsAg组)和44份高浓度HBsAg(高浓度HBsAg组)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检测,并分别对浓缩法HBV DNA105拷贝/L的47份低浓度HBsAg和3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以及对直接法HBV DNA10~5拷贝/L的14份低浓度HBsAg和29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进行S基因序列、血清型进行检测分析,S基因序列采用BioEdit软件与中国株参照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低浓度HBsAg组HBV DNA阳性率、YMDD变异率和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34.6%(47/136)、0(0/136)和6.5±1.4,高浓度HBsAg组分别为84.1%(37/44)、9.1%(4/44)和8.9±1.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缩法χ~2=30.8,P<0.05;直接法χ~2=53.5,P<0.05;YMDD变异率精确概率法,P=0.003;HBV DNA对数值t=6.5,P<0.05);47例低浓度HBsAg病例中分别检出B基因型16例、C基因型5例、未分型26例,14例血清型分别为adw 7例、ayw4例、adr2例、ayr 1例,在两组人群中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血清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P>0.05),S基因测序结果未发现S基因变异,但6处16例次存在核苷酸碱基差异而氨基酸同义的多态性特征.结论 低浓度HBsAg人群HBV DNA存在低复制现象,基因型、血清型分别以B型、adw/ayw为主,S基因呈多态性特征,低浓度HBsAg存在可能与HBV S基因特殊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使HBsAg表达低下有关,或与患者感染HBV后机体免疫系统的个体反应导致低浓度HBsAg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拉米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YMDD变异的存在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技术检测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例拉米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YMDD变异,对发生HBV DNA YMDD变异的99例患者的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BV DNA YMDD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拉米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 DNA YMDD变异共99例(阳性率49.25%),野生株49例,占24.3%(49/201),53例未检出病毒株,占26.3%(53/201),发生YMDD变异株患者有60.3%ALT异常。结论拉米夫啶在HBV YMDD变异中起主导作用,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啶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 YMDD变异的发生同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肝血清学仅抗-HBs(+)的献血者HBV DNA(+)的原因。方法对ELISA法HBsAg(-)/HBV DNA(+)献血者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乙肝血清学(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和HBV DNA定量检测,对乙肝血清学中仅抗-HBs阳性者进行随访。将化学发光法乙肝血清学均阴性或仅HBsAg阳性者定义为ELISA法乙肝窗口期者,同样进行随访,作为对照。结果 2010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共检出23例单独抗-HBs(+)且HBV DNA(+),对其中4名献血者进行了随访:有1例随访时出现抗-HBc,并且抗-HBs数值显著上升,HBV DNA检测阴性;其余3例的乙肝血清学模式不变,且抗-HBs变化不大,HBV DNA检测结果或阴或阳。作为对照的7例窗口期献血者经随访均发生乙肝血清学模式的改变,其中6例出现抗-HBs/抗-HBc,1例只出现抗-HBs;HBV DNA检测均转阴。结论单独抗-HBs(+)的献血者HBV DNA(+)可能为乙肝疫苗注射后的突破感染,也可能为隐匿性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序变异的状况及其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荧光PCR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结果61例CHB患者经过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40例(65.6%)HBV DNA阴转;在21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10例为YMDD野生型,11例出现YMDD基序变异,变异率达18.0%(11/61)。在11例基序变异中,完全变异7例(63.6%),部分变异4例(36.4%)。在完全变异型中,YIDD变异型5例,YVDD变异型2例;在部分变异型中,YIDD变异型3例,YVDD变异型1例。结论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出现较高的YMDD基序变异率。利用荧光PCR法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基序变异,经济便捷,可作为CHB患者YMDD基序变异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供、受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HBV血清学标志变化及对临床结果 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79例alloHSCT治疗前供、受者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移植前供、受者HBV感染对受者预后无明显影响.②HBsAg阳性组患者20例,13例(65.0%)出现HBV激活,时间为移植后1(0.5~10)个月,9例(45.0%)并发乙肝相关肝炎.③HBsAg阴性组患者35例,4例(11.4%)移植后HBsAg转为阳性,即出现乙肝血清学转换.其中1例伴随严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④HBsAg阳性组患者移植后出现HBV激活及移植后100 d内肝功能损害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患者(P<0.05).⑤2例(10.0%)HBsAg阳性患者在移植后清除体内HBV,其供者乙肝血清学标志均为HBsAb阳性.结论 供、受者HBV感染不是allo-HSCT的禁忌证;HBsAg阳性是移植后发生HBV激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规范性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HBcAb/HBeAb阳性患者移植后可能出现乙肝血清学转换,在免疫抑制剂减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乙肝血清学标志变化;alloHSCT可以通过过继免疫治疗清除患者体内HBV.  相似文献   

19.
自1963年Starzl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脏移植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乙肝相关的终末期肝病也逐渐成为肝脏移植手术的主要适应症。在肝移植手术治疗效果得到肯定的同时,术后乙肝复发的问题却一直影响着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效果欠佳,有关肝移植受者乙型肝炎复发后的抗病毒治疗经验及研究,国内外较少报道.目的: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方案,探讨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发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1/2008-10于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治疗的208例乙犁肝炎相关终末期盯病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后给予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复发,术后随访6~43个月,共有19例复发,其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13例,明确育YMDD变异8例.19例复发患者均在原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阿德福书酯治疗.结果与结论:19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乙型肝炎病毒DNA、谷丙转氨酶与前次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48周时谷丙转氦酶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率、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率分别为84%,77%,79%.说明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大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治疗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