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下肢静脉瘀血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新天  蒋米尔 《普外临床》1996,11(4):244-244,249
本文报道449例下肢静脉瘀血性溃疡的治疗体会。全组449例患者除3例外,溃疡均见于内踝部。通过血管造影可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疾病。因疾病的发展最终导致深静脉高压而致溃疡,故通过种种手术降低下肢深静脉高压是治疗溃疡的关键;而溃疡周围的交通静脉及浅静脉结扎是必不可少的手术辅助手术;巨大溃疡可游离植皮或游离皮瓣移植加速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下肢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外科治疗SottiuraiVS下肢慢性静脉高压所引起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复发性溃疡,是一种致残性病变。保守治疗或大隐静脉剥脱术和交通静脉结扎木,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加大隐静脉剥脱术和交通静...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6例双股静脉形的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经验,全组16例中,均有明显的静脉高压临床表现,深静脉顺行影和经皮胭静脉插管造影,确诊为深静脉倒流性病变,且股静脉呈双支畸形。作者先进将股静脉双支畸形通过造影进行分组、分级,并应用不同的深静脉重建手段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术后患者下肢症状消失,肿胀消退,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高压是慢性静脉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改变,而下肢肿胀是下肢静脉高压所致静脉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从发病机制看,能诱发下肢静脉高压而导致下肢肿胀的疾病主要分为“血液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类病变。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引发下肢静脉高压肿胀病因不同,其干预手段也有所不同:(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平卧时抬高患肢,规律活动踝关节和小腿。(2)加压治疗,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气压泵加压治疗。(3)药物治疗,如口服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马栗树籽提取物等静脉活性药物。(4)应用长效青霉素等抗炎药物进行长期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1139条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分析,了解各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占的比例。方法 1993年3月至2001年1月,共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1113例共1139条肢体。结果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23条下肢(63.47%),其中双股静脉畸形的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3.34%);深静脉血栓后遗症209条(18.35%);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99条(17.47%);先天性无瓣膜症4条(0.35%);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4条(0.35%)。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是下肢静脉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可靠方法,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下肢复发性静脉溃疡18例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晚期病变,其病因往往同时涉及下肢浅静脉、深静脉及交通静脉,单纯抽剥浅静脉往往不能奏效,容易导致溃疡再发。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对18例复发性静脉溃疡患者,进行了以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ubfa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vein surgery,SEPS)为主的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方法:通过对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分析,讨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保守治疗18例,15例痊愈,3例好转;行髂股静脉取栓术2例痊愈;表现为肺栓塞6例,4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是高血凝状态和血管收缩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内因,而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是促使血栓形成的外因。围手术期采用抗高血凝和血管收缩措施,进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较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性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患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 4 5例 57条肢体进行手术治疗。所有肢体均行浅静脉手术 ,2 9例 35条肢体在浅静脉手术的同时行股浅静脉壁环形缩窄术。结果 :有 38例 4 9条肢体随访至今 ( 84 .4 % )。 81 .6 % ( 4 1 / 4 9)的患肢静脉性跛行 ,酸胀 ,疼痛等症状消失 ,1 8.4 % ( 9/ 4 9)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 6条合并溃疡肢体 ,术后 3个月 ,5条肢体溃疡愈合 ,1条明显缩小。全组经彩超复查 ,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重度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患者的浅静脉、深静脉系统同时给予外科治疗 ,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综合性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38例(43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性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都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所有患肢均行浅静脉手术和溃疡周围曲张浅静脉缝扎术,其中8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17条患肢加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即SEPS,9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和SEP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小腿皮肤的湿疹或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随访,有6条患肢出现溃疡复发,加行SEPS治疗后溃疡愈合。术后1~2年随访,均无静脉性溃疡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时,应同时纠正每个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尤其是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对下肢深静脉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对下肢原发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9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的反流程度进行测量,以静脉反流指数(R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使38例存在轻度深静脉反流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中的34例得到了改善。而24例重度深静脉反流中仅有7例深静脉反流得到了改善。结论手术治疗浅静脉曲张可改善临床症状较轻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的反流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式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CVI的病因可分为原发、继发和先天性,且病变常累及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而导致静脉血液逆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自1968年Kistner首先采用股静脉瓣膜腔内修复术后,学者相继提出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来治疗CVI。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的数千例患者的深静脉造影资料、尸体解剖和手术所见,就目前临床常用的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及其选择的依据、指征,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从2003年6~11月,应用DIOMED 810nm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21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23岁(31~73岁),平均病程15.26年(5.5~40年),共27条肢体。患肢均有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13条;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11条;溃疡或溃疡已经愈合4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11条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3例16条肢体。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存在浅静脉返流。16例行下肢浅、深静脉顺行造影,发现深静脉Ⅱ度以上返流8例,共11条肢体。  相似文献   

13.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下肢静脉高压原因之一,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容易混淆,诊断需依赖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采用介入手段逐渐成为治疗的趋势。IVCS常见于左侧,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高压,如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甚至发生静脉性跛行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容易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混淆,也是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本文就IVCS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外科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mnic venous insuffciencv,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种静脉疾病均可导致静脉功能不全,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解剖范围可分为浅、深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下肢CVI的外科治疗主要用于原发性CVI和部分继发性CVI的病例。虽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对纠正深静脉反流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以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2例36条下肢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准确率为100%,本组I型5条,ⅡA型4条,ⅡB型12条,Ⅲ型15条。行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环缩术16条,股浅静脉瓣修复术3条,大隐静脉-Guo静脉原位转流术6条,Guo静脉外肌袢成形术4条;髂总静脉-股浅静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3条;大隐静脉-股浅静脉交叉转流术4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8条(77.8%),部分消失或改善8条(22.2%),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金指标,可根据瓣膜破坏及通畅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侧髂静脉闭塞的外科治疗。方法 1987年8月至1999年12月,采用Palma-Dale手术治疗髂静脉闭塞症23例。结果 17例获得长期随访,平均随访56个月。10例术后患肢肿胀、疼痛明显改善,静脉性跛行消失。5例溃疡复发,其中2例经植皮和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后溃疡愈合。结论 Palma-Dale手术宜慎重且合理地选择病例。Palma-Dale手术应在患肢闭塞段远侧深静脉主干瓣膜和肌肉泵功能尚未被破坏之前施行;在主干静脉瓣膜已被破坏时,宜考虑同时行瓣膜重建术。  相似文献   

17.
下肢浅静脉曲张,尤其是合并足靴区广泛性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的病人,多数在深静脉及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基础上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为准确结扎阻断交通静脉,1985年德国的Hauer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引入治疗下肢静脉疾病,开展了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ubfascialendoscopicper foratorsurgery,SEPS)。此后,随着腔镜技术不断改进,这种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我院采用SEPS治疗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3月收治5例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均存在深静脉及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余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实施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EBV)的PDVI(16例,17条肢体,观察组)和行浅静脉手术的PDVI( 20例,26条肢体,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手术后小腿酸胀沉重感消退和溃疡愈合情况;并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瓣膜反流程度。所有病例随访24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下肢酸胀沉重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静脉功能不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浅静脉曲张全部消失,13条(92.9%)肢体溃疡愈合。术后24个月,大多数患者下肢沉重酸胀感较术后1个月时减轻;但观察组2条肢体、对照组1条肢体沉重酸胀感加重。观察组肢体溃疡复发1例,浅静脉曲张复发1例;对照组浅静脉曲张复发2例。下肢术后酸胀沉重感、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改善及溃疡愈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EBV和单纯线静脉手术都是治疗PDVI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EBV适应证以及术前、术中对股浅静脉瓣膜形态进行详尽评估是EBV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个性化治疗静脉曲张的综合方法。方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285例(295条患肢),根据临床表现和双功超声、静脉造影,基于CEAP分期,分为A,B,C 3组,采取3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A组用单纯腔内激光闭塞术;B组用腔内激光加点式结扎;C组用股浅静脉包窄术加腔内激光加点式结扎。结果:全组曲张浅静脉均消失,皮肤颜色变浅,肿胀改善,溃疡愈合或缩小。结论:EVLT技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只要根据CEAP分期,通过标准化的诊断,选择好适应证,采用EVLT联合其他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条肢体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28条肢体术后患肢症状明显消失或改善,7例溃疡植皮后2周后创面愈合。9例术后3-6个月溃疡愈合,2条肢体溃疡1年后复发,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包窄材料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