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市开发区一起水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遵义市开发区一起伤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传播途径,控制其流行。方法:分析遵义市开发区疫情报告系统伤寒疫情数据;对部分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开发区某集团公司自备水(以下简称某公司)微生物指标检测;采集部分病人的急性期血标本和恢复期大便标本分离病原。结果:暴发初期,在该公司自备水取水点附近有一小范围的甲型副伤寒暴发,这些病人的排泄物未经无害化排放,污染该水体;病例集中发生在该公司水系范围内;该水未获得卫生许可,水体严重污染;水系内全人群发病,男女发病比为1:1.1;5月21日截断该自备水后经一个常见潜伏期(至6月18日)发病迅速下降;病原学检测为甲型副伤寒杆菌。结论:该暴发病性为甲型副伤寒水型暴发。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某市第二中学2004年8月下旬主要在住校学生中发生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9月在学生中再次出现聚集性发热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混合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现场调查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原因并进行处置。方法 对2010-2011年发生在云南省元江县的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环境卫生学检测调查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及污染源,对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及耐药检测,针对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采取控制措施。结果 全县10个乡镇均有甲型副伤寒病例发生,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共报告病例600例,各乡镇发病率不同且发病水平随着与城区受污染蔬菜地距离增加呈减弱趋势。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吃生蔬菜是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OR=65.3,P<0.001)。调查发现病例管理不规范,病例排泄物进入城区污水沟。医院和城区污水中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取政府主导的禁售及禁种污染田蔬菜并加强医院污水消毒等措施后,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城区、医院污水用于蔬菜田灌溉和生吃蔬菜区域性习惯共同作用促成污水-蔬菜-人群的传播循环,导致该起大型暴发流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干预措施对控制暴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起传入性乙型副伤寒暴发的调查报告湖南省慈利县卫生防疫站(427200)贾祖平,王获章,王章云,胡建忠1995年6月2日至8月7日,慈利县三官寺乡株木村发生一批持续发热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传入性病人污染井水所致的乙型副伤寒暴发...  相似文献   

5.
1999年广西副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9年在广西武鸣、桂林等地发生副伤寒暴发流行 ,为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治疗 ,提高伤寒、副伤寒的防治质量 ,对从疫区收集到的67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67株甲型副伤寒杆菌分别来自武鸣县(13株)、桂林市(12株)、灵川县(30株)、恭城县(7株)、荔浦县(2株)、兴安县(3株) ,经血清学和生化鉴定均符合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特征。1.2培养基水解酪蛋白 (M -H)琼脂购自上海医学化验所 ,营养琼脂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相似文献   

6.
温岭市2004年发生甲型副伤寒局部流行,共发生伤寒副伤寒1877例,其中甲型副伤寒1860例,发病率为161.64/10万。疫情自1月下旬开始上升至9月中旬基本控制,12月回复到常态水平,历时近一年;病例波及全市16个镇(街道),但主要集中在太平等4个镇(街道),占76.5%,呈局部爆发流行。现就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桂林市2002-2010年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菌株的耐药性,提出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 对桂林市2002-2010年间发生的49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收集到的246株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高发月份依次为6、11和10月,分别占总暴发疫情的22.45%、20.41%和16.33%.学校为疫情发生的重点单位,占总暴发疫情的79.59% (39/49).水源受污染是引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主要因素.甲型副伤寒暴发菌株对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敏感率达100%,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分别为73.81%和69.05%.结论 桂林市副伤寒疫情逐年下降,学校是疫情发生重点地区,水源污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5种抗菌素为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时治疗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原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Epi Info 3.3软件统计。结果这是一起经水传播的甲型副伤寒点源暴发疫情,共发病269例,罹患率24.48%。饮用生水和不良卫生习惯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以发热、头晕、头痛、咽干、咽痛、干咳为主,潜伏期7~27天,平均15天。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及潜伏期等有待研究,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是控制经水传播甲型副伤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副伤寒发病流行因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不同暴发点、高发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楚门镇山后浦村为典型的甲型副伤寒水型暴发村,使用疫点井水的OR=9.57(2.05—50.28);坎门海城社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原因是经水、经食物和经接触传播均存在,使用井水洗脸刷牙的OR=2.11(0.98~4.54);使用井水洗碗筷餐具史的OR=2.85(1.32—6.73);使用井水洗瓜果的OR=2.98(1.39~6.40);在外就餐OR值为2.74(1.44~6.75),病人接触史的OR=4.80(1.13~20.49)。城关南山村结果是在外就餐OR值为3.95(1.77~9.01),使用井水的OR值在2.23~2.42(1.04—5.09)之间,喝生水的OR值高达9.40(3.29~26.96),与病人密切接触OR值为4.09(1.63—10.15)。结论玉环县甲型副伤寒的流行是由饮水污染、饮食污染和密切接触等多种因素混合作用引起,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  相似文献   

10.
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发展中国家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甲型副伤寒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又有暴发流行,并呈持续蔓延与流行倾向,云南某地区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起小学校甲型肝炎暴发流行调查张正玲1袁文俊1张传富2(1天长市卫生防疫站2393002来安县卫生防疫站)1994年4月10日至5月5日,天长市桥湾乡浦东村小学发生了一起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1.1发病情况桥湾乡...  相似文献   

12.
宁远县民族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6月间我县民族中学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患病46例,患 病率为2.27%,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属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全州县7年来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研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甲型副伤寒在流行区域上没有明显差别,流行季节主要以秋季为主,职业分布上主要是农民和学生且两者所占比例高达84.59%,暴发流行有90%为水型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以不规则发热、头昏头痛、食欲不振为主;加强饮水管理、普及卫生知识,及时使用预防服药是控制和预防甲型副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毛南族山村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调查韦校省覃礼劝蒙日朗韦顺才1997-07-08收稿。1997-11-17修回。作者单位:广西环江县卫生防疫站(547100)1997年1~3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温平村发生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暴发流行,严重危害当地群众身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引起一起传染病暴发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疫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发热患者血标本547份,市政供水水样188份,学校自备水6份,食品33份,食品、供水从业人员及患者密切接触者粪便1 310份,按GB/T 4789.4-2008和W S/T 13-1996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47份血标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9株,阳性率16.27%(89/547);1 310份肛拭子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阳性率0.46%(6/1 310);188份市政供水水样和6份学校自备水样均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市政供水余氯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学校自备水均未检出余氯,但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3份食品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引起此次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自备水源受到污染引发病例和与患者接触传播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998年江苏省不同地区连续发生的3起甲型副伤寒爆发在分子水平所存在的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随机PCR(RAPD)分析方法,对3起爆发分离到的22株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了分子汉行病学研究。结果 22株菌呈4个基因型,3起爆发中有两起爆发菌株的优势基因型(Ⅰ型)一致,说明这两起爆发可能是由一个克隆系菌株引起的,但它们各有1株菌呈现不同的基因图谱,另一起爆发呈独特的基因型(Ⅳ型)。结论 随机PC  相似文献   

17.
一起溪水污染引起的副伤寒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溪水污染引起的副伤寒暴发杨林清,吴自林,荣作新1995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三江县良口乡晒江村发生持续发热和乏力的疾病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副伤寒甲、丙流行,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较多的新寨、梅寨两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虹镇2007年发生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虹镇集镇所在地一山之隔的杨桥村作为暴露对照,分析水源暴露对副伤寒发病的影响:并根据1:1配对设计共选取70对病例与对照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地水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之比为3.88(95%CI:1.59~9.47),且高虹镇副伤寒病例中74.07%可归因于水源暴露。“以自备井水作为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作为洗漱用水”、“用集中式供水冲洗水果”3项因素是本次高虹镇副伤寒发病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水源污染是本次甲型副伤寒疫情暴发的主要因素,加强改水改厕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针对重点流行地区集中力量开展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私立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实验室菌株分离、鉴定。结果本次发生副伤寒病例45例,其中学生44例,食堂工人1例;流行时间为21天(4月20日至5月10日);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为主;血培养和粪便培养检出11株甲型副伤寒杆菌,水质中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结论早期报告,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与治疗,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一起甲型副伤寒疫情的调查,摸索引起该次疫情的流行因素,从而为今后控制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提供经验。[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流行病学接触史(饮水、饮食和与病人接触)特征等初步得出引起流行的可能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再对病例进行流行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以1︰2匹配,计算OR值进行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某企业甲型副伤寒疫情主要是进食不洁食物及跟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引起。[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因食物污染,直接或者间接与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而引起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