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秀伦  左天  尹锦楠 《河南中医》2012,32(4):425-425
田玉美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宜标本兼顾,在运用疏肝理气、养心安神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认为邪实正虚乃病机关键,根据病因病机分证论治,通过一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验案,分析总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辨证用药特点及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强调自身免疫介导、以免疫性炎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由于本虚标实,瘀毒贯穿于发病的始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无论从中医还是从西医的角度看,瘀毒在发病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治疗上当以凉血化瘀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化裁配伍。  相似文献   

4.
从9个方面讨论了运用金匮的理法方药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感受毒邪、风湿侵袭、瘀血阻滞、正气亏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病因病机;清解毒邪、祛风胜湿、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扶正祛邪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5.
陈晓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4):720-721
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瘀毒互结。并认为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这个“本”,以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及其证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瘀毒互结.并认为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这个"本",以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报道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肺结核1例。根据中医辨证,患者病机为气阴两虚、热毒炽盛,本虚标实,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结核药治疗同时,强调扶正益气养阴、祛邪清热解毒并用,贯穿始终,有效控制病情,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异常活化,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产生多种抗体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病程迁延。冯兴华教授认为该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肝肾阴虚为本,热毒、血瘀、水饮为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新发皮肤红斑,提示病情复发及疾病活动,其主要病机为热毒、瘀热,治疗则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由于肾虚固涩无权则精微下泄,气化无力则水湿内停,治疗则以补肾固摄、分清降浊、健脾利水;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疾病的稳定期,诸症渐消,而表现为免疫指标的异常,应治病求本,肝肾阴虚为其根本,治疗则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为宜。通过整理以上三则典型验案,从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临证体会方面阐述冯教授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 ,笔者以SLE的现代研究进展为基础并结合临床体会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 ,概括为肝肾阴虚为本 ,热毒、瘀血为标。抓住这一基本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则有提纲挈领之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以及其病因病机。方法:分析、归纳2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合并间质性肺炎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表现来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因病机。结果:2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找出伴有间质性肺炎的病例共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知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现外,还有间断性发热、咳嗽、气短、胸闷等症。影像学诊段示X线胸片可见不规则条索状或网状阴影,CT示小叶间隔增厚33例,蜂窝状影16例,磨玻璃影10例,胸膜下弧线影14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12例,线状影1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其发病率为18.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多为肺肾亏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晨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0):1531-1532
观察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文献,分析SLE的病因病机,并结合SLE血瘀证临床表现,认为SLE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各种致病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贯穿于SLE的始终。所以,活血化瘀法治疗SL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自血穴位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血清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自血穴位注射在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指标、提升血清补体(尤其C3)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较好的调节免疫、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瘀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因素。因先天禀赋不足,复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进而化生火毒,酿生瘀热。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缠绵难愈、多脏同病、易致出血、耗气伤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为本,瘀热、风毒痹阻为标,而瘀热痹阻是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故治疗采用凉血化瘀、祛风解毒法,主方选《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并常与解毒法、蠲痹通络法、补肝益肾法、益气养阴法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养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盐酸氯西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活血养阴中药。7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养阴法配合盐酸氯西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比单纯盐酸氯西汀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方法:将118例阴虚质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3疗程,治疗前后分别用SF-36和中医证候量表同时评价2组生存质量。结果:2组治疗前在各个维度得分基本一致,2组治疗后得分均高于治疗前;SF-36量表评分治疗组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治疗后治疗组在饮食、大便、小便、体质、情绪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SLE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滋阴狼疮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滋阴狼疮胶囊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素对照组(P<0.01),并能显著改善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类型和中医证候。结论:中药滋阴狼疮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SL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协助糖皮质激素撤减。  相似文献   

18.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分期论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脏器损害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血热瘀毒为其病机特点。确立滋阴凉血、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临床根据活动期和缓解期 ,以及病人兼证的不同 ,治则方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以本科20余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实践为基础,总结分析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从肺论治来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狼疮复发及改善狼疮预后的辨治思路,以期对临床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