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辉远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14-2015
我院2001~2003年采用手术治疗5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现就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1~78岁。手术58例,治愈52例,死亡6例(其中60岁以上5例)。入院24院小时内手术45例,肠绞窄12例,死亡3例;入院24小时后手术13例,内科保守治疗缓解49例,其中多次(2次以上)反复发作42例。2讨论2.1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1)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有报道粘连性肠梗有10%~25%迟早会发生绞窄,病情急剧变化伴有肠坏死者其手术死亡率4.5%~30%。本组死亡6例全部为肠绞窄患者。(2)就诊时间及手术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0例、肠扭转5例、肠肿瘤2例、腹内疝2例、肠结核1例、肠内柿石堵塞1例、肠套叠1例、嵌顿性股疝1例、原因不明2例。手术治疗23例、未手术治疗2例。结果治愈21例、死亡4例。1例为肠系膜恶性淋巴瘤、1例为肠扭转、肠坏死、另2例为未手术病例、1例拒绝手术、1例因就诊过晚,病情危重,未手术就已衰竭死亡。结论临床所见的绞窄性肠梗阻中,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其次为肠扭转等。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为有效方法。本文对25例绞窄性肠梗阻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13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3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年内。103例采取保守治疗,肠梗阻症状全部缓解,时间为1w至1个月,平均16.3d;35例转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26例,8例术后再发肠梗阻,保守治疗2w~4w治愈,平均18.8d,术后并发肠瘘1例。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常发生在术后1w~2a左右,应首选保守治疗,待症状无缓解、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时再行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朱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85-18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120例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在发生肠绞窄前后分为肠绞窄组和肠绞窄趋势组,根据入院时间距离手术时间在48h前后分为48h前组和48h后组,观察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肠绞窄趋势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绞窄组,48h前组的肠绞窄发生率显著低于48h后组,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48h后组,P<0.05。结论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合适的手术时机为入院48h以内以及诊断为肠绞窄趋势时,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CT胃肠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胃肠造影检查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术前行螺旋CT、胃肠造影检查,结合临床,指导治疗。结果26例行保守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术前发现单纯性肠梗阻26例,闭袢性肠梗阻4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手术率40.9%,治愈率95.45%(42/44),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1例.死亡1例。结论CT、胃肠造影检查对于指导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粘连带型肠梗阻,是粘连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同时伴有肠系膜血管受压,属绞窄性肠梗阻。我院自1984年9月至1999年9月,经手术证实为粘连带型肠梗阻96例,现就其诊 治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2例,女34例。年龄48~74岁。有腹部手术史者89例,其中急性阑尾炎穿孔41例,外伤性肠穿孔、肝、脾、肾破裂17例,肠扭转、肠套迭15例,结、直肠癌7例,宫外孕、剖腹产4例,胃穿孔3例,胆囊穿孔2例。无腹部手术史者7例,其中阑尾周围脓肿5例,胎粪性腹膜炎2例。腹痛距入院时间最短4h,最长2d,一般在24h左右。1.2 主要临床表现:96例增多为突然起病,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切口周围有压痛21例,伴痛性肿块者9例。有腹膜刺激征者32例,其中腹穿为血性腹水25例。伴休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因素、人为因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愈,行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术19例。结论过于强调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是引起肠坏死的主要原因。当粘连性单纯性肠梗阻有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趋势时,应及时、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我院1969~1979年间,积累资料完整的成人急性肠梗阻528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因粘连、扭转、内疝等所致绞窄性肠梗阻339例。现就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分析。临床资料病程:本组病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较晚,平均3.4天。从入院到手术有时间记载者317例。其中误诊为单纯性肠梗阻,先行非手术治疗者12例,平均9天。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试行非手术治疗者224例,平均19.7小时。有腹膜炎或严重休克81例,平均18.6小时。临床表现:本组病例除具有急性肠梗阻一般表现之外,其特点如下:(1)腹绞痛。突然起病,呈持续性,有时放射至腰背部,病情发展迅速合并早期休克,占88%。(2)脉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仍缺乏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文对我院1981年1月至1991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44例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性别、年龄:本组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1岁。以青状年多见2.病因:粘连性肠梗阻21例(47.7%%);肠扭转7例(15.9);腹外疝6例(13.6%);肠套叠6例(13.6%);肠肿瘤3例(6.8%);阑尾炎1例(2.27)。3.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6小时,最长者达36天,平均4.4天。4.诊断:本组病例入院时诊断绞窄性肠梗阻者  相似文献   

10.
潘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75-2276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总结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治愈32例,好转3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2例术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马宗贤马浩然1(河南省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一科洛阳市471000)近年来我院外科治疗术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22例,现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6岁~72岁。入院非手术治疗至手术时间从3h~...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的原因与降低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36例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绞窄性肠梗阻引起死亡的原因,感染性休克20例,肠坏死继续进展6例,肠瘘、腹膜炎8例,短肠综合征2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是急性肠梗阻发展的严重阶段,因此,要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不仅要注意正确诊断,严格手术治疗原则,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1981年7月~1984年8月共收治78例绞窄性肠梗阻(嵌顿疝不在内)。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现就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有关术中的处理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1、年龄与性别:男59例,女19例,男:女为3:1。20岁以内者12例(15%),21~50岁34例(44%);51岁以上者32例(41%) 2、梗阻原因:肠粘连37例,肠扭转18例,肠  相似文献   

14.
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如治疗无效或有绞窄倾向时,才中转手术,但对于如何确定中转手术的时机,有较大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根据临床观察进行判断,有肠绞窄可能的征象对决定手术有重要的判断价值。二是以非手术治疗的时间决定,对无绞窄征象的多数学者主张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时限在48小时内较为安全,但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术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外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12~36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再经48~72小时的治疗,逐渐恢复排气捧便,住院5~7天出院.74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采取急诊手术治疗,48例经过12~24小时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者,中转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结论:针对病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成功的关键.极积有效的预防术后肠粘连,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8例的治疗过程,分析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治愈59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9.12%;5~10岁病例的死亡率13.04%(6/46);60岁以上者13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38.46%,与总死亡率和5~10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共46例,死亡4例,死亡率8.7%;术前未确诊的22例因其他原因行剖腹探查时确诊,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40.91%)。两组死亡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MOF、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ARDS和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儿童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总结性回顾,分析肠梗阻病程、病理发展及正确掌握肠梗阻手术时机。方法对78例患者就有关病因和手术治疗时机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是本临床分析病因的首位,肿瘤是目前导致肠梗阻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肠梗阻手术患者术中证实出现肠绞窄患者比例高,术后出现并发症不多,死亡患者均为出现肠坏死患者。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有助于梗阻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绞窄肠梗阻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经手术治疗后的绞窄肠梗阻患者中,治愈22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5.4%.结论: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要进行早期诊断,把握好适当的手术时机,以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治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11例。结果8例早期炎性粘连梗阻,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5d;1例小肠扭转,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回盲部肠套叠,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粘连性索带压榨,小肠绞窄坏死,行小肠切除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应警惕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梗阻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肠梗阻病例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本组48例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是粘连松结、肠切除吻合、肠造瘘等。结论当肠梗阻有绞窄或有绞窄可能,保守治疗无效及梗阻长期不缓解或反复发作者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力求解除梗阻,保护正常肠管,恢复肠道生理连续性,必要时行肠切除、造瘘、外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