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iu XQ  Zheng CL  Zhu JB 《药学学报》2011,46(1):115-120
本文以生物相容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 (ferrosoferric oxide nanoparticles, Fe3O4 NPs) 及聚烯丙基胺盐酸盐 (poly allyamine hydrochloride, PAH) 为囊材, 制备包含Fe3O4 NPs的聚电解质微囊。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 NPs, 并对其表观形态、红外光谱、粒径及zeta电位、成膜性能及磁学性质进行考察; 以Fe3O4 NPs和PAH作为囊材, 碳酸钙粒子为模板, 通过迭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聚电解质微囊。结果得到粒径为 (4.9 ± 1.2) μm、分布均匀、饱和磁化强度为8.94 emu·g−1、具有超顺磁性的聚电解质微囊。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酯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 (Rhodamin B isothiocyanate labeled bovine serum albumin, RBITC-BSA) 作为模型药物, 利用囊膜的pH敏感特性将其载入囊内。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包封率测定结果表明, 该聚电解质微囊可成功实现大分子药物的包载, 测得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达到 (86.08 ± 3.36) %和 (8.01 ± 0.30) mg·mL−1。  相似文献   

2.
唐亮亮  施卉  沈海俊  金一  吴琳华 《中国药师》2012,15(8):1067-1083
目的: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内含有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并对其结构及其对药物的自沉积作用和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钙模板,在其表面层层组装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去除碳酸钙模板后,得到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对微囊的结构、自沉积作用及释放性能进行表征.结果:TEM和SEM显示本实验成功得到了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随着多柔比星给药浓度的增高,载体的囊内药物浓度呈非线性增加,在给药浓度为1 mg·ml-1的条件下,微囊内的最高药物浓度达520.1 mg·ml-1;48 h内,微囊在不同pH(5.0,6.5,7.4)的PBS中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达到59.2%,54.3%,44.8%.结论:内含脂质体的聚电解质微囊具有良好的自沉积作用和释放能力,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迅速发展的纳米技术近年来的在纳米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它的应用在医药领域中。金纳米粒子纳米粒子不断的扩大基础知识更好地了解金纳米粒子的属性,金纳米粒子实验意味着纳米技术前沿不断的改变。目前似乎要提高金纳米粒子在治疗癌症的应用程序,包括诊断,监控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4.
刘肇彧  丁娅  吴迪  张灿 《药学进展》2011,35(4):153-161
金纳米粒子潜在的细胞毒性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金纳米粒子及设计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综述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尽可能地全面揭示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方法用JEM— 2 0 0 0EXII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粒子大小 ;为了证实磷脂在纳米氧化物表面吸附 ,又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 ;用X -ray分析确定晶体结构和其结晶性质。 结果在磷脂水溶液中 ,用缓慢 -氧化法成功的制备出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TEM测量粒径为 7nm。纳米氧化物的红外图谱表明 :纳米氧化物的表面已经被磷脂层所覆盖。XRD相分析表明 ,纳米氧化物微粒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纳米粒子(AuNP)对卵巢细胞CHO-K1的毒性作用及谷胱甘肽(GSH)的对抗作用。方法 AuNP 10~100μmol.L-1作用卵巢细胞CHO-K1 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AuNP10μmo.lL-1,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20μmo.lL-1及GSH 1 mmo.l L-1单独或联合作用细胞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Ⅴ-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uNP 10μmo.l L-1,BSO 20μmo.l L-1及GSH 1 mmo.l L-1单独或联合作用细胞48 h,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微丝,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AuNP 10~100μmo.lL-1对正常的CHO-K1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uNP 10μmol.L-1和BSO 20μmol.L-1联合作用,可明显抑制CHO-K1细胞存活,抑制率为(80±2)%(P<0.01),胞体皱缩、变圆,细胞骨架微丝破坏;凋亡率为(66±6)%(P<0.0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P<0.01);加入外源性的GSH可逆转AuNP对因细胞GSH水平受抑而产生的细胞毒性。结论 AuNP对CHO-K1细胞损伤可能与GSH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创伤小、疗效好的光热治疗方法,用于骨肉瘤的治疗。方法 分别利用差速离心法和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生姜囊泡和金纳米粒子。通过孵育法使生姜囊泡包被金纳米粒子,形成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利用CCK8法考察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生物毒性。通过CCK8法评估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对骨肉瘤治疗的疗效。结果 成功制备了生姜囊泡和金纳米粒子,通过生姜囊泡包载金纳米粒子成功构建了一种光热治疗方法。结论 生姜囊泡包载金纳米粒子的光热治疗方法,具有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有望用于骨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提高其靶向性能。方法用二硫键断裂法制备人血清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子,并用电镜进行观察。对粒子载药量、稳定性及粒子对肿瘤部位趋向性进行表征。结果二硫键断裂法成功组装了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子。电镜观察该纳米粒子外貌为80~100 nm左右的球形粒子,高效液相和蛋白质定量检测多烯紫杉醇载药量可达21.5%。结果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制剂可显著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提高对肿瘤靶向性。结论白蛋白?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具有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1种基于化学动力学疗法的聚古罗糖醛酸硫酸酯(PGS)-铜纳米胶束,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聚离子复合法,将PGS与铜离子及过氧化氢反应制备聚电解质纳米胶束PGS-Cu,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离子含量和羟基自由基,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制备的PGS-Cu纳米粒径为(109.54±14.29) nm,分布系数为0.23±0.02,Zeta电位为(-47.58±1.71) mV。酸性环境下,PGS-Cu纳米胶束铜离子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中性环境,并产生·OH。100μg·mL-1的PGS-Cu纳米胶束作用下,人源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和小鼠正常成纤维细胞(NIH/3T3)的存活率分别为14.87%、62.24%和90.77%,表明PGS-Cu纳米胶束对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且对MDA-MB-231细胞抑制效果最佳。此外,4T1细胞在pH 7.4和6.0时的存活率分别为62.24%和18.33%,说明该纳米胶束具有pH响应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1种基于化学动力学疗法、以多糖为载体的聚电解纳米胶束,该纳米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姜黄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粒子(Cur-PMMA NPs),观察其对肺癌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乳液聚合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PMMA NPs,采用动态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确定空白PMMA NPs及Cur-PMMA NPs的粒径和形态。采用生物粘附聚合物聚丙烯酸(PAA)对NPs的表面进行改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Cur-PMMA NPs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活性的抑制效果;通过尼罗红标记比较A549细胞的摄取作用。结果 PMMA NPs和Cur-PMMA NPs的粒径分别为(192.66±5.00)和(199.16±5.00)nm。Cur-PMMA NP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0%和93.0%,在磷酸盐缓冲液(PBS)、0.9%氯化钠溶液和血清中药物释放时间均可长达10 d,在PBS中第3天的释放量约55.0%,释放最快。孵育30 min观察到A549细胞对染料Cur-PMMA NPs的摄取。Cur-PMMA NPs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其作用与游离姜黄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ur-PMMA NPs具有良好的药物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明胶为囊材,采用滴入冻凝法将普鲁帕酮包成微囊。并对其包囊率、主药含量、稳定性、粒径分布及体外溶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冻凝法将浓缩蛋白水解液(含17种氨基酸)包成微囊,并对其包囊率、主药含量、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微囊包囊率为63.6%±1.6%,主药含量为22.4%±0.8%,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酮咯酸氨丁三醇微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昱斐  丁燕飞  刘琴  姚瑶 《中南药学》2006,4(2):108-111
目的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滴液法制备微囊,以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溶出度测定法考察微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80%微囊粒径在200-250μm,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粘连,包封率达90.56%,载药量达43.65%;微囊在人工胃液和蒸馏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在人工胃液和蒸馏水中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载阿霉素(DOX)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金纳米粒AuNPs-mPEG@DOX,以降低DOX的毒副作用。方法 制备AuNPs-mPEG@DOX,通过粒径、电位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进行表征。考察连接巯基的DOX(HS-DOX)投药浓度对AuNPs-mPEG@DOX吸附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建立未吸附HS-DOX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专属性、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采用CCK-8法检测AuNPs-mPEG@DOX对MCF-10A和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了AuNPs-mPEG@DOX,粒径为(46.12±0.49) nm,电位为(18.60±1.51) mV,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建立了可用于检测AuNPs-mPEG@DOX未吸附HS-DOX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最佳投药浓度11.18 μg/ml,HS-DOX条件下的吸附率为(9.21±2.88)%,载药量为(2.01±0.62)%。细胞毒性实验表明AuNPs-mPEG@DOX可明显降低DOX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副作用;DOX在≥4.75 μmol/L时,AuNPs-mPEG@DOX与游离DOX对乳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一致。结论 AuNPs-mPEG@DOX可有效降低DOX的毒副作用,为后续AuNPs连接药物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behavior and fate of intravenously (i.v.) injected nanoparticles (NPs) can be controlled by several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including size, shape and surface charg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surface charge on distribution of NPs, we used neutral‐charged 15‐nm‐sized polyethylene glycol‐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 (AuNPPEG) as a core NP and carboxyl or amine groups were conjugated to AuNPPEG to generate negative (AuNPCOOH) or positive AuNP (AuNPNH2), respectively. Each type of AuNP was i.v. injected into mice (1 mg kg–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u was measured in different organs at 30 min, 4, 24 h, 7, 14 days, 1, 3 and 6 months post‐injection. The organ distribution also showed the higher deposition rate depending on their functional groups: AuNPPEG for mesenteric lymph node, kidney, brain and testis; AuNPCOOH for liver; AuNPNH2 for spleen, lung and heart. The blood circulation time and the major excretion route we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ir functional groups. In conclusion, functional groups conjugated on the surface of AuNPs produce differences in blood kinetics, organ distribution and elimination pattern which can b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directing NPs to specific organs or improving the kinetic properti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法制备诺西肽微囊的最佳掩味工艺。方法以干粉得率、包封率、掩味效果、吸湿性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5℃,进料速度600mL.h-1,压缩空气压力0.5 mPa。结论该工艺合理,诺西肽微囊质量达到预期要求,产品稳定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红祖  余惠旻 《中南药学》2010,8(3):196-199
目的研究液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司盘-85-液体石蜡-丙酮为乳化体系,丙烯酸树脂RL100为囊材,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结果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的最佳处方为:包衣液浓度为15%,增塑剂浓度为15%,药物树脂与囊材比为4:1。结论该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药物树脂缓释微囊具有良好缓释效果,12h累计释放量〉90%。  相似文献   

18.
杨二爽  杨文倩  夏云  沈雁 《药学研究》2019,38(7):393-398
目的 制备一种载阿霉素(DOX)的中空金纳米粒(HGNPs)载体。方法 合成巯基化阿霉素(DOX-SH),通过质谱(MS ESI)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再将其以金硫键共价结合方式负载到中空金纳米粒表面。通过粒径、等离子共振吸收(S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近红外(NIR)激发的光热转化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对制备的中空金纳米粒载药体系进行评价。结果 质谱显示,合成的巯基化阿霉素的分子量为616,核磁共振氢谱所示的结构也与目标产物相符。阿霉素-中空金纳米粒复合载药体系(HGNPs-DOX)的粒径为70 nm左右;等离子共振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为80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光热转化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其为中空圆球形结构,壳厚4~6 nm;细胞毒性显示,在高浓度时,阿霉素-中空金纳米粒复合载药体系能显著减小阿霉素的毒性。结论 成功合成了阿霉素-中空金纳米粒复合载体,其具有良好的结构,良好的光热转化能力,较小的细胞毒性,未来可成为有研究前景的新一代化疗联合光热治疗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 emodin-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EMD-PLGA NPs)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电镜形态、稳定性,测定粒径、包封率、载药量.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按照正交设计制备EMD-PLGA NPs并优化处方,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检测纳米粒的大小、分布及zeta电位,沉降法观察稳定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黄素纳米粒的吸光度以计算包封率、载药量.结果 得到最佳优化处方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制得大黄素纳米粒呈圆球状或椭圆状;粒径约( 100±50 )nm;分散体系的颗粒由上而下呈逐渐变淡的弥散分布,无明显的沉积物;包封率为(24.5±1.9)%,载药量为(18.5±3.7)%.结论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大黄素-PLGA纳米粒,该方法材料简单,便于操作,优于以往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法;制备的大黄素纳米粒粒径小、分布均匀、载药率较高,药物吸光度及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制备组织靶向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