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初步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共收集合格文献57篇,214条记录;出现频率前9位的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肾虚寒凝、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证。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型,为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证型与HLA~B27及免疫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及协作医院中医科、骨科、内科和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的AS患者60例,其中肾虚湿热痹阻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各20例。比较三种证型患者在HLA—B27表达、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水平等的差异。结果肾虚湿热痹阻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35%,肾虚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ESR、CRP、PLT水平与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比较,均明显高于后二者的水平(P〈0.05),但三种证型间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HLA—B27、ESR、CRP、PLT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194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类(AS)常见证候的构成比,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方法:设计AS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表,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A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出现频率依次为瘀血痹阻(75.8%),肾阳亏虚(45.9%)和湿热痹阻(38.7%)。其中湿热痹阻与肾阳亏虚主要以主证形式存在,瘀血痹阻以兼证形式存在。临床证型的存在绝大多数为复合证型,占78.9%,其中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肾阳亏虚+瘀血痹阻为主要形式,分别占22.7%和30.4%。结论:AS的常见证候分别为湿热痹阻证、肾阳亏虚证、瘀血痹阻证,临床常见复合证候主要为肾虚血瘀证和湿热瘀血证,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候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或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5种证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脉图参数的变化,建立各证型判别模式,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上海道生公司生产的DS01-C型脉象仪分别对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脉象以平脉为主,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弦脉及其兼脉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脉象也相应发生变化,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以弦脉为主,肝肾阴虚与气阴两虚患者比较,两组以弦脉兼数脉多见外,肝肾阴虚还兼沉脉。阴阳两虚患者脉象以脉缓弦或弦兼数。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脉象改变以弦脉及相兼脉为主,各证型脉象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中医证型与职业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浙江省嘉兴市范围内,收集300份调查问卷,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职业致病因素与LDH中医证型相关性强的几种职业,归纳出这些职业病的病因及相应中医证型。[结果]LDH中医证型与不同职业风险具有明确的相关性。LDH的发病具有明显特点: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6~60岁年龄阶段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型在所有证型中发病率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LDH好发人群具有以下职业分布特点:(1)同一职业内部各证型比较:一线重体力劳动者以血瘀型为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间盘突出程度最为严重;司机及乘务员以湿热型为主,寒湿型为次,突出程度中等,该职业组别湿热型占比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装及箱包行业者多见血瘀型及肝肾亏虚型,中度突出为主,且两种证型间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及电脑操作者以肝肾亏虚型为主,突出一般较轻。(2)不同证型内部各职业类别间比较:血瘀型以一线重体力劳动者多见,寒湿型及湿热型以司机及乘务员职业为主,肝肾亏虚型以教师及电脑操作者为主,与同一证型内其他职业类别比较,以上各职业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的不同中医证型与不同职业风险类别分布特点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职业LDH的中医证型和分布占比中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骨脆性增加,从而使骨折更容易发生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根本病因,脾虚是重要病因,血瘀是促进因素,外邪是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及气滞血瘀证。这7种基本证型可为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我们从中西医两方面浅谈对该病的认识。西医认为AS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疾病,诊断可以从临床表现和骶髂关节X线表现两个方面着手;治疗早期以药物为主,晚期可考虑手术治疗。中医认为AS的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肾阳虚致一身之阳俱虚,加之外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发病;可分为四型辨证施治:阳虚寒湿型、阳虚血瘀型、阴虚湿热型、气血亏虚型,并可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治疗。总体而言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秦佳佳导师补肾为主治疗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秦师在临床上治疗POF的相关病例,整理与分析秦师对于POF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特点。[结果]秦师认为POF以肾虚为主,尤以肾阴虚为要,多兼有肝郁。证型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肾虚肝郁四型。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肾阴;肾阳虚型,治宜温肾扶阳;阴阳两虚型,治宜阴阳双补;肾虚肝郁型,治宜补肾填精,疏肝解郁。[结论]POF的治疗当以补肾为主,疏肝为辅,治法应常中有变,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虚阳痿患者血清雄激素指标中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睾酮分泌指数的变化对于肾阴虚阳痿、肾气虚阳痿、肾阳虚阳痿证的相关性和贡献度。方法:非随机选择125例肾虚阳痿患者的血清总睾酮、游离睾丸酮,并计算睾酮分泌指数进行分析,并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肾阳虚、肾阴虚组血清总睾酮低于肾气虚组(P〈0.05);肾阳虚组游离睾酮低于肾气虚组(P〈0.05);肾阳虚组睾酮分泌指数低于肾气虚组(P〈0.05)。结论:血清游离睾酮能较好的区分肾虚阳痿各证型,可以作为判别肾虚阳痿证型的客观指标之一,同时结合血清总睾酮和睾酮分泌指数能较好的区分肾虚阳痿各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寒滞心脉、痰阻心脉、心气亏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6型;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其狭窄程度积分.结果:痰阻心脉证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心血瘀阻证、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肾阳虚证(P<0.01);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冠状动脉积分高于心气亏虚证(P<0.01);三证相兼组冠状动脉积分比单证组、二证相兼组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证型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一,痰阻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是胸痹心痛危重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状态及并发症,确立中医辨证种类和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回顾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病例31O例,依据术后患者状态,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经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症候规范》,结合专家辨证进行研究。结果:总结出六大症候群,经专家辨证为:脾气虚、气虚下陷、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湿热夹瘀。据此分析四大并发症的证型分布规律:并发出血患者14例,以虚证为主,兼有血瘀;并发尿失禁患者37例,以气虚下陷和肾阳虚为主;并发尿路梗阻患者12例,湿、热、瘀为主;并发附睾炎患者14例,证型分布均为肾虚湿热型。结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可分为六类证型:脾气虚、气虚下陷、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湿热夹瘀。并发出血、尿失禁者以虚证为主,并发尿路梗阻、附睾炎患者多兼湿、热、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素特点、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62例MMA脑损伤患儿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探讨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MMA脑损伤患儿病位证素以心、脾、肾、肝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精亏、阴虚、阳虚、痰、湿、血瘀;中医证候表现为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滞证和脾虚肝亢证5类;证型分布比例分别为心脾两虚证30.3%(49/162)、脾肾阳虚证29.6%(48/162)、肝肾亏虚证17.3%(28/162)、痰瘀阻滞证14.8%(24/162)、脾虚肝亢证8.0%(13/162)。其中,不同年龄段患儿证型分布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证候学依据和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总结汤水福教授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经验。汤教授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不足,热毒邪气乘虚而入,损耗肾阴,瘀阻血脉所致;病机以肾阴亏虚为本,热毒血瘀为标,后期可出现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肾阴虚、热毒血瘀是其病机关键。临证治疗狼疮性肾炎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阶段论治:急性活动期以热毒血瘀为主,急则治标,以清热解毒、活血利水为法,可减轻大剂量激素治疗引起的副反应;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缓则扶正固本,以养阴清热、益气养阴、益气温阳为法,活血化瘀利水贯穿始终,可减少因激素撤减引起的病情反跳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9,(9):1953-1957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素特点、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62例MMA脑损伤患儿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探讨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MMA脑损伤患儿病位证素以心、脾、肾、肝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精亏、阴虚、阳虚、痰、湿、血瘀;中医证候表现为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滞证和脾虚肝亢证5类;证型分布比例分别为心脾两虚证30.3%(49/162)、脾肾阳虚证29.6%(48/162)、肝肾亏虚证17.3%(28/162)、痰瘀阻滞证14.8%(24/162)、脾虚肝亢证8.0%(13/162)。其中,不同年龄段患儿证型分布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证候学依据和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接收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n=54)、肝肾亏虚组(n=35)、寒湿阻痹组(n=27)和湿热阻痹组(n=24),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检查结果 的差异。结果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的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突出程度、突出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突出部位以后段居多,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的患者突出部位以中段居多;气滞血瘀证患者腰椎突出程度多为>0.5,而肝肾亏虚患者多数<0.3,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患者腰椎突出程度多集中于0.3~0.5;仅有湿热阻痹证患者以多阶段腰椎突出为主。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的患者椎间盘小关节退变程度、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和Schmorl结节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肾亏虚患者MRI检查合并重度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妇女绝经期前后,经期紊乱,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失眠、惊悸,烦燥易怒;或浮肿便溏,肢体酸楚,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证候交替出现,究其原因,多为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故肾虚是致病之本,临床多归属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两型,从肾论治,以滋养肝肾、温肾扶脾为原则,辨证施治,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246例患者,收集相关中医四诊资料,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份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纳入研究的骨质疏松症的四诊条目共47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腰脊痛、苔白、头晕、舌淡胖等。聚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4型分散性最好,证型分布清晰,所有分型中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为最多,分别占34.7%和30.1%。【结论】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四型较符合临床实际,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以肾虚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方法:分别按照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类对341例急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341例患者眩晕的证候特点。结果:梅尼埃病的眩晕症主要以肝肾阴虚型为主,占51.11%;高血压病出现的眩晕主要以风阳上扰(58%);脑动脉粥样化中眩晕主要以气血亏虚(43%)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眩晕主要以肝肾阴虚型(40.63%)为主;341例急性眩晕患者中风阳上扰型眩晕占22.58%(77/341),气血亏虚型眩晕占31.09%(106/341),肝肾阴虚型眩晕占28.15%(96/341),痰浊上蒙型眩晕;18.18%(62/341);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眩晕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眩晕患者的病因不同,其证候分布也不相同,临床治疗眩晕时应正确把握主要病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28例RA住院病例,对其证候总体分布,不同病程、年龄段的中医证候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RA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情况为:风寒湿痹证(52.6%),风湿热痹证(16.0%),寒热错杂证(14.9%),肝肾亏虚证(9.1%),气血亏虚证(4.7%),痰瘀痹阻证(2.2%),肾虚寒凝证(0.4%),气阴两虚证(0.1%);(2)RA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均以风寒湿痹为主要证候,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虚证呈升高趋势;(3)RA患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分布为:活动期患者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居多,病程日久易出现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肾虚寒凝证、气阴两虚证。结论风寒湿痹证为云南地区RA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在云南地区针对该证候开展中医药防治RA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