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品管圈活动在ICU多重耐药菌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 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 MDRO 感染的护理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出问题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比较开展 QCC前后 ICU 护士护理 MDRO 感染病人中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以及 MDRO 感染率。[结果]QCC活动后,ICU护士护理 MDRO 感染病人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 QCC前,MDRO 感染率明显低于 QCC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 活动在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护理管理中应用,既提高了护士护理 MDRO 感染病人中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又能有效控制 MDRO 感染。  相似文献   

2.
彭晓宇  崔丽娟  张思思  李阳  李莹  姚磊  姚源 《护理研究》2012,26(14):1310-1311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病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内分泌科2010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导致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内分泌科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24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0.57%。以泌尿道感染为主,共发生18例感染,占75.00%,其次为血液感染、呼吸道感染、分泌物感染。影响内分泌科病人高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住院时间。[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占首位[1]。由于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以及侵袭性操作多等原因,病死率更高[2]。MDRO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3]。对ICU的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及时发现分析下呼吸道MDRO感染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下呼吸道MDRO的感染率。现对本院ICU 2011年、2012年MDRO感染患者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MDRO感染的护理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出问题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比较开展QCC前后ICU护士护理MDRO感染病人中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以及MDRO感染率。[结果]QCC活动后,ICU护士护理MDRO感染病人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QCC前,MDRO感染率明显低于QCC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护理管理中应用,既提高了护士护理MDRO感染病人中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又能有效控制MDRO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感防控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院感防控措施干预,对比分析实施前后1年ICU患者MDRO感染控制情况及医患满意度。结果实施前MDRO感染率为7.81%,实施后MDRO感染率为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ICU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及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CU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感防控措施干预能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意识,进而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诊的314例细菌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32例MDRO感染患者中共检出MDRO菌株189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属肺炎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25株,占13.23%,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球菌分别占23.28%、18.52%、14.29%和13.23%。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抗菌药物治疗、侵袭性治疗为MDRO感染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出情况及分布特点,为预防MDRO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出的MDRO。分析MDRO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阳性标本分布、检出MDRO的时间分布特点分析。结果 2年ICU共入住1 839例患者,216例患者共检出MDRO 315株,检出率为11.7%。常见的MDRO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大肠埃希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首次标本培养耐药共117株;首次培养阴性,数天后培养出耐药菌共110株;首次培养为其他菌种,数天后培养出不同菌种的耐药菌共计66株;开始培养出该菌种不耐药,隔一段时间后该细菌耐药共计22株。住院时间和年龄是患者感染或定植MDRO的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MDRO的感染或定植,尽可能及时将患者转出ICU,减少患者入住ICU的时间,严格执行手卫生、病房环境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MDRO感染控制中开展CQI,内容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严格实施各种隔离措施。比较CQI前后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和MDRO感染率。结果 CQI后,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优于CQI前;MDRO感染率低于CQI前,CQI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QI在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能使MDRO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 对2007-01~2008-12间 1894 例ICU患者2122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46例,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感染率74.6%;细菌培养分离出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28.8%、肺炎克雷伯菌23.2%、金黄色葡萄球菌14.8%、大肠埃希菌13.8%及鲍氏不动杆菌9.8%;主要原因是有创操作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为致病菌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对2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分析发现,这5种主要致病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率极高,仅对头孢呱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极高.结论 控制ICU下呼吸道感染,针对危险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群,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感染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出情况及分布特点,为预防MDRO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出的MDRO。分析MDRO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阳性标本分布、检出MDRO的时间分布特点分析。 结果2年ICU共入住1 839例患者,216例患者共检出MDRO 315株,检出率为11.7%。常见的MDRO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大肠埃希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首次标本培养耐药共117株;首次培养阴性,数天后培养出耐药菌共110株;首次培养为其他菌种,数天后培养出不同菌种的耐药菌共计66株;开始培养出该菌种不耐药,隔一段时间后该细菌耐药共计22株。住院时间和年龄是患者感染或定植MDRO的危险因素。〖HTH〗结论〖HTSS〗为减少MDRO的感染或定植,尽可能及时将患者转出ICU,减少患者入住ICU的时间,严格执行手卫生、病房环境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4例神经内科ICU出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124例神经内科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为16.93%。老年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症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最高;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等。感染原因与创伤性操作增加、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另外医护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也是发生感染的因素之一。结论神经内科ICU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关注,对重症病人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护理干预,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和创伤性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经病理检测确诊,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3例。收集患者手术方式、性别、年龄、留置胃管、颈部清扫、饮酒史、使用呼吸机、吸烟史、应用抗菌药物等临床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1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比66.67%;革兰阳性菌6株,占比28.57%;真菌1株,占比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留置胃管、术后营养支持较差及全喉切除术是喉癌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喉癌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为提早预防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探讨肝移植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总结和分析肝移植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3-2012年3月1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感染原因及耐药特性,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现象。其中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头孢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到100%。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死亡率高,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为主)、术中失血量大(≥3000ml)、呼吸机支持时间长(≥72h)、ICU滞留时间长、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是造成感染死亡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强,肝移植病员术前及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在ICU的术后过渡期等原因会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感染,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在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必须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做好隔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避免引发交叉感染,保护其他易感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调查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6月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在6个月时间内,共监测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患者175例,发生医院感染41例,46例次,感染发病率为23.43%,感染例次率为26.2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为4.34分,调整病人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53‰。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气管切开关系最密切,相关感染率为51.06%;其次是动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率为41.67%。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气管切开是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ICU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50例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学药敏试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细菌培养出主要非发酵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9株,鲍曼氏不动杆菌36株,脑膜脓毒金黄杆菌57株,嗜麦芽假单胞菌31株,洋葱假单孢菌55株,产吲哚黄杆菌20株。耐药率较高。150例中60岁以上者93例(62%),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疾病。84%病例为混合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机体的免疫抑制和侵袭性治疗。结论: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者,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莉  吴乃君 《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821-2824
急性病理生理改变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高评分、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气管导管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留置鼻胃管时间延长、胃液微生物定植等因素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护理时应重视改善病人全身状况,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及口咽部护理,加强医护沟通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脑出血术后人工气道干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因脑出血术后行人工气道干预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过大(OR=4.402)、合并慢性肺部疾病(OR=6.290)和GCS评分过低(OR=4.015)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应用(OR=0.187)和卫生饮食宣教(OR=0.456)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人工气道干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医护人员需合理分析患者病情,及时实施有效方法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长期气管切开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控制气管切开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11例长期气管切开老年患者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平均住院时间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痰培养以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结论 气管切开是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定时细菌监测,根据临床观察及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与用药,同时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技术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营养。病情稳定要及时脱机,进行呼吸道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湖北省不同级别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资料调查,收集全省部分医院监测网点报告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11年度全省29个监测网点共监测综合ICU住院患者18 70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8%,病人日感染率为13.59‰。所监测的29所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者为37.78%,最低者为1.07%。感染因素调查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为28.24‰,导尿管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为1.57‰,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率为1.2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引起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湖北省监测网点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3种导管相关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等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period from 1999 to 2002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 vitro susceptibilities of 52,637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s to 10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evaluated. The isolates were from 29 laboratories, 11 of which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illance Network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adult patients (> or =18 years of ag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non-ICU inpatients, nursing home 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data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factors, such as year of isolation, patient age group, isolate specimen source, and patient type (hospitalized patients [ICU, non-ICU, or nursing home] or outpatients). Rates of resistance for the 4-year period were highest for isolates from patients in ICU and 18- to 39-year-old patients and for isolates from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Resistance decreased with age. Resistance was lowest in isolates from outpatients, in isolates from > or =70-year-old patients, and from specimens from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resistance to three or more antimicrobial agents) accounted for 24.9% of all isolates. The MDR rate was highest in isolates from patients in nursing homes (29.9%) and ICU (2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