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儿童,病死率高。为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病,本文对河北省2005年至2007年乙脑监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虽然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和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临床诊断的乙脑病例并不都是乙脑病毒所引起。为对每个病例做出确切诊断,常需血清学方法。我们对1981年河北省保定市7~9月间收治的乙脑临床病例进行了血清学诊断,并对抗体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河北省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主要用补体结合(简称CF)试验、血凝抑制(简称HI)试验或中和试验,不能满足临床对早期诊断的要求。近年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结合常规HI及CF试验,可使乙脑的血清学诊断率大幅度提高。1977年我们对所收集到的临床乙脑病人血清用HI试验、CF试验及本法作血清学诊断,对IgM抗体四种测定方法做了比较,并探讨其对乙脑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一、材料及方法 (一) 血清的收集与保存:1977年乙脑流行季节,于秦皇岛、唐山、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及抚宁等地,对临床诊断为乙脑的病人(诊断及分型标准按“河北省防治乙型脑炎试行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影响乙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对乙脑流行特征影响,探讨乙脑防制策略.方法 对应急接种资料及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发放乙脑疫苗211280人份,接种适龄儿童195230人,接种率达99.71%.无严重接种反应发生.由于应急接种,2003年乙脑发病流行期比1990~2002年乙脑流行期缩短.讨论 乙脑应急接种控制乙脑流行效果显著,在乙脑流行期接种乙脑疫苗安全,可行.建议将乙脑纳入计划免疫,必要时可扩大接种对象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化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市乙脑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者以<10岁的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100%,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主要分布在5、6、7月,发病季节前移.结论 我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有病例,且2001年又出现过一次小高峰.说明了我市乙脑预防工作还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加强小年龄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发病率为2~10/10万之间.病死率为10%[1],其中极重型乙脑患儿病死率为20%~50%[2].我院ICU2006~2007年共收治由感染科转入的极重型乙脑患儿1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13例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早期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极重型乙脑患儿的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自1972年开始全面使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预防接种,对儿童6个月开始进行基础免疫,以后每年加强。1980年将乙脑列入计划免疫,免疫程序为1、2、6、10周岁。1981年乙脑发病率比1974年以来任何一年都高,为此我们抽样调查和重点分析了免疫程序对1981年乙脑发病的影响。方法与结果对吴县、无锡县的21个公社(每个公社发生乙脑5例以上)进行整群调查,并对乙脑病人作个案调查,还根据公社、大队的儿童计划免疫帐册核对1979~1981年三年的乙脑疫苗免疫情况。1981年7月11日至~8月4日共发生乙脑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小儿夏季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现将我院1999年及2000年7~9月份收治的63例小儿乙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刘水青 《贵州医药》2000,24(11):692-693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传染病的急症之一.我院从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乙脑420例,其中重型或极重型113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45例,且所有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均为重型或极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可有后遗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逐步深入,济南市乙脑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现将济南市1991~2002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影响乙脑发病的因素,为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我市的乙脑发病率提供依据。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1991~2002年济南市各县(市)区各级医院/防疫站(疾控中心)上报的乙脑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为市统计局提供的各年度全市人口数。1.2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以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亚西  任达飞  蒋风 《贵州医药》2012,36(5):470-471
为加速控制乙脑,减少乙脑易感儿童,阻断乙脑病毒传播,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2004年对全市所有8月龄至6岁儿童进行了JE-1普种,对全区7~10岁儿童进行了JE-1查漏补种.现将该次补充免疫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接种对象 全市所有8月龄至6岁儿童不管有无JE-1接种史在2004-2005年4-5月份每年进行一轮次JE-1普种,同时对7~10岁儿童进行JE-1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岁以下的婴儿乙脑45例为观察组,1岁以上的乙脑患者8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血常规、脑脊液、血清乙脑抗体IgM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例血常规、脑脊液变化及特异性乙脑抗体Ig M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检查及特异性乙脑抗体Ig M检测结果可作为婴儿乙脑诊断依据,但血常规的改变不能作为婴儿乙脑的诊断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血清学诊断,过去常用补体结合试验。近年来,又有用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作为乙脑血清学的特异性诊断。我院于1982~1983年,曾采用本法对169例乙脑住院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总结于下。材料、方法与判断标准一.材料 (一)观察组血清标本:采集于169例乙脑患者,具有本病临床症状,脑脊液改变,经临床确诊,并发病于1982、1983年夏秋季。另采集肝炎54例、伤寒11例、菌痢1例、发热待查2例及健康者2例,共计70例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 (二)检测主要试剂:乙脑病毒高株血凝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蚊媒急性中枢神经性传染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掌握乙脑的流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制定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我县1990~1999年10年间确诊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圣俊  雷显希 《贵州医药》2006,30(11):1046-104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病后5%~20%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病死率高达6%~7%[2].仁怀市2000~2003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是27.78/10万、24.12/10万、26.24/10万和11.47/10万,2004年5月,我市组织接种了5万余人的乙脑疫苗,当年乙脑发病呈大幅下降,报告发病率仅为5.42/10万.  相似文献   

18.
脑活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 ,多由蚊子传播 ,以其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出现早及症状重为特点。 1 998年 6月至 1 999年 9月 ,我院用脑活素(cerebrolysin)治疗乙脑 3 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及分组 乙脑患者共入选 70例 ,均为我院的住院患者 ,根据李梦东主编的《实用传染病学》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轻型乙脑患者不入选。7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3 6例 (男 2 2例 ,女 1 4例 ) ,年龄 2~ 5 8y,平均 9.8y,其中中型2 …  相似文献   

19.
为了方便工作,我们于1983年用乙脑病毒中山株自制乙脑血凝素。在试制过程中,用不同pH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液(B.B.S)所提取的血凝素作了效价高低的比较和血凝素存放于不同温度下效价消降情况的观察,并将自制血凝素与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云研所)产品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我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血清标本作了血凝抑制(HI)试验与巯基试剂(2-ME)敏感抗体试验的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预防工作的开展,掌握人群的免疫水平和扩散宿主猪的感染情况,为乙脑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兹将乙脑流行前后人群和猪的H1抗体水平的调查作简要介绍。调查方法1989年3月下旬和10月中旬,即我市乙脑流行前、后期,对江浦县兰花乡部分村民,用聚氯乙烯塑料管采手指末梢微量血,并对1988年11月以后出生的仔猪,于3月31日、5月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