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孝巨 《光明中医》2011,26(4):705-706
目的探讨以中医经典方剂为依据,化载治疗顽固性真眩晕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金匮要略》阐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以泽泻汤加味化裁"泽泻清晕汤"。结果自拟"泽泻清晕汤",治疗顽固性真眩晕症效果颇佳。结论真眩晕病因复杂,虚实相兼,急而重则为实,因风、火、痰饮上扰清窍,与肝、脾密切。经典阐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无痰则不作眩"又论"无虚不能作眩"。故论肝则风、火;论痰则标也;论虚则本也。急则治其标,治痰为先。故受医圣张仲景治眩冒启迪,自拟"泽泻清晕汤"治愈66例顽固性真眩晕症。  相似文献   

2.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内耳眩晕病的名称,但散见于古典医籍有关眩晕证的记载中,笔者以苓桂术甘合泽泻汤用于临床,治疗内耳眩晕症尤能收到预期疗效。苓桂术甘合泽泻汤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本文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临床运用极广,对于慢性胃肠道疾患、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心包积液等属中医脾虚停饮者,均有相当疗效。现将笔者对苓桂术甘合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指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的功效是利水祛饮,健脾制水。本文总结了笔者在临床用泽泻汤对眩晕(痰浊中阻)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以胡希恕先生"以方类证"理论为基础,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泽泻汤4首经方辨治水饮眩晕为例结合临证医案,分析总结胡希恕先生运用此4首经方的辨证要点与治案思路.经分析认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泽泻汤皆可治疗由于水饮所致的眩晕,临证需根据不同病机及方证选择相应经方:五苓散治太阳表虚,水饮内停;泽泻汤治心下停饮,...  相似文献   

5.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该方由泽泻和白术2味中药配伍而成,具有利水除饮、健脾制水的功效。相较于西药治疗有关病证,泽泻汤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长期稳定给药。笔者通过整理泽泻汤的近些年研究情况,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泽泻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泽泻醇A和B,23-乙酰泽泻醇B和C,白术内酯(白术内酯Ⅰ,Ⅱ,Ⅲ)和多糖等,具有利尿、降血脂、降血压、抗炎等药理作用,可加味配伍用于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眩晕病、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明显。通过对近些年泽泻汤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可进一步明确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为泽泻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6.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兼或饮停心下所引起多种痰饮病证。然泽泻汤原是由《黄帝内经》泽泻饮化简而来,故迟华基教授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泽泻饮的主治病机,发现泽泻、白术两药配伍能够有效治疗由湿热之邪困滞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引发的多种气血郁滞疾病。在治疗胸闷、胃脘痛、关节疼痛时常在主方基础上配伍泽泻汤,以助健脾利湿、畅达中焦,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泄,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泽泻加味汤治疗美尼尔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蓉 《四川中医》2004,22(7):87-87
美尼尔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临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泽泻加味汤治疗本病,总有效率100%。表明活血化瘀、利水除饮、镇静降逆治疗美尼尔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吾师郑小伟教授临床30余年,学验俱丰,善于运用仲景经方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现就郑师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临证经验介绍于下。1小青龙汤方证机理小青龙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第41条有云"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相似文献   

9.
〈金匮〉泽泻汤由泽泻、白术两味药配伍而成,具有消饮利水、健脾制水之功效,系治疗饮邪上犯所致眩晕之效方.由于本方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目前尚不能确定其真正的有效化学成分,本文主要对泽泻与白术两味药各自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泽泻汤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景藩老师医疗经验非常丰富。余随师临证所得,择其一二述于下。一、眩晕:《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徐师认为凡眩晕者,不管是脑动脉硬化还是美尼尔病等等,均可用泽泻汤加味治疗,效果确实。关键是要掌握泽泻与白术的比例及其用量。泽泻与白术之比应遵《金匮要略》5:2之比,方能  相似文献   

11.
自拟泽泻分消饮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8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伯鹏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28-2828
目的探讨泽泻分消饮灌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寻求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较好措施。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保肝利尿抗感染及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泽泻分消饮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总有效率86%;对照组显效率30.56%,总有效率58.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泽泻分消饮给药途径便捷,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泽泻术麋衔方是《内经》十二方之一,适用于治疗周身发热,四肢倦怠,汗出如浴的酒风病。《素问·病能论》云:“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后世家对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亦有所记载。试如苏颂曰:“素问治酒风身热汗出,用泽泻术,深师方治支饮亦用泽泻术,但煮法小别耳,。张仲景治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丹麦肾气饮”治疗膨胀病多例,常获佳效。本方由丹参饮、参麦散、金匮肾气丸加味而成。药物组成:春砂仁、檀香、麦冬、五味子、生地、丹参、党参、云苓、泽泻、淮山药、桂枝、  相似文献   

14.
复方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47例河南471800新安县人民医院李海平,介曙光主题词眩晕/中医药疗法,%复方泽泻汤/治疗应用笔者自1991年8月~1994年12月,运用复方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病4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47例中,门诊18例,住院...  相似文献   

15.
泽泻饮治疗眩晕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东 《陕西中医》2005,26(2):175-176
“泽泻饮”是我国最早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三方之一。《素问·病解论》说“有病身热解堕 ,汗出如浴 ,恶风少气 ,此为何症 ?歧伯曰 :病名曰酒风。帝曰 :治之奈何 ?歧伯曰 :以泽泻、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 ,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酒风”,即《素问·风论》所说的漏风病。主要症状是全身发热 ,身体倦怠无力 ,大汗如浴 ,恶风 ,少气……”。“泽泻淡渗 ,能利水道 ,清湿热。白术苦温 ,能燥湿止汗。麋衔又名薇衔、鹿衔 ,为治风湿病药。本方对湿热内蕴 ,汗出恶风 ,筋缓身重体倦 ,有一定的疗效……”。“泽泻饮”原文治疗酒风 ,笔者应用于…  相似文献   

16.
泽泻的利水功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又多有阐发 ,笔者温习文献并结合临床 ,对其利水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现作如下辨析。1 泻有余之水湿《本草别录》言泽泻“逐膀胱、三焦停水”,《药品化义》也云 :泽泻“以此清润肺气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 ,令邪水去。”其中停水、邪水为有余之水湿。其实早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就用其治支饮、蓄水等证。泽泻有健脾行水之功 ,故常与白术为伍以治水湿之病。此外 ,泽泻有化痰饮之功 ,以治痰饮眩晕之证 ,如仲景治痰饮之泽泻汤、茯苓泽泻汤 ,其实也是取泽泻利水以引痰…  相似文献   

17.
泽泻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支饮冒眩的经典名方,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通过梳理经典名方泽泻汤历代文献,系统考证其处方来源、组方特点、功能主治等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泽泻汤原方功效主治历代变化不大,多用于心下支饮、苦眩冒等证。历代医籍中记载了大量泽泻汤同名方和加减方,其加减方主治病机多围绕水湿内停等,涉及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痰饮、妇科、呕吐、霍乱等。现代泽泻汤在古代应用基础上有所拓展,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眩晕、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疾病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郑齐  王加锋 《河北中医》2006,28(5):363-363
茯苓泽泻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八》:“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一般认为本条是因胃中停饮,气机失和,上逆而吐。渴欲饮水是因为水饮困阻脾阳,脾不能输津上承,同时呕吐伤津也加重了口渴,患者因渴复饮,饮邪更盛,遂成更吐更饮,呕吐反复不止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张仲景论述的"眩晕"证进行方药疏理,通过分析条文及制方特点,按"饮在胸中,饮在心下,饮在脐下"的病位探讨其痰饮眩晕的病机、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20.
悬饮病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悬饮属于中医学中广义痰饮的范畴,笔者认为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在治疗悬饮病以及现代医学之胸腔积液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