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12只,分为2组,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实验,分别灌胃给予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含美斯地浓 1.5 mg/kg)和美斯地浓原料药(含美斯地浓1.5 mg/kg),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对有关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 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 2 h,峰浓度(Cmax) 22.79 μg/mL,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7128.21 μg·min/mL,而美斯地浓原料药为:Tmax 2 h, Cmax 6.00 μg/mL, AUC0-∞ 1772.36 μg·min/mL,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原料药的410.98%。 结论 美斯地浓磷脂化后能明显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姜黄素脂质体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姜黄素溶液进行比较,评价姜黄素脂质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药,摘眼球取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代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当姜黄素的给药量1次接近300 mg/kg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姜黄素脂质体口服液比姜黄素混悬液入血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并且消除减慢,血液中浓度高,在组织中分布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性质,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 方法 50 mg/mL(以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计)剂量SD大鼠口服灌胃给药制剂及游离药物后,不同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的AUC 0-∞ (μg/L*h)为(1424.87±258.62),较原料药去甲氧基姜黄素(370.58±2.76 ),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716.17±123.18),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1009.35±138.64),均有有所提高,分别为其3.84、1.98、1.41倍。结论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较单一的磷脂复合物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环维黄杨星D磷脂复合物药代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FLD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CB)的含量,考察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CB磷脂复合物(CBPC)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溶剂挥发法制备CBPC.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CB、主药浓度作为考察指标,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口服灌胃给予CBPC和CB(60mg/kg,以CB计)后,分别在15 min、30min、1、2、3、4、5、6、8、12、24 h等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CB的浓度.采用C1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31nm,发射波长385 nm,柱温25℃.结果 CBPC和C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t为(1 703.81±549.38)μg·h·L-1和(619.93±75.67) μg·h·L-1;Tmax为(6.00±0)h和(4.33±0)h;Cmax为(82.32士9.55)μg·L-1和(69.27±8.66) μg· L-1.CBP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4.84%.结论 磷脂复合物提高了CB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考察大鼠体内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药动学特点。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处理并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 在非室模型分析中,经计算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0~72 h曲线下面积〔AUC (0-72 h)〕为游离姜黄素的1.6倍,其峰浓度C max为游离姜黄素的1.5倍,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2.2%,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AUC (0-72 h)的90%可置信区间为102.2%~128.5%,不在生物等效性标准区间内。在室模型分析中,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AUC (0-72 h)为游离姜黄素的1.4倍,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2%。结论 姜黄素乙醇脂质体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且与游离姜黄素生物不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进行比较,评价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灌胃给予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对照组灌胃给予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然后于SD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血药浓度-时间线下峰面积AUC(0-∞)分别为(962.84±75.27)μg·h/L和(235.62±11.28)μg·h/L;T1/2分别为(38.85±6.54)h和(8.23±2.92)h;体内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50.92±4.58)h和(8.46±2.61)h,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的AUC(0-∞)、T1/2、MRT(0-∞)分别为去甲氧基姜黄素的4.08、4.72倍和6.01倍。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相对于去甲氧基姜黄素而言,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31-34
目的 探讨双去甲氧基姜黄素(CurⅢ)及姜黄素(CurⅠ)在SD 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16 只雄性SD 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大鼠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灌服,乙组大鼠给予姜黄素混悬液灌服,测定两种混悬液的性质;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大鼠静脉血,利用DAS2.1.1 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分析两种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CurⅢ的lgP 值、粒径及Zeta 电位分别为(0.71±0.04)、(510.35±18.31)nm、(-56.83±-3.44)mV,CurⅠ的lgP 值、粒径及Zeta 电位分别为(1.62±0.13)、(841.29±26.38)nm、(-75.21±-4.06)mV,两种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条件下,CurⅢ释放速率更快、溶解度更大;CurⅢ的Tmax、MRT0~72h、MRT0~∞、AUC0~72h、AUC0~∞分别为(0.76±0.13)h、(8.91±0.54)h、(9.73±0.66)h、(281.02±17.22)μg/(L·h)、(291.27±18.05)μg/(L·h),CurⅠ的Tmax、MRT0~72h、MRT0~∞、AUC0~72h、AUC0~∞分 别 为(0.24±0.02)h、(5.61±0.31)h、(8.37±0.52)h、(171.56±11.16)μg/(L·h)、(190.28±12.38)μg/(L·h),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姜黄素相比,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水溶性更好、物理稳定性更高,溶解度较大,药物吸收更好,生物利用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黄素是中药姜黄Curcuma longa L.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癌、抗凝、抑制HIV酶、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主要是通过局部注射或体外试验所观察到的药效.综合国内外近年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口服后极少原形吸收入血,Wahlstrom等通过对大鼠口服姜黄素后的血浆和胆道排泄物检测发现姜黄素很少从肠道吸收.因此,我们把姜黄素制成注射液,以提高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本文研究了姜黄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性,为临床研究和新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复方姜黄素(姜黄素、胡椒碱)普通片(普通片)和复方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分散片(分散片)家兔体内药动学特性的异同.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普通片和分散片2个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液质联用技术测量两组家兔分别灌服普通片和分散片(姜黄素42mg·kg-1)后0、5、10、20、30、45、60、90、120、150、180、240、360和480min内血浆含量,DAS2.1软件计算单次给药后姜黄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后5~480min内,分散片兔姜黄素血药浓度均高于同一时间的普通片;分散片与普通片姜黄素均不符合一、二、三室模型;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AUC0-480、Cmax、tmax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Vd、MRT0-480、MRT0-∞,和t1/2均有显著性减小(P<0.01),AUC0-∞、C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74.70%.结论:分散片较普通片有生物利用度高、、药后血药浓度与峰浓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及其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靛玉红的浓度;通过缚管翻转肠囊实验、离体肠黏膜透过实验、Caco-2细胞透过实验考察靛玉红片及其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作用;同时,考察靛玉红磷脂复合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转运速度和表观渗透系数均明显高于靛玉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靛玉红市售片为对照,靛玉红磷脂复合物在犬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7.06±10.04)%。结论: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靛玉红的跨膜转运,并可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改善姜黄素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以分子状态分散,部分以微晶分散.药物的累积溶出速率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以1:9的比例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泊洛沙姆18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胶囊中氧化苦参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氧化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并测定胶囊的释放度。结果:TLC定性鉴别中,供试品与对照品分别在对应位置显相同的橙色斑点,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中,氧化苦参碱浓度1~200μg/m L,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释放度试验证明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释放稳定。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由此制定的胶囊质量标准为该产品质量、药效保障提供了可靠的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84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在规定时间内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经灌胃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内容物后的血药浓度。以PKSolver 2.0药动学软件进行曲线拟合,按口服吸收单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胃给药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内容物后的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口服吸收单房室模型,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的达峰时(Tmax)分别为(1.14±0.17)h和(1.91±0.22)h,峰浓度(Cmax)分别为(2.59±0.07)μg/m L和(3.48±0.87)μg/m 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1±1.24)μg/m L·h和(17.46±2.16)μg/m L·h。结论: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5.29%,能显著提高氧化苦参碱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山楂叶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质量权重系数法表征山楂叶提取物黄酮组分的整体性质,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试验,以组分复合率和质量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制备方法.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衍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山楂叶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微丸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比不同工艺制备的3种复方丹参微丸(冰片包合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冰片不包合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普通微丸)中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体外溶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3种复方丹参微丸中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的含量,计算溶出度,并绘制溶出度曲线,采用相似因子对比不同微丸中这两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差异性。[结果]丹参类的脂溶性成分累积溶出度均较低。其中,两种黏附微丸隐丹参酮溶出行为较为相似,24 h的累积溶出度均在40%左右,普通微丸中隐丹参酮的溶出行为与黏附微丸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累积溶出度为64.05%。两种黏附微丸的隐丹参酮溶出更符合Higuchi方程,普通微丸更符合Peppas模型,n<0.43,均符合Fickian扩散。3种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过程均较缓慢,3个制剂的溶出行为比较相似,累积溶出曲线接近重合,3种制剂的累积溶出度基本一致,均在40%左右。3种微丸更符合Higuchi方程,同样属于Fickian扩散。[结论]黏附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丹参类脂溶性成分中,由于溶出度的限制,体外溶出实验评价隐丹参酮缓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中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犬血中葛根素,以同组犬(3只,雄性)交叉口服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 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给B eag le犬口服(剂量为葛根素52.5 m g/kg),葛根素的药-时过程符合开放型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葛根素口服的AUC、Cm ax、tm ax分别为(10.91±4.83)m g.h/L、(3.00±1.13)m g/L、(1.62±0.30)h,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AUC、Cm ax、tm ax分别为(13.67±2.72)m g.h/L、(1.91±0.51)m g/L、(2.38±1.27)h,统计结果表明AU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形成磷脂复合物可提高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豆磷脂 (soybeanphospholipid ,SPL)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 方法 采用复合病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应用大豆磷脂进行治疗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以及肝匀浆丙二醛 (MDA)和羟脯氨酸 (HOP)。结果 ①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 ,大豆磷脂治疗组升高较少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肝纤维化模型组肝匀浆MDA显著升高 ,大豆磷脂组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 ,而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③肝纤维化模型组肝匀浆HOP比大豆磷脂组高得多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④肝组织行HE染色 ,观察到Control组肝小叶结构完整 ,无变形、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Model组正常肝小叶被破坏 ,肝板排列紊乱 ,肝细胞中充满脂滴 ,可见到程度不等、范围不一的肝细胞坏死区。门脉区有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 ,向肝小叶内伸展 ,纤维组织相互环绕而成大量假小叶 ,纤维间隔较宽。SPL组这些改变明显较轻。结论 SPL有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的功能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