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代表性人物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以孟河医派费、马、丁、巢四家治疗咳嗽的医案医话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系统聚类算法,确定药物的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结果 (1)高频药物及性味归经分析:使用频率大于30%的高频药物包括杏仁、茯苓、陈皮、瓜蒌皮、半夏、甘草。温性药物和甘味药物在高频药物中出现次数最多。归肺与大肠经和脾胃经的药物在高频药物中出现次数最多。(2)关联规则分析:筛选出药物核心组合11对,包括茯苓-瓜蒌皮、杏仁-浙贝母、南沙参-枇杷叶等。(3)聚类分析:得出四组主要药物组合,第一组为黑豆、牡蛎、山药、北沙参、女贞子、石斛;第二组为陈皮、半夏、苏子、茯苓、枇杷叶、紫菀、竹茹;第三组为瓜蒌皮、冬瓜子、杏仁、浙贝母、南沙参、薏苡仁、川贝母;第四组为甘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咳嗽用药精当,平易效佳,注重从五脏论治,尤以肺、脾、肾论治为主,治疗咳嗽时不畏温热,善用温药,同时不忽视存阴液,善用温润、凉润等方法滋阴存津。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喘证疾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哮与喘两篇所涉及到的医案及中药,并对中药进行筛选,实施规范化处理,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处方30首,共使用中药65味,总中药频数为206次,高频中药(频数≥3)共27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三类中药累计频数123次;药味以甘、辛为主,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达106次;归经中归肺、肾、脾、心经中药者多;聚类分析中将27味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出39个有效关联规则。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基本治法为补益脾肺肾以扶正气、祛痰利湿以攻邪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孟河名医马培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马培之治疗常见病的处方,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当归、白芍、陈皮、山药等,核心组合包括“生地黄-牡丹皮-麦冬”“续断-桑寄生-牛膝”“防己-独活-秦艽”“桑叶-蝉衣-桔梗”等,新处方包括“桑叶-蔓荆子-僵蚕-蝉衣-桔梗”“续断-桑寄生-牛膝-桑枝-五加皮”等。结论马培之用药经验丰富,多在经方基础上,灵活辨证,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汉代至民国著名医家治疗喘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医学典籍中共获得119条方剂,录入数据库并借助"中医辅助传承系统(V2. 5)"对证候、单药、对药、角药频次等进行深度研究。结果:喘证最常见证候为: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耗证;出现最多的药物是:甘草,杏仁,陈皮;出现最多的对药是:麻黄-杏仁,半夏-陈皮,陈皮-甘草;出现最多的角药是:甘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甘草,半夏-陈皮-茯苓;核心药物是陈皮,半夏,生姜,甘草,麻黄,杏仁;候选处方优选为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结论:喘证证候优先以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为适应证;药物使用可优选甘草,杏仁;对药可优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角药优选麻黄-杏仁-甘草,半夏-陈皮-甘草;核心药物为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生姜,甘草;候选药物可优选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药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现代岭南名医治疗喘证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特色。方法:收集岭南名医治疗喘证案例51例,提取方药信息,利用Excel 2010、SPSS 25.0等予药物频数、用药类别、聚类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频数分析:甘草、半夏、苦杏仁、茯苓、五味子等33味药物为高频药物。前4味常用岭南特色草药为陈皮、桂枝、鱼腥草、枇杷叶。药类频数居前5位的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2)聚类分析:C1:干姜、细辛、白芍、桂枝、五味子;C2:白芥子、莱菔子、桃仁、厚朴;C3:白术、党参、茯苓、甘草;C4:紫菀、桔梗、百部、半夏、陈皮、苏子、款冬花;C5:麦冬、黄芪;C6:黄芩、葶苈子;C7:冬瓜子、芦根、鱼腥草、薏苡仁;C8:麻黄、石膏、苦杏仁;C9:栝楼、桑白皮;共9组药物组合。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岭南名医治疗喘证的常用药物、类别及不同组合,为现代中医治疗岭南地区喘证病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 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中华医典(V5. 0)中收录的孟河医派治疗情志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中华医典(V5. 0)中关于孟河医派治疗情志病的医案和方药,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录入方剂信息,通过利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的熵聚类分析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深入研究孟河医家治疗情志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录入处方72首,含纳中药218味,得到核心组合18个,并据此推演出新处方9首。结论孟河医派治疗情志疾病重视补虚药的运用,着重于当归的配伍与应用,且善于使用清化热痰药及安神药。治疗上主要从肝、脾论治情志疾病,这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半夏不同炮制品辨证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数据库中近10年半夏治疗失眠的文献,Excel软件构建半夏不同炮制品治疗失眠的方剂数据库,SPSS 26.0频次分析失眠的中医证型、配伍药物及其功效与性能,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Modeler 18.0插件关联规则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核心配伍药物及组方。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25篇,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为半夏治疗失眠常用炮制品,尤以法半夏最常用。3种炮制品均多用于痰热扰心、痰湿内阻、肝气郁结型失眠,配伍味甘苦辛寒,归肺、脾、心、肝经的补虚、清热、安神之品,常组成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使用,剂量6~30 g,法半夏-茯苓-酸枣仁、姜半夏-大枣-党参、清半夏-黄芩-柴胡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总结了半夏治疗失眠常用炮制品的配伍组方应用规律,为中医药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半夏治疗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脾胃卷》《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等9部著作以及CNKI中收录记载的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的医案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2016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Clementine 12. 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19. 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75首方剂,含230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五味的中药分别为甘草、白芍、半夏、白术、茯苓。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温、平、微寒,药味为甘、苦、辛,归经为脾、胃、肺经。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支持度均最高的为白术→党参-茯苓,体现出国医大师以四君子汤为底方益气的治疗特点;共得到12条强关联药对,最常用的药对为白芍-甘草。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以调理气机、益气补虚为主,善用芍药甘草汤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库,检索自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关于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数据库,并采用Excel 2010、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涉及复方74首,涉及76味中药,当归为核心单味中药;涉及高频药物种类以活血化瘀、补血、补气等为主;通过对高频药物等聚类分析可形成5个聚类组合,原发性痛经主要集中在气血亏虚兼血瘀证、肝肾不足兼气滞血瘀证两种证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规则25条,以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四味中药两味或多味的组合最为常用。结论:瘀血为导致原发性痛经的直接原因,多属本虚(气虚、血虚、虚寒)标实之证,遣药组方上重视气血同调,肝肾并补、重视和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以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获取含桑寄生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桑寄生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痹证、腰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牛膝、白芍、丹参、续断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赤芍、桑寄生","牛膝、桑寄生","白芍、桑寄生"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牛膝-桑寄生","茯苓-桑寄生","桑枝-桑寄生","炒酸枣仁-桑寄生"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桑寄生处方所用药物多具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湿强筋骨之功,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其核心药对陈皮-半夏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oS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收集和清洗,再使用SPSS Statistics 26和SPSS Modeler 18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使用BATMAN-TCM系统对核心药对进行KEGG通路分析,构建靶点-通路-疾病关联图,揭示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61首方剂中,中药茯苓最为常见,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中甘、苦味为主,归经中脾经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利水渗湿药、燥湿化痰药。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5种关联强度最高的核心药对,如陈皮-半夏,因子分析中提取14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将药物归为10大类。KEGG通路分析发现核心药对陈皮-半夏的富集疾病有7种与MS有关,包含主要生物学通路共23条。结论 MS的中医药治疗以利水祛湿化痰法为主,临床使用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等组合用药,并随证配伍化浊降脂、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核心药对陈皮-半夏可能是通过脂肪酸降解、胰岛素分泌、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腺苷A1受体基因1(Adenosine A1 receptor,ADORA1),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等靶点,从而发挥治疗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藏医隆滞布病(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寻找其用药规范,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接受治疗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隆滞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用药情况,采用简单关联规则、序列关联等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病历中药物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序列关联规则、组合规律。结果:共筛选出高频组合9组,得出七十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四味沉香丸、三十七味斑蝥丸为高频用药且相互间关联性强,挖掘出符合藏医给药原则的治疗隆滞布病常用药物组合为七十味珍珠丸(早晨)→如意珍宝丸或二十四味沉香丸(上午)→三十七味斑蝥丸(中午)→二十味沉香丸(晚上)。结论:前述常用组合的挖掘符合数据挖掘的科学性,用药理论能够为藏医药相关理论所解释,但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77首方剂的用药特色。方法:以文成堂刻本《傅青主女科》77方为数据源,先用Pajek5.07工具进行可视化处理的复杂网络分析,以中药作为结点构建复杂网络图,并将“共同出现”的中药配伍关系连成网络结构,再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傅氏用药频次>20的有6味,按照功能主治分为16类,对96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6个有意义的网络聚类组,如C1健脾益气;C2养阴清热;C3补益肾阳;C4偏清热凉血;C5清热泻火,补益阴津;C6温经补血,理气化瘀。高频中药之间二联121组,三联513组,四联867组,如五联的熟地黄、人参、白术、白芍和当归。结论:傅氏以补气养血、培补正气为主,补虚药以当归为首,常配伍人参,白术次之,重视补气健脾化湿。常用的核心中药有白术、人参、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芪,核心方剂有异功散、四物汤、清经散、右归丸、完带汤,复杂网络结合关联规则在挖掘核心中药和方剂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视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