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报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病死率为9%-14%,而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术可解除瓣膜狭窄或反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长期改善心功能,但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损伤,麻醉药物的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的损害。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注意围手术期各环节处理,即重视术前心功能改善,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的保护,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1月为60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手术,由于重视围手术期各个环节的处理和护理,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试福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02-1604
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82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工作中充分的术前准备、膜式氧合器的应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抑肽酶的应用、适时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是再次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5.
心源性恶病质(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 SOCC)是由长期慢性充血性心衰所引起的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所致,以风湿性瓣膜病最为常见。诊断标准为:病人除X线胸片、心电图、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相应的心脏病变外;心功能Ⅲ~Ⅵ级、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5%以上,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肝大瘀血及营养不良性贫血,则合并有 SOCC[1]。必须手术解除原发病后营养状况方可得到良性循环,但病人需承受因营养障碍引起的代偿能力低下而随时出现的意外、长期的心肌损坏、大手术的创伤等多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将30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患儿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护理组采用精心的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儿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代谢当量、皮肤压伤及肺部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全身状况、并发症、精神心理等方面,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宣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向人工瓣膜替换术后患进行健康宣教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371例进行健康宣都,着重进行抗凝指导,结果:371例术后均用华法林终身抗凝,因服用华法林并发出血9例,其中脑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4例,治愈5例。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要加强健康宣教,着重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出院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9.
余翠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2,3(2):56-56,58
目的 :探讨抑肽酶于瓣膜替换术中以减少转流术后渗血量及输血量的作用。方法 :监测 4 0例瓣膜替换术患者术后出血及输血情况 ,2 0例抑肽酶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一次加入 2 0 0万KIU的特血乐。结果 :应用抑肽酶组术后渗血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术后输血总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应用抑肽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8日至2014年6月28日于该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并同期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2.84)h、(4.72±1.63)d、(13.31±2.32)d;术后随访得知,61例(95.31%)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病变累及一个瓣膜,或几个瓣膜同时或先后受累,最常见于二尖瓣,其次是二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瓣膜替换术无手术死亡的临床经验。方法:无选择性对103例患者施行了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替换术,其中22例同时还施行了三尖瓣成形术,2例主动脉瓣环狭小患者行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全部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均康复出院。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5~148min,平均749±241min。无术后再次剖胸止血病例,24例患者未输血。结论:加强围术期处理,简化和规范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抑肽酶等应用可减少术后出血,术中氨利酮的应用对重症患者心脏复苏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76例双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对76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施双瓣膜替换术。术中对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Devega成形术。结果: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7例,出血及心包填塞5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肾衰3例,呼吸功能不全4例,消化道出血及精神障碍各2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3.94%,死亡原因分别是低心排,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结论:对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需加强围术期处理,术中强调平稳灌注,积极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重症患者术中保留二尖瓣的瓣下结构可改进术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死亡率很高,肺衰合并肝衰的死亡率几乎为100%。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及加强早期监护,对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自1980年7月至1992年12月,其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758例,术后发生以心、肺或心、肺、肾为主的MOF42例(2.4%),均在监护病房严密监护救 相似文献
16.
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17例再次换瓣手术患护理体会。认为再次换瓣病人病情重,心静功能差,术前、术后护理有别于首次换瓣病人。术前严密监测心功能变化,防止一切造成心功能恶化的因素,要求病人严格卧床休息,注意药物应用的护理,严格记录出入量;加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做好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前3天停服抗凝剂。病情恶化快需急诊手术,术前静脉注射VitK1 20mg;术后低心排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尿量、心率;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监护;呼吸机使用时间相对延长,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及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43例和改良超滤组(MUF组)41例。分别在围术期的不同时间点采集动脉血样监测电解质和血气;监测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及平均动脉压(MAP);计算氧合指数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气道压。结果 2组患者超滤后CO、CI、LVSWI均显著提高;与CUF组比较,MUF组改善更为明显;术后8~24 h,MUF组氧合指数好于CUF组;MUF组术后24 h尿量、胸腔引流量、呼吸机支持时少于CUF组,2组间气道压和ICU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改善术后心肺功能,且效果优于常规超滤。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替换术经验,回顾1988年1月-1998年1月5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替换术的资料,瓣膜替换时平均年龄45.17岁±7.97岁。均为择期手术,两次手术间隔为12.05岁±5.75年。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二尖瓣替换术4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7例,二尖瓣及三尖瓣替换术2例,三瓣膜替换术1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其1992年前为19.05%(4/21),1992年 相似文献
19.
风心病瓣膜替换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风湿性病瓣膜替换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8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按手术类型分两组,单瓣组和双瓣组各40例,所有病人于不同时间检测各营养状况指标,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周的营养状况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多,术后3d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明显不足(P<0.001),1周后双瓣组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2.50%(18/80),并发症的发生民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3d 蛋白质的摄入密切相关(P<0.05)。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01)。结论:风心病瓣膜替换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应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并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 76例双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 :对 76例风湿性心脏病 ,联合瓣膜病患者施行双瓣膜替换术。术中对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Devega成形术。结果 :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 7例 ,出血及心包填塞 5例 ,室性心律失常 6例 ,肾衰 3例 ,呼吸功能不全 4例 ,消化道出血及精神障碍各 2例。术后死亡 3例 ,死亡率 3 94% ,死亡原因分别是低心排 ,室性心律失常 ,肾功能衰竭。结论 :对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 ,需加强围术期处理 ,术中强调平稳灌注 ,积极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 ,重症患者术中保留二尖瓣的瓣下结构可改进术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