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萍 《中医药研究》2009,(11):1360-1361
目的研究熄风通络汤中药足浴辅助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熄风通络汤中药泡足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血压、症状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对比,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熄风通络汤中药足浴辅助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痰瘀阻络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也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国际上确定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体质量过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显示了这三大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显著相关。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以非药物治疗为前提,现将非药物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护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下降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包括心衰、心肌梗死、中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危害重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习惯的调整,包括饮食、运动等的改善不仅可以起到降低血压作用,还可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并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机率。非药物疗法可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第一步及药物治疗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对社区高血压病老年人的影响。方法 以南昌市西湖路社区和二七南路社区的居家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西湖路社区5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二七南路社区5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高血压病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干预时间为2021年3月—2021年7月,共5个月。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睡眠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变异性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经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水平,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原发的高血压研究理论已经明确,高血压虽然与遗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不良所致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盐的摄入量的增加,我国高血压患者显著增加,在我国3个家庭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所以对广大民众普及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已迫在眉睫,对已经患病者尤其重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且有年轻化趋势。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影响人体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性和抗药性,而非药物疗法由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逐渐成为控制血压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将近年来运动疗法、针灸、推拿、饮食控制等非药物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为临床参考和借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
蒋哲 《光明中医》2016,(10):1407-1408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加温水足浴,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加中药足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4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内服基础降压药,同时给予饮食指导;治疗组给予内服基础降压药以及饮食指导,同时加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观察两组降压效果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周、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足浴方对肝阳上亢型患者降压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病患者知晓率,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和中医传统调理治疗,旨在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和减少血压升高所造成的危害。方法:随机选择152例,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4.2±5.3)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冠心病史,每例进行1周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研究中对152例研究对象均实施1周的连续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总计93例(93/152,61.18%),其中单纯性收缩压增高患者47例(47/152,30.92%),1级高血压病患者32例(32/152,21.05%),2级高血压病患者14例(14/152,9.21%);发现血压异常后,通过网络视频、音频联系患者询问病史、诊脉等了解病情,及时指导生活方式、传统中医调理方法进行治疗,单纯性收缩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47例(47/47,100%),1级高血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29例(29/32,90.62%),2级高血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10例(10/14,71.42%),总计血压转正常为86例(86/93,92.47%);血压升高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①在无高血压病病史的社区居民中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可以发现高血压病患者;②通过及时的指导生活方式、传统中医调理方法进行治疗,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实践干预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实践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实践护理可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降压调脂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开展临床研究的证据综合,提供临床决策的循证证据支撑。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科学网(Web of Scienc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全部上市中成药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3年4月15日。对文献进行纳排筛选提取,使用RoB2评价工具对方法学质量与偏倚风险进行评估,结局指标分析采用Revman 5.4.1软件,以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体系评价临床研究数据形成的证据体的证据质量,检索纳入中成药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国内指南及共识的纳入、推荐情况,形成气泡图。结果 纳入文献15篇,各项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偏倚风险主要体现在未使用盲法及分配隐藏与样本量低方面。临床研究综合分析显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银丹心脑通联合辛伐他汀、左旋氨氯地平片,消栓通络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普伐他汀钠片,心舒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稳压定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及降脂宁片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区别。对主要结局指标的GRADE评价显示:SBP、不良反应发生率证据质量为B级,DBP证据质量为C级,TC、TG、LDL-C、HDL-C的证据质量均为D级。对中成药纳入医保及受指南、共识推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灯盏生脉胶囊、消栓通络胶囊属于医保乙类药物,在指南、共识中被推荐次数分别为7、6、3次。结论 与单纯医药治疗比较,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改善血压、血脂方面更有优势,而且安全性更高,其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灯盏生脉胶囊、消栓通络胶囊的临床适用性及经济性更佳。该文纳入的试验均体现了随机化原则,并且均报告了结局指标,但相关临床研究证据质量降低,在试验的设计方面,仍待大样本、多中心、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基于实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声明的完整试验设计与汇报,以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指导下的GRADE质量评价与指南的制定,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是临床危害较大的常见疾病,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在高血压的诊治上也有较大的突破,显著改善了高血压病的预后.但临床上即使有效控制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高血压病所造成心脑血管的损害,仍没有最终得到解决.因此,运用中医理论,积极探索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治思路,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才能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正常高值血压发现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是基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检验手段的提高,但是如果不加以干预,极大的可能转化为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患病的风险持续上升。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检测血脂、细胞因子等实验室指标已经发生了改变,给靶器官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同样需要重视。正常高值血压多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证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所侧重,且受体质、环境、年龄等因素影响,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治疗方面,常规西药降压尚未纳入指南,运动、饮食、健康教育等仍占主要地位。研究表明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施以具有中医特色的干预方法,如中药、针灸、代茶饮、八段锦等,干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调节体质,保护靶器官损伤,且依从性较好。运用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将防线前移,将正常高值血压转变为理想血压意义深远。基于针对中医药疗法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发现样本量较小,严谨性有待提高,由于中药和穴位符合机制复杂,有待深入。临床研究干预和随访时间限制,中医药疗法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现对中医药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SBP〉140 mmHg,DBP〈70 mmHg)患者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并进行评分。结果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血瘀证及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多发证型;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预后提示之一。血瘀证和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7.
师承制作为古代中医传承的一种捷径,影响至今,意义重大.作者通过跟师学习,收获颇多,并总结出跟师学习的6种有利因素:有利于树立学好中医的信念;有利于良好医德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习中医目标和规划的形成;有利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临床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世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传统西医治疗有明显副作用,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病治疗护理方面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患.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常与焦虑、抑郁等情绪性疾病共患.随着非药物疗法临床疗效的长期性以及预防复发性的特点被广泛接受,其相应的研究也从临床疗效观察逐渐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本文采用非药物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旨在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9篇,总样本量1 635例.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降压疗效对比[OR=2.05,95%CI(1.56,2.69),Z=5.15,P<0.000 01];单纯中医药降压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1.17,95%CI(0.79,1.73),Z=0.78,P=0.44];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证候疗效对比[OR=5.35,C95% CI(4.00,7.16),Z=11.30,P<0.00001];单纯中医药证候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5.76,95%CI(3.68,9.03),Z=7.65,P<0.000 01].结论:中医药具有一定的调节血压的作用,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